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可。
”
齊人三鼓。劌曰:
“
可矣。
”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
“
未可。
”
下視起轍,登軾而望之,曰:
“
可矣。
”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
“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輒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凡主將之道,知理
①
而后可以舉兵,知勢
②
而后可以加兵,知節
③
而后可以用兵。知禮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④
。見小利不動
⑤
,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
⑥
大利大患。夫惟養
⑦
技而自愛
⑧
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支百動。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
心術》)
【注釋】
①
理:規律、道理。
②
勢:形勢、趨勢。
③
節:節制。
④
窮:困厄,處于困境。
⑤
動:輕舉妄動。
⑥
支:支持,這里指應付。
⑦
養:蓄養。
⑧
自愛:這里指愛惜自己的軍隊。
9
.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3
分)
⑴
公將鼓之
⑵
故逐之
⑶
凡主將之道
10
.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3
分
)
A
.知勢而后可以加兵
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B
.無敵于天下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故
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D
.一靜可以制百動
增其舊制(《岳陽樓記》)
11
.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5
分)
⑴
既克,公問其故。
⑵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12
.請用
“/”
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2
分)
知
禮
則
不
屈
知
勢
則
不
沮
知
節
則
不
窮
13
.【甲】【乙】兩文在作戰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4
分)
【答案】
9
.
⑴
擊鼓
⑵
追擊或追趕
⑶
方法(手段、道理、規律)
10
.
C 11
.
⑴
已經戰勝,魯莊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
⑵
小的好處和禍患,不足以辱沒我們的才能;颍盒〉睦妫ê锰帲┖托〉牡溁,是不值得辱沒我們的技藝(才能)的。
12
.
知禮則不屈
/
知勢則不沮
/
知節則不窮
13
.都主張作戰時要詳察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啊,后發制人(不輕舉妄動,要抓住有利時機,一舉成功)
【參考譯文】大凡擔任主將的原則是,通曉事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敵我雙方的形勢然后可以增兵,懂得節制然后可以用兵。通曉事理就不會屈服,了解敵我雙方的形勢就不會灰心喪氣,懂得節制就不會陷入困境。見了小利益不動心,遇上小禍難不躲避。小利益、小禍難不值得辱沒我的本領,這樣之后才能夠應付大利益、大禍難。只有善于培養本領又能保存自己的力量的人,才無敵于天下。所以忍耐一下,可以應對百次勇敢的行動,冷靜一下,可以控制百次的輕舉妄動。
(
遼寧省沈陽市中考語文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98952.html
相關閱讀:《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