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 眠 簡史(廖閱鵬)
----------------------------------------------------------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催眠術的人是誰,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從很多蛛絲馬跡,我們可以推論得知,在催眠術還沒有經過現代化的學術研究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運用了,而且成果斐然。
十九世紀在希臘出土了一些稱為「許愿碑」的石碑,就刻有公元前四百年使用催眠術的記載,包括治療方法、對于神賜此法的感謝辭,那時沒有催眠術之名,把這種以暗示為主的治療視之為神恩。
生于公元前五二○年左右,巴曼尼德斯(Parmenides)寫過一首詩歌,描述女神接引他進入冥界,接受教導,詳細描述世界的實相,并指出世界只是個幻象。
巴曼尼德斯是一位「先知醫治師」(Latromantis),是轉換意識狀態的能手,是孵夢的專家。那時候有一個秘密傳承認為:「人不向下走就無法向上走,沒有經過地獄就到不了天堂,不經過死亡人就無法重生!
從這觀點看,催眠治療正是走入冥界再回返人間,獲得再生力量的旅程。
古代的埃及祭司相信當人處于出神狀態下(Trance,或譯恍惚狀態),疾病就容易痊愈,因為有利于神的力量進入人體,驅逐邪惡的力量。
中南美洲的土著懂得利用藥草、歌詠、圍繞籌火跳舞,集體進入出神狀態,然后祈請神諭、消災、治病,這也與催眠術相通。
中國民間流傳一種「觀落陰」的法術,可以引導陽間的人進入陰間探訪逝去的親人,法師會焚香、搖鈴、念咒,引導參與者進入出神狀態,也會給與語言引導,參與者對于陰間應有的景觀事先也都有所認知,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催眠術。
臺灣的民間信仰里,有許多乩童作法的活動,當乩童進入恍惚狀態后,可以忽視身上的傷痛、傳達神明旨意、指引信徒迷津。乩童都是善于進入轉換意識狀態的人,我曾經找乩童來催眠過,可以說,他們是催眠敏感度高的族群。
催眠術的科學研究始于十八世紀后半期,維也納醫師梅斯梅爾(Mesmer, Franz Anton 1734-1815)。在他于1766年發表的博士論文《行星對于人體之影響》中,認為行星力可藉由一種看不見的微妙流體的傳導,而影響人類的健康。
1775年,他修正自己的理論,提出「動物磁力說」(animal magnetism),人體內有一種動物磁力,此磁流分布不適當就會產生疾病。藉由治療者的手部接觸,使磁流流入受治療者的體內,調整磁流,而治療疾病。這套程序被稱為梅斯梅爾催眠術(Mesmerism)。
依據這個理論,他在診所內設置了類似降靈會的治療過程,幾個受治療者在昏暗的室內,圍坐于一個放滿鐵粉或溶液的大木桶四周。木桶的桶蓋上插有許多鐵棒,受治療者手握鐵棒或接觸患部,靜靜等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uimian/53473.html
相關閱讀:催眠的花園:引導詞
催眠學習筆記
催眠技巧大全-神奇之手法
實施催眠的相關注意事項
催眠技法之身體搖晃測試:測試專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