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做人與處世》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做人與處世 季羨林 ①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家庭關系;第三,內心思想與外在行為的關系。這三個關系, 做人與處世
季羨林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家庭關系;第三,內心思想與外在行為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人本來也是屬于大自然范疇的。但是,人自從變成了“
萬物之靈”
以后,就同大自然鬧起獨立來,有時竟成了大自然的對立面。人類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資料都取自大自然,我們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怎樣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兩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強制手段。我個人認為,東西文化之分野,就在這里。西方對待大自然的基本態度或指導思想是“
征服自然”
。結果呢,從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勝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們征服了。自從西方產業革命以后,西方人屢創奇跡。大至宇宙飛船,小至原子,無一不出自西方“
征服者”
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報復的,它是能懲罰的。報復或懲罰的結果,人皆見之,比如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物種滅絕,人口爆炸,資源匱乏,新疾病產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弊端中哪一項不解決都能影響人類生存的前途。

東方對待大自然的態度是“
天人合一”
。宋代張載說得最簡明扼要:“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與”
的意思是伙伴。我們把大自然看作伙伴?上覀兊男袨闆]能跟上。在某種程度上,也采取了“
征服自然”
的辦法,結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

至于人與人的關系,我的想法是: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難免有點磕磕碰碰。在這時候,頭腦清醒的一方應該能夠容忍。如果雙方都不冷靜,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設想。唐朝張公藝①
的“
百忍”
是歷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內心思想與外在行為的關系,則是個人修養與選擇的問題。當私心雜念占據心靈,人往往身不由己,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表面上得到了利益,內心卻矛盾痛苦。解之之方,唯有消滅私心,學習諸葛亮的“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聽從內心的召喚,做本真的人,方能獲得內心的平靜,俯仰無愧于天地。
(有刪改)
【注釋】

張公藝:生于578
,卒于676
。其家自北齊至唐朝九代人未曾分家,家庭和睦,世人譽稱“
九世同堂”
。唐高宗問他治家要訣,他書寫了一百個“
忍”
字。后人為其修建“
百忍堂”
,以示紀念。
20
.作者認為“
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處理好三個關系”
,這三個關系應該怎樣處理?(3
分)
21
.作者為何重點論述“
人與自然”
的關系?(2
分)
22
.在第⑤
段后補寫一句話,闡明張公藝的事例與觀點之間的聯系。(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20
.①
把大自然當作伙伴。 ②
與人真誠相待,互相容忍。 ③
消滅私心,本真做人。
評分:共3
分。每個要點1
分。
21
.①
人與自然如何相處是關乎人類生存的大問題。②
在人與自然相處的問題上,東西方觀念不同,需要在對比中得出結論。
評分:共2
分。每個要點1
分。
22
.他以“
忍”
治家,使家庭和睦,證明了容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評分:共2
分。事例分析1
分,觀點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62099.html

相關閱讀:《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