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的改革是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并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使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在數學課中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去突破。
一、糾正在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我們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制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這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應細心把握,把責任分解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三、要創設一種充滿探索和求知的課堂氣氛
首先課堂設計要讓學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力量極其巨大,是打開學生學習的一把鑰匙,沒有興趣就無法激發創新的火花。其次教師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把探索、提問、討論、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行發現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多想,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利用學生的觀察力,不斷創新,勇于探索
學生的觀察力是無比廣闊的也比較細微。因此,在課堂教學上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觀察力,從中探索、找出規律。如在教學“數能表示什么?”時,給學生說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接圖方式,搭2個正方形需幾根?搭3個正方形需要幾根?讓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按要求邊搭邊觀察,學生很快動手搭好,回答:2個正方形需要7根;3個正方形需要10根,接著又提出問題,搭1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這時學生一邊擺,一邊觀察到多一個正方形就增加3根,如果用X表示所搭的正方形個數,搭X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這時大部分同學已經觀察到規律,得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觀察力,掌握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創造性的學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一般規律,使學生創新能力有所提高。
五、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大膽改革課堂教學
著名心理學家曾說過“教育意味著培養創造者,而不是培養只會踩著別人腳印走路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改變滿堂灌的教法,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隨意給出學生定義、法則、結論,要讓學生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讀一讀。靈活地掌握知識,創新能力才能有所提高,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在創造性學習過程中汲取知識,有所發展、有所創造。也就是說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六、讓學生在復習課課堂中轉化角色
數學知識系統化強,學完一章節后有大量的練習題。根據這一特點,我就加強復習課的教學,為學生在復習課上創造了主動學習的環境。首先,變化角色,讓學生當一次老師,我當“小學生”,讓學生輪流講練習題,談談自己的見解。講完后同學評價、各抒已見,方法靈活簡捷多樣,學生容易掌握,達到主動學習的效果,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七、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應把自主權交給學生,把學生在學習上的質疑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也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創造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交流學習情況、展示學習思路的途徑中去獨立思考,獨立發現。
學生是創新教育的主體,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全面地發展創新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挖掘一切積極因素,創立最佳的課堂結構,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論文中心,作者:許龍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648689.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學正方形的幾何知識點
學習初中數學的方法之高質量練習
初中數學角的公式大全
平行四邊形?初中數學題精選
淺談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