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關于催眠的一些常見誤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催眠原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催眠是不是“催你入眠”?被催眠的人是什么感覺呢?是不是和睡著了一樣?

催眠不是“催你入眠”。

被催眠的人,會有以下一些同時或者單獨出現的感覺:

1、 意識范圍狹窄

被催眠者專注在他意識的集中點上,對其他事物可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我曾經在酒吧給一位記者做過催眠,旁邊坐著一桌東北大姐,說話很大聲,在催眠過程中,還有一位大姐,拿著手機,走動著打電話,有一陣子就站在這位記者身邊大聲講話,但是這位記者沉浸于兒時的回憶中,渾然不覺。當我把他從催眠狀態中喚醒之后,問他是否聽到旁邊的說話聲,他說沒有聽到。

2、 身心非常舒服

催眠狀態中,心靈難得如此放松而寧靜,身體也難得如此放松而舒服—其實人們的身心困擾,簡單來說,就是身心的“不放松”所造成的—所以在催眠狀態中,身心會感覺非常舒服。

3、 類似于“清醒的白日夢”的感覺

這里簡單說說“催眠”與“睡眠”的關系。

催眠”(hypnosis)一詞,來源于希臘語hypnos,hypnos指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第三代主管快樂與自在的神,也代表最基本的生理元素之一--睡眠。因為人們通常認為能夠安穩睡覺的人才是真正快樂和自在的,不能安穩睡覺的人是痛苦或者即將面臨死亡的人,因此hypnos也稱為“睡神”。現在很多人也會把催眠與睡眠等同起來,可能和這個原因也有關系。

睡眠障礙是現在人們非常常見的困擾。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非常復雜,成功的催眠咨詢,針對于人們不同的身心困擾,幫助來訪者找到和解決身心困擾背后的真正根源,讓來訪者達到身心安頓的狀態,這樣自然可以得到安穩香甜的睡眠。

二、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催眠可以讓人聽從催眠師的擺布,是否真的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

催眠深度,簡單來分,分為輕度、中度和深度。

輕度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身心放松 潛意識,心情比較平穩,意識清醒,潛意識部分開放,心理防衛降低,比較能說出平常不愿流露的話,適合進行一般的心理輔導。

中度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身心放松,對催眠指令反應良好,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搭起一道橋梁,催眠師可以直接對潛意識下指令,潛意識可以直接把特定的信息送到意識層面。例如,催眠師下指令說:“當我從一數到三時,潛意識會引導你回到恐懼考試這個問題的根源……”然后,催眠師數到三時,被催眠者就會回想起讓他開始恐懼考試的關鍵事件,甚至重臨其境。大部分的催眠治療都是在這個狀態下進行。

中度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意識清醒,甚至比平常更清醒,一般來講,也完全記得催眠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

深度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身心放松,對催眠指令反應良好,但是他的意識不清醒,甚至不知道當時四周的狀況,沉浸在非常主觀的個人世界里。當他結束催眠時,很可能也無法記得催眠中發生過哪些事情。

舞臺催眠秀就是刻意將參與者催眠到深度催眠狀態,夸張的表現出“完全被催眠師擺布”的娛樂效果。

國外有催眠秀對人造成無名恐懼的案例,舞臺秀催眠師在催眠秀中,告訴參與者有一條大狗在后面追他,參與者被“幻想出來的大狗”追逐,在舞臺上倉皇逃竄,后來就形成了無名恐懼,因為參與者記憶喪失的緣故,無法回憶起自己恐懼的原因,最后還是找了一位催眠治療師,通過回溯找到了恐懼的原因,解除了恐懼。

我和學生曾觀看過國內的舞臺催眠秀,臺上的參與者,和臺下的觀看者,都有人反映,催眠秀結束之后,有身心不適的反應,我當場幫學生解除了舞臺秀催眠師沒有逐一解除的催眠指令。電視機前觀看催眠秀表演的觀眾,如果出現類似的癥狀,可能就更難以找到癥狀的原因了。

在國外,舞臺秀催眠師和催眠治療師,所做的事情是分開的,舞臺秀催眠師不會去做催眠治療,催眠治療師也不會去做舞臺催眠秀。

三、哪些人比較容易催眠?哪些人比較難被催眠?有沒有無法被催眠的人呢?是否意志特別堅強的人無法被催眠?

“意志特別堅強的人無法被催眠”是一個關于催眠的常見誤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意愿特別強烈的人比較容易被催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uimian/46094.html

相關閱讀:催眠學習筆記
催眠技法之身體搖晃測試:測試專注能力
催眠的花園:引導詞
實施催眠的相關注意事項
催眠技巧大全-神奇之手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