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核舟記》《赤壁賦》比較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核舟記》節選和《赤壁賦》節選,完成 17~21 題。(共 12 分) 甲 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 閱讀《核舟記》節選和《赤壁賦》節選,完成
17~21
題。(共
12
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節選《核舟記》)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節選自《赤壁賦》
)
17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或短語。(2
分)

1
)峨冠:



2
)不屬:


3
)比:



4
)共適:


5
)惟:


18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4
分)

1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9
、蘇子用月與水作比,闡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
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

B.
闡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
闡明無欲即無私的道理。

D.
闡明物質不滅的道理
20
、窗上對聯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十六個字,而不刻別的字?談談理由。(
2
分)



21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蘇軾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請比較兩句表達含義有何不同。(2
分)





參考答案:
17
、(1
)戴著高高的帽子
(2
)不相類似
(3
)靠近
(4
)共享
(5
)只有
(2
分,寫對2
個得1
分)
18
、(1
)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2
分,意思對即可)
(2
)這是自然界的無窮無盡的寶藏。(2
分,意思對即可)
19
、A
(2
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嘆人生無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體,由變與不變來比喻自己的身世)
20
、這十六個字是《赤壁賦》中的名句,與上段“大蘇泛赤壁”相照應,切題,而且可以啟發讀者聯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們,足以見他對核舟觀察的精細。(2
分。言之成理即可)
21
、(1
)孔子感慨的是時間像流水一樣流過,要大家珍惜時光。

(2
)蘇軾是認為世間萬物都在變化,慨嘆人生之無常。(2
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55215.html

相關閱讀:《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
《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