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隆中對》中考題集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2004
山西省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12
——16
題(10
分)

【甲】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
、聯系兩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將軍”也就是乙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
。(1
分)

2
、甲段中加點的兩個字,“胄”的讀音是____________
,“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

乙段中加點詞語“不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3
、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標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1
分)

4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了前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最能體現“老臣心”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5
、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3
分)(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參考答案:

1
. 先帝

2
.Zh
òu;
親自
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

3
、恢復漢室一統霸業(或:“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 興復漢室”“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等)

4
、“天下計”?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
、有關典故如: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等

有關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關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

有關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二.2004
蘭州市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苑、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字可興矣”

1
.(1
分)用“/
”給下面語句標出正確的停頓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2
.(2
分)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項的是(


A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C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D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3
(2
分)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參考答案:

1
.高祖/
因之/
以成帝業

2
.A

3
.①此誠不可與爭鋒②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三.2005
黃岡中考

隆中對(
節選)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子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
分)

(1)
自董卓已來 ( ) (2)
名微而眾寡 ( )

(3)
挾天子而令諸侯( ) (4)
利盡南海 ( )

2
.翻譯: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3
.問題探究:諸葛亮認為“霸業可成,漢室可興”應該采取哪些策略?(3
分)

(1)

(2)

(3)
3
.簡答:(3
分)

(1)
諸葛亮在對前景的分析中,反復強調“人謀”的重要性,請從文中舉一例說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
分)

(2)
聯系實際,談談“人謀”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2
分)

參考答案:

1
.(1)
通“以”(2)
而且(
并且)(3)
挾持(
控制)(4)
物資(4
分,每處1
分)

2
.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
竹籃、竹筒)
盛著食物、用壺裝著水(
酒水)
來迎接將軍你呢?(2
分,如關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3
.(1)
奪取荊、益二州,作為“霸業”的根基(2)
外結孫權,內修政理,與西南少數民族和睦相處(3)
聯吳抗曹,并從荊、益二州出兵(3
分,每小題1
分,答題順序可顛倒,意同即可)

4
.(1)
①曹操“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②孫權“賢能為之用”⑧劉備“總攬英雄”(1
分,可選其中一例回答)(2)
當今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善于發現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
分,意同即可)

四.2005
荊門中考(共13
分)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1
.下面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
分)(


A
.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挾持,控制 B
.利盡南海
利:利用

C
.國險而民附
附:歸附 D
.時先主屯新野
屯:駐扎

2
.下面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
分)(


A
.①賢能為之用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B
.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義者也

C
.①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
.①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②輟耕之壟上

3
.句子翻譯(3
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4
.填空(3
分)

選文中諸葛亮對三方形勢的分析十分準確: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_____________
優勢;分析孫權,指出他具有地理和_____________
優勢;分析劉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_____________
優勢,也指出了他軟弱無能的一面,此為劉備爭霸天下定下了大計。

5
.簡答題(3
分)

選文中“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一句,反映了諸葛亮什么樣的思想?

參考答案:

1
.B

2


3
.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這個意思嗎?(本題要注意“殆”、“資”及反問語氣,翻譯意思對即可)

4
.兵力(或“軍事”、“軍隊”)人才、民心(只答一詞亦可)、物產(或“物資”)

5
.天命觀 (或“唯心主義”,意思對即可)

五.2006
天津中考(12
分)

【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乙】班超字仲升,扶風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④五,兄固⑤被召詣校書郎⑥,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效傅介子⑦、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1


注釋:①扶風:漢朝郡名②平陵:漢朝縣名③徐:徐縣.漢朝縣名④永平:漢明帝號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⑥校書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聞名于世

1.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具體含義(2
分)

①由是先主遂詣亮(

②不恥勞辱(


2
.乙文中有一個句子與甲文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效果,找出這個句子寫在下面 (2
分)

3.
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2
分)

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

4.
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并寫出本字(2
分)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____
,本字是_____________


5.
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比較兩文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合原文加以分析 (4
分)

參考答案:

1.(2
分)①拜訪
②以……為恥辱(認為……是恥辱)(每詞1
分)

2.(2
分)左右皆笑之(多寫不給分)

3. (2
分)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雇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家庭)

或:家中貧寒,常被官府雇傭抄書來謀生(供養家庭)

4.(2
分)通假字:研
本字:硯(各占1
分)

5. (4
分)相同之處:兩文都有對人物的正而描寫和側面描寫,如甲文開頭的話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屬正面描寫甲文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為側面描寫;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側而描寫不同之處是,甲文以側面描寫為主;乙文以正面描寫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寫有對行為的描寫和對外貌的描寫;乙文的正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但無對外貌的描寫甲文的側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乙文的側面描寫只有對行為的描寫(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異同各占2
分,不結合文本扣一半分)

六.2006
安徽濉溪中考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矣。
(《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②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隆中對》)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3
分)

(1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2
)由是先主遂詣亮 (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2
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2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3
、翻譯文中劃線的兩個句子(4
分)

(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
)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
、回答下列問題(4
分)

(1
)甲文段著重記敘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哪兩件事?表明作者高潔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
)乙文段在寫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請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1
、(1
)拜訪 (2
)到……去,這里有“去拜訪”之意(3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
、(1
)因為 (2
)總共

3
、(1
)我原來是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種,只希望在動亂的代中茍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2
)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當時一般人沒有誰同意他這種比附

4
、(1
)三顧茅廬、臨危受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2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如正面寫諸葛亮隱居時的不平抱負,側面寫徐庶的推薦

七.2007
蘭州中考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1
、下弼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
分)

A
以弱為強者 B
曹操比于袁紹

賢能為之用
信義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國

D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
分)

⑴ 此誠不可與爭鋒
爭鋒:

⑵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資:

⑶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總攬英雄


3
.諾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4
分)

參考答案 :

1
.(3
分)D

2
.(4
分)(1
)爭強、爭勝(2
)資助、給予(3
)興旺富裕(4
)招致、羅致

3
.(4
分)對曹操“不可與爭鋒”(1
分);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1
分);勸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機會,然后進取中原(2
分)(意思對即可)

八.2008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燕昭王招賢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①,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③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王出亡于外,燕兵獨追北④,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
注釋]
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致:招致,引來③趨:奔赴④追北:追擊敗北的敵人

1
.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4
分)

(1)
卑身厚幣以招賢者( ) (2)
孤之愿也( )

(3)
燕國殷富( ) (4)
燕王吊死問孤( )

2.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意思(3
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3
.從文中看,燕昭王最終能擊敗強齊的原因是什么?(2
分)

我的理解:

4
.你覺得閱讀本文在當今有什么現實意義?(3
分)

我的感悟:

參考答案:

1
、(1)
降低身份,指謙卑;(2)
愿望;(3)
殷實富足;(4)
慰問

2
、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么會因為與燕國很遠而不來投奔您呢?”

3
、①招納賢士;②與百姓同甘共苦18
、示例: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必須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25337.html

相關閱讀:《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