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催眠?
大不列顛全書:Hypnosis(催眠狀態)是指處于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介于半夢半醒之間,對各種刺激亦有反應的心理狀態。
現代催眠之父艾瑞克森:催眠是一種注意力集中的特殊精神狀態。
這就是我最常用的催眠定義:專注即催眠,包括放松而專注,和緊張而專注。
還有一組定義:
狹義:催眠指的是由催眠師作引導,帶有一定目的性和明確指向性,把被催眠者帶入一種特殊的狀態,以幫助被催眠者解決問題。
廣義:催眠指的是,當我們從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或多或少會對我們有一些影響。這種產生影響的過程,就是一種廣義的催眠。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比如廣告,比如在人際溝通或銷售中,與人的交流互動中,我們會不斷把自己的一些東西傳遞給彼此。催眠時刻都在發生,我們每天很多時候都處于催眠狀態,只是有時候我們能夠意識到,而很多時候卻并不覺察。
催眠可以分為:自我催眠、外力催眠。外力催眠再細分為:環境催眠、專業催眠、其他人的催眠。
環境催眠很好理解,當你在高速路上開車,環境單調沉悶,于是你很容易就進入一種昏昏欲睡的狀態。當你來到自己喜歡的自然環境,享受陽光、美景、清風,你整個人的身心狀態都覺得很輕盈、舒暢。
其他人的催眠,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比如你的父母,在你小時候對你說:“你數學能力可真棒!”“你英語學得可真不咋地。”“你穿藍色的衣服最精神了。”“你穿裙子挺難看的。”
當你的潛意識開放(孩子的潛意識一般很開放),接受了這些信息,你就會內化它們,從而開始對自己自我催眠:“我數學能力可真棒!”“我英語學得可真不咋地。”“我穿藍色的衣服最精神了。”“我穿裙子挺難看的。”
于是你的數學成績一路領先,而英語水平成了你自卑的來源。你總喜歡穿藍色的衣服,而很少穿裙子。
教育是典型的催眠,廣告也是。黃金時段的廣告為什么貴呢?因為看一個熱門節目的人很多,這么多人同時放松而專注的看節目,意識清醒同時潛意識開放,廣告總是在節目的緊要關頭切入,廣告信息進入你開放的潛意識,會形成心理動力,導向消費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催眠場,我們不斷接受催眠,自我催眠,我們也不斷對他人進行催眠。
初步了解催眠與自我催眠,可以:
1、認出催眠與自我催眠。
2、甄別對自己有益和有害的催眠與自我催眠。
對自己有益的催眠與自我催眠,接受之,對自己有害的催眠與自我催眠,屏蔽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uimian/8612.html
相關閱讀:催眠技法之身體搖晃測試:測試專注能力
催眠的花園:引導詞
實施催眠的相關注意事項
催眠學習筆記
催眠技巧大全-神奇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