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分)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①大焉,善與人同②,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與人為善。”
【注】①有:同“又”。②善與人同:與人共同做善事。③與人為善:與:偕同。
(
1
)下列各項中,對上面《孟子》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
A
.孟子從子路說起,因為子路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聞過則喜,聽到別人給自己指出過錯就高興。
B
.除了子路而外,禹也是這方面的模范,他只要一聽到別人對他說有教益的話,不僅高興,而且還要就地下拜,行上一個大禮。
C
.比起子路和禹來,大舜的“與人為善”就更高一籌了,不僅高興,不僅下拜,而且還要放棄自己,聽從別人,這就等于和別人一起行善了。
D
.從聞過則善、聞善言則拜,到與人為善,雖然有程度的不同,但其性質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善于吸取別人的優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
(
2
)在《論語·學而》篇里,孔子曾經說過:“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把別人能夠給自己指出過錯看作一大幸事。結合上面的選段,請說明你對“與人為善”的理解。(
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9.
(
1
)
C
(“放棄自己,聽從別人”不妥,應為“舍棄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
(
2
)孟子所說的與人為善是指舍棄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切實吸取并付諸行動,這就等于和別人一起行善。孔子則認為,要有寬廣的胸襟,聞過則喜,才能取長補短,與人為善?酌显谌绾握_對待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這個問題上是一脈相承的。(
3
分,大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孟子說:“子路,別人把(他存在的)過錯告訴他,他就很高興。大禹聽到有益的話,就給人家敬禮。偉大的舜帝又更為了不得,總是與別人共同的做善事。舍棄自己的缺點,學習大家的優點,非?鞓返奈e人的長處來行善。從他種地、做陶器、捕魚一直到做帝王,沒有哪個時候他不向別人學習。吸取別人的優點來行善,這也就是與別人一起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別人一起來行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28109.html
相關閱讀:《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