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環(回文)
回環是用(往復)這種富于音樂美的語言形式表達事物的活動進程和辯證聯系。這種方式叫回環。
或者說,把前后語句組織成穿梭一樣的周而復始的情勢,以表白不共事物間的有機接洽,這種辭格叫回環。
或者說,回環就是運用語序回環往復的奇妙配合,表達兩種事物互相制約或相互依存的親密關系的一種修辭手段。
或者說,用前句結尾的詞語做為后句的開頭,后句結尾的詞語又正是前句的開頭。這些通過詞語輪回往復來表達兩種事物、景象、情景的相依相距的關系的修辭伎倆叫做(回環)。
或者說,把兩個詞語雷同而排列順序不同的語言片斷牢牢連在一起,給人以一種循環
往復的情趣。應用倒置詞序跟重復的排列,表示了事物彼此關系的辯證關聯,而且使語言有節律感,增強抒發后果。
回環從語言形式上可分嚴式回環(又稱工整回環。其模式是:甲乙丙丁——丁丙乙甲)、正;丨h(其模式是:甲〈乙——乙〈甲)(嚴式和普通回環又叫完整回環)和寬式回環(又叫局部回環或彈性回環)等三類;從修辭作用上可分敘事回環、明理回環、抒情回環等三種。從回環是非可分單回環、雙回環和三回環三類。例如:
[1]周總理為人民,國民愛周總理。
[2]邊學邊干,邊干邊學。
[3]和烏鴉很相像的那種四不像的墨鴨,整排地停在船上,他們的腳是用繩索吊住了的,下水捕魚,起水的時候船戶就在它的頸子上微微地一擠,吐了再捕,捕了再吐。(語文第一冊九課《包身工》)
[4]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酷抬頭,不向敵人哈腰。(初中語文第四冊五課《井岡翠竹》)
[5]感性認識依附于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意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6]掛在門口的號牌上的名字,從兩個換成三個,又從三個換成兩個,而后又是三個,兩個,三個,兩個,新的囚犯來了又去了。(初中語文第六冊十五課《二六七號牢房》)
例[1][2]屬嚴式回環;[3][4]屬個別回環;[5][6]為寬式回環。
有的認為,回環與回文不同;回文是以字為單位;順念倒念都能夠成文;回環是以詞、詞組和句子為單位,利用順序變動,揭示事物對峙同一的關系。
例如1988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常識臺歷》11月23日刊載:
四川省射洪縣金華山的玉虛閣內有一石碑,上刻(蔚藍勝境),下鐫龍蛇體回文詩一首,字形如龍蛇飄動,順念倒念皆成詩文。作者楊太虛,道號泉石散人,清末鹽亭人,曾主持金西岳觀。其詩是:
龍頭倒臥見頂峰,洞古鋪云綠樹蘢。封郭滿天撐老柏,卷波煙水迎喬松。濃情尚吐香桂,覺夢驚聲聽曉鐘。深夜徹泉流韻雅,茸紅剪處妙羅胸。
倒詩則為:胸羅妙處剪紅茸,雅韻流泉徹夜深。鐘曉聽聲驚夢覺,桂香飄吐尚情濃。松喬迎水煙波卷,柏老撐天滿郭封。蘢樹綠云鋪古洞,峰卓識臥倒頭龍。有的人以為回環就是回文,只是利用由嚴到寬,由文字游戲到敘事、明理和抒懷的公道應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84063.html
相關閱讀:盈聯修辭:鑲字
巧綴
折抵(直折、補折)
夸大
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