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許衡①字仲平,懷之河內②人也,世為農。幼有異質,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③者,吾非其師!彼燹o去,父母強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師,稍長,嗜學饑渴,然遭亂世,且貧無書。嘗從日者⑤家見《書》⑥疏義⑦,因請寓宿⑧,手抄歸。既逃難徂徠山,始得《易》王輔嗣說⑨。
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而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騿栔唬骸胺瞧溆卸≈,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 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四十五》)
注釋:①許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賢大學士。
②懷之河內:懷,懷州。治所在河內(今河南沁陽)。
③過:過人之處。
④更:更換。
⑤日者:古時稱占卜的人。
⑥《書》:也叫《尚書》,《書經》。
⑦疏義:指為古書舊注所作的闡釋。
⑧ 寓宿:指在別人家借宿。
⑨《易》王輔嗣說:王輔嗣對《易》的解說。
1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
分)
(1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2
)師謂其父母曰
謂
2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句子。(2
分)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
.兩則短文的主人公幼時讀書的經歷極為相似:因家貧,都做過
的事。因求名師難,【甲】文中的“余”曾經
;【乙】文中的許衡曾經“更三師”。因遭逢亂世,許衡又多了
的經歷。兩人都格外珍惜學習的機會,發奮讀書,最后都學有所成。(3
分)
4
.如果將【乙】文第二段刪去,是否會影響我們對許衡的優秀品質的認識?請說說你的意見。(3
分)
參考答案:
1
.(2
分)(1
)假(借)
(2
)謂(對,告訴)
2.
(2
分)抄完后,小跑著送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
3.
(3
分)抄書學習
到百里外求師(或“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逃難(或“離亂”)(每空1
分)
4.
(3
分)會影響。因為第二段敘述了許衡寧愿忍受口渴的煎熬,也不愿意偷摘路旁樹上的梨解渴這件事。表現了許衡正直、嚴于律己、絕不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的高尚品質,也才能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許衡的優秀品質。(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79038.html
相關閱讀:《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勉諭兒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