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實
詩人為了使描述的對象顏色濃麗,給人以赫然印象,成心攻破日常生涯的邏輯,躲避實在,用比雜色更美的字來表情達意。這種比如(畫家有花無正色)的方式,叫避實。
例如:
[1]綠云擾擾,梳曉鬢也。(杜牧《阿房?賦》)
[2]斜憑繡床愁不動,紅綃帶緩綠鬟低。(白居易《閨婦》)》年顏各少壯,發綠齒尚齊。(李商隱《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
(李白《將進酒》)以上四個例句,都有描寫頭發的字句,個別青年人的頭發本是黑的,然而句中卻無一個(黑)字,而用了(綠云)(比方發多而黑),(綠鬟)、(發綠)、(青絲)等字眼。為什么是黑而不必黑來表白,而用(綠)、(青),本來古代作家常用(綠)字來描寫年青貌美的女子,故(綠)常與妙女接洽,染上詩化的韻味,易使人聯想起六國麗人的嬌麗。
奇妙地應用避實的修辭伎倆,不僅能增添文章的鮮亮色彩,而且能夠引起的豐盛聯想。使文章實現聲、情、色三者斐然并茂?刂扑,有利于進步瀏覽跟觀賞古詩文的才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iyu/93085.html
相關閱讀:盈聯修辭:鑲字
巧綴
夸大
折抵(直折、補折)
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