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較閱讀(15
分)
【
甲
】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隸耕。仲永生五,
未嘗識書具,
忽啼求之。父異焉,
借旁近與之,
即書詩四句,
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
稍稍賓客其父,
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
從先人還家,
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
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
還自揚州,
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
乙
】
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
①
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
②
能諷誦
③
乃已。自言:“
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
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④,曰:“
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
注
]
①
患:擔心
②
俟s
ì
:
等待
。
③
諷誦:出聲誦讀,抑揚頓挫地誦讀
。
④
博聞強志:形容見聞廣博,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
2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4
分)
(1)
稍稍賓客
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
眾人矣________________
(3
)嘗
主編《資治通鑒》
________________
(4
)及
長,遍覽古籍
________________
22
.翻譯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不使學。(3
分)
____
23.
方仲永從五歲起就能“指物作詩立就”,可到十二三歲時卻
(用自己的話作答),到了二十歲時居然
(用自己的話作答)。作者運用的
___________
表現手法,有力地表現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3
分)
24.
試比較仲永與司馬光兩人的不同經歷,并談談你從中獲得的啟示。(5
分)
____
參考答案:
(二)文言文比較閱讀(15
分)
21.
(4
分)(1
)以賓客之禮相待
(2
)消失
(3
)曾經(4
)等到……的時候
22.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3.
讓他作詩,沒有傳聞的那么有才華了(才能衰退)、完全和普通人一樣了(才能消失)、對比。(3
分)
24.
仲永天資過人,但因其父“不使學”,最終“泯然眾人矣” (1
分);司馬遷幼時擔心自己的記憶不如別人,于是勤奮學習,結果“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2
分)?梢姡粋人能否成才,天資不是決定因素,后天的學習才是關鍵。(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79050.html
相關閱讀:“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