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先秦思想的人文精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奠基作用。幾千年來,這些思想不僅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也傳到了鄰國甚至西方。“天人合一”的高遠境界,“以和為貴”的價值觀念,“仁者愛人”的博大胸懷,“克己復禮”的謙恭自牧,“自強不息”的陽剛之美,“厚德載物”的陰柔之德,“日新其得,生生不息”的變異思維等等,這些思想無不閃耀著往圣賢哲的睿智靈光,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先秦思想宏富,內容深邃。孔子“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于人”;墨子“交相利,兼相愛”“非攻”“尚賢”;韓非“以法為本”“法不阿貴”;王充“今勝于古”,勇于改革;荀子“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強調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控制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莊周“天人合一”則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于今天我們反思現代化工業文明的負面作用具有警鐘長鳴的作用。

人是社會人,是生產關系的總和。個人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因此,正確處理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儒家的“仁愛”、墨家的“兼愛”都主張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當然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差別,儒家的“愛”由己推人、由親及疏、由近及遠,是有差別的愛;墨家的“愛”強調愛一切人,這種愛雖然胸懷更為博大,大有超越族本位的傾向。但這種無階級差別的“愛”,在階級社會中的實現簡直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倒不如儒家的“愛”更為容易實施。

由于人們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同的社會群體被分劃為不同的階級、階層。不同的階級、階層之間有著不同的利益和追求,人不能無群,而要使群居生活免于紛爭、趨于強盛,就要社會各階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恪守本分、彼此和睦。就能實現國家強盛、社會進步。“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人和”是成功的首要因素!昂汀钡乃枷霕O富辯證思維,它積極地看待自然和社會中的差異、分歧和矛盾,提倡不同個體各自發揮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實現整體的和諧與發展。這種以和為貴的思想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理念,并最終內化為我們的國民性,孕育成中華民族的和平、寬容、博大的胸襟。正是憑借這種智慧,中華民族才能成功的化解一次次的社會危機、民族矛盾、戰爭創傷,始終以一種豁達、健朗的態度正視過去的苦難教訓,立足現實需要,開創美好未來。

先秦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與孕育的基石,這一民族精神的基本遺傳基因伴隨著中華民族走過了悠悠數千年,不斷豐富著自身內涵,賦予新的時代色彩,成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撐過了古老民族昔日的苦難與屈辱,也必將實現鳳凰涅磐式的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孫立紅,女,中學一級教師,市級教學能手,從教20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

李學明,男,中學一級教師,市級教學能手,從教20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5228.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