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盈聯修辭:續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修辭手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盈聯:續接

續接,是在原聯句的基本上續加字詞或語句的修辭法,實際上也是一種巧改。這種續接有的轉變了原意,有的續出深意,是創作的一種特殊伎倆。續接,有三種情形。

一、前加法:在原聯前面加上詞語。例如:

[1][甲]識遍天下字,讀盡世間書。

[乙]奮發識遍天下字,破志讀盡世間書。

[2][甲]流干奴才血,效盡犬馬勞。

[乙]報皇恩流干奴才血,保大清效盡犬馬勞。

[3][甲]行節省事,過恬淡年。

[乙]早行節儉事,晚過恬澹年。

[4][甲]雨,風。

[乙]催花雨,撒酒風。

[丙]檐前陣陣催花雨,席上經常撒酒風。

關于例[1]有個故事。傳說蘇軾少年時在父親影響下,博覽群書,常受人夸獎,也頗有些自信。他曾在門前寫過一副對聯即[甲]。幾天后,來了一位白發老翁,手拿一本小書,說前來向蘇家公子求教。蘇軾接過書一看,不禁愕然。書上的字,意識者竟甚少,登時酡顏,于是向白叟認錯,說道:“請老先生諒解,恕小子無知。”他即時提筆把門上對聯續成[乙]。老翁敬仰地走了。蘇軾也從此立志發憤攻讀,終于成了大材。例[2]是劉伯承元帥少年時的改聯。1907年春,四川開縣紅燈教起義,殺洋人,除惡霸,接濟。官府彈壓,但也害怕,良多官都給自己尋找?~。有個姓邵的,會技擊,想升官發財,便給知縣當了?~。不料上陣后中流彈而逝世。知縣為他舉辦葬禮,許多洋人富豪都送挽聯。當時在開縣讀書的劉伯承與同窗一起去看熱烈,有人提議他寫副挽聯譏嘲,劉就擬了[甲]聯,并配上“死得活該”的橫額。劉伯承感到不妥善,前加幾字改成了[乙],橫額換成“死得其所”,顯得蘊藉而尖刻,一時讓人看不透,也維護了自己。例[3]是一書生對懶漢聯。據說有一勤漢,掙錢未幾,用錢無度,負債累累。一年春節時,他充實惆帳,寫了一副對聯[甲],貼在門上。一書生見后,教導勸導他要崇儉抑奢,不可胡亂花錢,在上下聯前各加一字,顯得滑稽有趣,令人沉思。例[4]是某醉翁宴時對聯。相傳某人好飲酒,飲必醉,醉后常笑罵變態。一次,在友人家聚飲,主人劃定,對上對子才可飲酒。友出“雨”,他對“風”。友續出:“催花雨。”他復對:“撒酒風。”友最后出:“檐(宴)前陣陣催花雨。”他對:“席上常常撒酒風(瘋)。”世人看他,他卻自發赧愧了。

二、后續法:在原聯的后面加上詞語。例如:

[5]〔甲〕福無雙至,災患叢生。

〔乙〕福無雙至本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6]〔甲〕陽春有腳,新年大頭。

〔乙〕陽春有腳狗,新年大頭蟲。

[7]〔甲〕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乙〕閑人免進賢者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8]〔甲〕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

〔乙〕游子身上衣,衣衣帶淚;

慈母手中線,線線連心。

[9]〔甲〕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

〔乙〕君恩深似海矣!

臣節重如山乎?

[10]〔甲〕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惨摇抽T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脖抽T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常有。

[11]〔甲〕愛民若子,言出法隨。

〔乙〕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

執法如山,錢山靠山為其山乎!

〔丙〕愛民若子,牛羊父母,倉廩父母,供為子職罷了矣!

執法如山,寶藏興焉,貨財殖焉,是豈山之性也哉!

對于例[5],相傳古時某書法家(很多人說是晉王羲之,但按春聯發生年代,顯然是假托;又有人說是清簫燧,亦無確實證據),大年節貼春聯于大門,因書法好,剛貼出就被人揭走。貼了好幾回,都保存不住。于是他心生一計,又寫了對聯〔甲〕,貼出去。果然再無人揭了,由于內容不吉祥。初一凌晨,天一亮,他就把春聯續寫成〔乙〕。鄰人看后,無不稱頌,巧續六字而絕處逢生了。例[6]是私塾先生續鄉長駱吉甫聯。從前廣東郁南一鄉長叫駱吉甫,平時以勢欺人,魚肉庶民,年三十貼了副對聯〔甲〕。私塾先生途經,見此文理不通,便添了多少個字。大年初一,人們見了,個個哄堂大笑。駱吉甫受此挖苦,深感晦氣。例[7]是明代對聯巨匠解縉的續寫聯。解縉一次見友人門上貼了對聯〔甲〕,解便在

高低聯各添三個字,成了〔乙〕,解縉巧用“賢”“道”兩個諧音字,使原聯換了口吻,變了意思,顯得滑稽幽默。例[8]是某士人挽母聯。某士人母親逝世,心中悲哀,摘盂郊《游子吟》詩句為聯,思考后續成〔乙〕,讀之令人心酸不已。例[9]是改明末學士錢益謙以忠節自命聯。錢在明末撰〔甲〕聯掛于廳堂,以忠節自命。可他并非好漢,福王在南京組織南明王朝,他為上卿。南明亡,他叛變降清,成了叛徒。當時有人在他的那副對聯后分離加了一個虛詞“矣”“乎”,變成了〔乙〕。這一嘆一問,一副自矜自賞聯,變成了無窮譏諷聯(也有人說這是洪承疇自命聯)。例[10]是解縉對曹尚書聯。解縉幼時被稱為神童,他家門對著曹尚書府的竹園。一年春節,他曾寫對聯〔甲〕,貼在門口。曹尚書見后覺得不快,便將園竹砍去一截,解縉看了,就把對聯續成了[乙]。曹尚書更加賭氣,索性把竹子砍去。解縉又各續一字,使對聯成為[丙]。曹尚書十分吃驚,深服解家小子的才干。例[11]是民眾續某貪官聯。某封建貪官標榜本人清白廉潔,寫了對聯[甲]。大眾見了非常不平。為了教訓這個厚顏無恥的家伙,有人分辨把原聯續成了[乙]跟[丙],風趣而深入地揭穿了“若子”“如山”的實質,諷刺異樣辛辣。

三、前加后續

[12][甲]老欲依僧,急則抱佛。

[乙]投老欲依僧,急則抱佛腳。

例[12]是北宋改造家詩人王安石與客人酒后對聯。二人喝酒后,王出上聯,客對下聯。一會,王說:“我的上聯,只有前面加上一個‘投’字,便是一句古詩:‘投老欲依僧’。”客也說:“我的下聯末尾加上一個‘腳’字,便成了一句俗諺:‘急則抱佛腳’。”兩人一想,不禁絕對大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91588.html

相關閱讀:折抵(直折、補折)
分辯
夸大
盈聯修辭:鑲字
巧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