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布雷德醫生使催眠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以來,催眠已經在西方國家發展了兩百多年。其間雖然有不少波折和阻礙,但總體來講,已然建立了一套較為成熟、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得到了西方人的普遍接受,被廣泛應用于治療身心疾病的工作中。然而在中國大陸,雖然這套系統的理論自20世紀初就被引入,卻始終得不到廣泛的認可。特別是近些年來,中國臺灣、日本等地的一些催眠理論(如前世今生)以及大量關于催眠的負面信息(催眠犯罪等)蜂擁而來,使催眠蒙上了更重的玄異色彩,人們對催眠的看法也更加矛盾,一方面期冀催眠對緩解快節奏生活下的巨大壓力有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又害怕催眠帶來的傷害。
毫無疑問,催眠是一種優秀的心理調適與治療技術。那么,如何讓大眾更容易地接受催眠,如何使誕生于西方的催眠理論與東方文化相融合,是中國心理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必須從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心理的因素入手 潛意識,尋找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催眠理論與方法,從中國人自己的角度將真實的催眠還原給大眾。
中國千年來的文化中鮮有單純的科學體系,心理學也不例外,但這并不代表中國人不關注人內心狀態的變化。事實上,中國文化的特色是科學與哲學相融合,以“思想”、“民俗”、“道德”等形式滲透到每個人日常的生活中,直指人內心的最深處,可以說“不是心理學,勝似心理學。”那么催眠的理論與中國文化在哪里能找到契合點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uimian/40192.html
相關閱讀:催眠學習筆記
實施催眠的相關注意事項
催眠的花園:引導詞
催眠技巧大全-神奇之手法
催眠技法之身體搖晃測試:測試專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