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知識點:中國加入WTO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世界貿易組織(WTO):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或世貿;英語:WorldTradeOrganization,簡寫為WTO)是負責監督成員經濟體之間各種貿易協議得到執行的一個國際組織,前身是1948年開始實施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秘書處。世貿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現任總干事是帕斯卡爾·拉米。截至2013.3.2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59個成員。世界貿易組織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法律基礎和組織基礎,是眾多貿易協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員貿易立法的監督者,是就貿易進行談判和解決爭端的場所。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其成員間的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的絕大多數,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原因:
(1)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入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展;
(2)從全球化的發展來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它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
(3)加入WTO,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促進世界的和平、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2、時間: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在多哈作出決定,接納中國加入WTO,中國并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3、意義:
(1)加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利于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同時也能更好的維護了我國經濟利益。
(2)有利于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擴大出口貿易和引進外資,同時也有利于激發我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3)有利于國民總值的增長和擴大就業門路。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
1954年12月底,印度尼西亞政府首先提議,并獲得緬甸、錫蘭、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大力支持,決定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一次亞非國家的國際會議(萬隆會議)來討論世界局勢,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以制訂一個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綱領。亞非會議也是亞非兩大洲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具有偉大的國際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萬隆會議的性質:
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者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1、時間:
1955年
2、地點:
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3、內容:
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問題。
4、“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周恩來的外交貢獻:
1、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同周邊國家的聯系;
2、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促進了中國同亞洲各國的團結與合作,使中國贏得與會國的理解和尊重。
3、出席日內瓦會議,促成越南問題的和平解決。

萬隆會議: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中美關系正;

尼克松訪華:
文革后期,中共開始考慮緩和與西方的關系,中美之間展開秘密談判。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來中國訪問于2月28日中美雙方簽訂的友好聲明,內容是:1.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欠纤袊业睦娴模2.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3.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4.任何一方不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和諒解。臺灣問題:中國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反對“兩個中國”。美國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兩國關系正;M程的開始,為以后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中美關系:
1、建國后----60年代:敵對。

原因:
(1)企圖變中國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國扶植的代理人蔣介石被打倒,親自干涉中國內政。
(2)杜魯門主義和冷戰的影響,敵視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企圖將社會主義政權扼殺在搖籃內。
表現:
(1)1950年發動朝鮮戰爭,意圖與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并且派第七艦隊開到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公然干涉我國內政。
(2)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地位,并且實施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利用臺灣問題搞兩個中國的陰謀。
(3)發動了侵略越南的戰爭,從南面威脅中國。

2、70年代:逐步緩和

原因:
(1)美國方面:美國孤立中國的計劃失敗,美蘇爭霸在70年代美國處于守勢,并且中蘇關系破裂,美國開始考慮改善通中國的關系。
(2)中國方面:蘇聯陳兵北方邊境,構成對中國安全的威脅,美國在亞洲地區屬于戰略收縮和保守的傾向,改善中美關系,對改善中國國際地位,對付蘇聯的威脅,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用作用。
過程:
(1)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2)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結束了20多年代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的一部分。

尼克松訪華: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 :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美國的蓄意阻撓,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國民黨集團長期非法竊據。中國政府始終不渝地爭取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直到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終于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和中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時間:1971年10月25日
2、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這是中國、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以及在這個問題上主持正義的其它國家經過長期斗爭而取得的巨大勝利,是中國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是國際反華勢力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圖謀的徹底破產,而且說明二戰后的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革命,改變世界舊的政治經濟秩序,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超級大國在聯合國以及世界各種事務上為所欲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3、另外,中國在一些大的問題上,始終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積極為他們伸張正義,堅定地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利。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惟一的發展中國家,在很多方面,中國與很多發展中國家有共同的遭遇,能深刻理解他們的需求。



中國為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斗爭:
1945年6月,包括中國共產黨代表董必武在內的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憲章》上簽了字。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執行敵視新中國的政策,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卻仍被中國人民推翻了的蔣介石集團所竊踞。
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
1950年9月,在美國操縱下,第五屆聯大否決了蘇聯和印度分別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提案。
1951年,美國操縱第六屆聯大否決了蘇聯等國代表提出的將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問題列入聯大議程的提案,并通過了“延期審議”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決議。
1961年,第16屆聯大決定將中國代表權問題列入聯大議程。這是對美國為阻撓恢復新中國合法權利而設置的重重障礙的重大突破。
1971年7月,美國仍然繼續阻撓聯合國正確解決中國代表權問題。10月25日,第26屆聯大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否決了所謂“重要問題”案。接著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獲得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的提案,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就是聯合國歷史上著名的聯大2758號決議,它從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徹底地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這是中國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23399.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