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
參政魯公①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上曰:"
卿為清望官②,奈何飲于酒肆?"
對曰:"
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③。"
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④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⑤。所親或規之,曰:"
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⑥。公宜少從眾。"
公嘆曰:"
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
身豈能常存?
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嗚呼!
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
注)
①參政魯公:參知政事(
副宰相)
魯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職。③觴(sh6ng)
之:備酒招待客人。觴,酒杯,這里用為動詞,意為進酒勸飲。④張文節:張知白,宋真宗、仁宗時的宰相,謚文節。⑤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自定的生活標準像原來任河陽掌書記的時候。⑥公孫布被之譏:漢代的公孫弘為人陰險,把俸祿都用來養賓客,自己很儉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
真宗遣使急召之。使:
(2)
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既:
實:
對:
(3)
故就酒家觴之。故:
就:
(4)
上以無隱,益重之。上:
以:
益:
(5)
所親或規之。所親:
或:
(6)
公宜少從眾。宜:
少:
從:
(7)
舉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舉:
患:
(8)
不能頓儉,必致失所。頓:
致:
失所:
(9)
豈庸人所及哉!
及:
2
.找出下列各句加點的詞用法與例句一致的,分別填入例句后的括號內。
例1
: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
例2
: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B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C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D
游人雖未盛,然……亦時時有。
E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F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G
風力雖尚勁,徒步則汗出浹背。
3
.這段話共15
句,用"
?"
表示大層次,用"
‖"
表示小層次,在下圖中畫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這段話的論點是( )
。
A
家人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B
公宜少從眾
C
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 D
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5
.這段話用了幾個論據?
屬什么類型的論據?
摘錄文中關鍵詞語概括論據(
各不超過七個字)
。
(十八)《 訓儉示康》 司馬光
答案
1.
①使者②已經,實際(實情),回答③所以,靠近④皇上,認為,更加⑤親近的人,有時⑥應該,少數,跟從⑦全,愁⑧習慣,導致,沒有存生之道⑨達到
2.BDG
,ACEF 3.
⑴ ⑵ ⑶ ⑷ ⑸ //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
⒁ ⒂ 4.C 5.
事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1506.html
相關閱讀:《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