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經濟發展:
1.明代引進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代不斷推廣種植。
2棉花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絲織業中心;清代南京后來居上。
3.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4.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明清經濟發展:

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商業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斷地發展。
2.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如城市的市,鄉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曉市等。
3.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構成了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興盛,明后期逐漸衰落。
4.商業長期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商業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占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
5.與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相聯,相輔相成。
6.階段性特征明顯,各個時期發展極不平衡。
7.貨幣問題始終摻雜其間。
徽商:
徽商是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是商人集團的總稱。又稱“新安商人”。俗稱“徽幫”;丈堂壬跂|晉,成長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明代中葉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清乾隆末年,封建統治日趨于沒落,課稅、捐輸日益加重,徽商的處境越來越難。尤其是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外資深入,國外商品傾銷,徽商經營的行業大多被替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1818.html
相關閱讀: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