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學年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中聯考高中二年生物科試卷
一、單項選擇(1-30每題1分, 31-40每題2分)
1、下列有關種群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與年齡結構有關
C. 性別比例不會影響種群密度
D..根據年齡組成可以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趨勢
2、 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種群空間特征描述的是
A、 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
B、 B、每毫升河水中有9個大腸桿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隨機分布
D、木棉樹在路旁每隔5米種植
3.圖1和圖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凈補充量(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種群密度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1中曲線a代表死亡率,曲線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魚類捕撈應使魚類的數量保持在圖1的E點
C.圖2中在F點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
D.圖2中G點代表種群的環境容納量
4、下圖為理想狀態下和自然環境中某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對陰影部分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環境中影響種群增長的阻力
②環境中允許種群增長的最大值
③其數量僅表示種群內遷出的和死亡的個體數
④其數量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而減少的個體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右圖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態系統。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y表示種群數量,則a-d四種野生生物所處的營養級最低的一定是d種群
B.若y表示物種豐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階段,則自然演替的順序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則生態系統a-d種群間一定有食物鏈d→c→b→a
D.若y表示物種多樣性,a-d表示四個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則恢復力穩定性最強的是d
6、下列生物群體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池塘中的各種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
B.一片森林中的各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C.一座山上的各種植物、動物、菌類等全部生物
D.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蟲等動物以及各種蘑菇等大型真菌
7.下圖中A、B代表兩種生物, 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面,坐標曲線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圖中所表示的生物關系配對正確的一組是(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 ④—乙
8.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
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
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
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最少
9.(2019•西安二模)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種群內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B.群落中動物與植物均有分層現象,二者互不影響
C.種群的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淡水魚因占據不同的水層而出現分層現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10、下列調查活動或實驗中,實驗所得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中種群數量時,從試管上層液體中吸出培養液計數前沒有振蕩試管
B.調查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
C.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池塘中鯉魚的種群密度時,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脫落
D.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未統計在樣方線上的個體
1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 ( )。
①生產者 ②分解者、巯M者、芊巧锏奈镔|和能量
⑤食物鏈和食物網、尬镔|循環、吣芰苛鲃印、嘈畔鬟f
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2、. 下面是某生態系統的三個圖形,圖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共有5條食物鏈,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營養級
B.調查圖1中的戊和庚的種群密度時一般分別采用標志重捕法和樣方法
C.若圖2中的曲線Y代表的是該生態系統中丙的數量變化,則b點對應的是圖3中的t2時刻,此時可適當捕獲
D.當丙剛遷入這個生態系統的短期內,數量變化如圖2中的曲線X所示
13.如圖所示為草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食物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中共含有3條食物鏈
B.在該食物網中,鷹處于4個不同的營養級
C.蛇和鷹既是捕食關系,又是競爭關系
D.若兔大量減少,鷹也會大量減少
14.如圖表示初級消費者能量流動的部分過程,括號中的數值表示能量,初級消費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為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應在B處加上標有細胞呼吸的箭頭
B.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為n—a
C.次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n—a—b
D.B為初級消費者同化的總能量
15.某同學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流動圖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A2+B2+C2+D2)
B.由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2/W1
C.初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A2+B2+C2)
D.W1=D1+D2
16、右圖為某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Ⅰ是初級消費者?
B. Ⅳ為分解者?
C. E1為太陽能,E2為熱能?
D.能量可在食物鏈中循環利用?
17、下圖表示生態系統四種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種群構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將導致臭氧層被破壞
18. 如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環的部分示意圖。甲、乙、丙、丁構成生物群落,箭頭①~⑨表示循環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大氣中的氣體X是指CO2和O2
B.完成①過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過程提供的
C.丁經⑤⑥⑦過程獲得的能量占甲、乙、丙總能量的10%~20%
D.丙處在第三營養級
19、關于生物與環境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B.流經某一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等于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體內的能量之和
C.碳元素只能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
D.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
20、螢火蟲通過閃光來識別同伴;草原上的鳥在發現天敵后,雄鳥急速起飛,扇動翅膀為雌鳥發出信號;某種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種使休眠的真菌孢子發芽的化合物,如將這類物質在作物播種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發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個實例分別體現了哪一類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
B.物理信息;行為信息;化學信息
C.行為信息;物理信息;化學信息
D.化學信息;行為信息;物理信息
21.若森林持續干旱,樹木往往會擴展根系的分布空間,以保證獲得足夠水分,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這反映了森林生態系統( )
A.恢復力穩定性較強 B.抵抗力穩定性較強
C.恢復力穩定性較弱 D.抵抗力穩定性較弱
22.下列生態系統中自動調節能力最弱的是( )
A.天然落葉林 B.人工純種林 C.天然常綠林 D.人工混交林
23.某科學工作者在研究某種鳥的季節性遷徙行為時,他研究的對象從生態水平看屬于( )
A.個體水平 B.種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態系統水平
2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相對穩定的能力比草原生態系統的強
B.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總保持平衡
C.森林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D.受到外界破壞時,結構越復雜的生態系統恢復原來狀態的能力越強
25、如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其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碳循環過程中,同時伴隨著能量流動
B.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圖中E生物數量大量減少,推測短期內與之相鄰的兩個營養級生物數量發生的變化是F增多,B減少
C.該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A、B、C、D、E、F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D.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中往還循環,這種循環帶有全球性
26.下列生產實踐措施不是利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時間長短從而控制開花時間
C.利用“黑光燈”集中捕殺棉鈴蟲
D.噴灑赤霉素,增加黃麻產量
27、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下列分析與相關原理不符的是( 。
A.在捕食鏈中,各營養級獲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枯枝敗葉中儲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
C.在生態系統中,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中循環
D.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不都是沿食物鏈進行的
28.長在路邊的小草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它卻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不包括( )
A.它屬于該地區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B.它對于生態系統中其他種群的生存有利無害
C.它可能含有對人類有重要價值的基因
D.它可能為某種害蟲的天敵提供棲息地
29.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下列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自然選擇無關
B.群落演替過程中的生物多樣性逐漸降低
C.物種多樣性比較高的生態系統相對穩定
D.基因多樣性較低的種群適應環境能力強
30.某池塘有藻類植物、水草、浮游動物、吃浮游動物的魚類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類爆發,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動物及魚類等生物死亡,水體發臭。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導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陽光
B.藻類剛爆發時,若清晨采集水樣檢測,其pH可能低于7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體污染,這屬于負反饋調節
D.藻類剛爆發時,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魚類和種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復
31.哪一組生態學名詞的排列順序是從簡單到復雜的( )
A.生物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B.生物體→群體→生物圈→生態系統→群落
C.種群→生物體→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D.種群→類群→群落→生物圈→生態系統
32.圖甲為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圖乙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圖丙為λ(λ是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圖丁為一植食性昆蟲遷入某生態系統后,其種群數量增長速率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判斷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圖甲中B為分解者,分解動植物遺體釋放出來的能量,可供綠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B.圖乙中,次級消費者獲得了初級消費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
C.圖丙中種群在c~d年間,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D.圖丁中t1~t2時期與圖丙中a~b時期種群都呈衰退型
33、關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 ]
A.改變培養液的濃度不影響K值(環境容納量)大小
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
C.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所有酵母菌的數目
D.營養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因素
34、下圖表示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之間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及信息傳遞過程,則甲、乙、丙三圖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動、碳的循環、信息傳遞 B、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碳的循環
C、碳的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D、信息傳遞、能量流動、碳的循環、
35、科學家通過研究種間捕食關系,構建了捕食者—獵物模型,如下圖所示(圖中箭頭所指方向代表曲線變化趨勢)。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模型不屬于物理模型,也不是概念模型
B、利用模型只能解釋獵物的種群數量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原因
C、 曲線變化趨勢反映了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負反饋調節
D、捕食者與獵物的相互關系是經過長期的共同進化逐步形成的
36.下圖所示為生態系統結構模式圖,①②③④代表生理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屬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設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要使c體重增加3 kg,至少需要a 120 kg
C.若通過人為管理增加某種生物的數量,則可以提高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D.能夠保證此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正常進行的關鍵成分是b、e
37、下列結合種群特征的概念圖所作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影響③?
B.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C.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是④?
D.春運期間,廣州人口數量變化主要取決于圖中的①②
38. 以蟲治蟲是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如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四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問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C.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D.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39、分析以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簡圖,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
A.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小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生物圈的物質是自給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斷補充的
C.碳以CO2形式進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離開生物群落返回無機環境
D.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處于食物鏈的最高營養級
40、圖中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系統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圍。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使之偏離這一范圍的大;x表示恢復到原狀態所需的時間;曲線與正常范圍之間所夾的面積可以作為總穩定性的定量指標(T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圍內,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一直保持不變
B.對同一個生態系統來說,y值和x值之間呈正相關
C.在遭到干擾時,x、y值的大小與生物種類有關,與數量無關
D.TS值越小,這個生態系統的總穩定性越小
二、簡答題
1、右圖1是某一資源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境后增長曲線圖,請回答:
(1)圖中表示種群數量最大的一點是_______。
(2)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3)影響該動物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圖2中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農業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該害蟲的種群年齡組成為圖2_______所示的類型。
2、下圖是某池塘上食物鏈,請回答:
(1)池塘中的浮游植物、魚、細菌等生物共同構成 。由于食性不同,魚塘中魚類等生物具有分層現象,群落的這種空間結構稱為 。
(2)若要調查該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則一般采用 方法進行采集、調查,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兩種即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
(3)③和④分別屬于 和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生長在該池塘附近土壤中的蘑菇屬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_(成分),其體內貯存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傳遞給植物。
(5)正常情況下,浮游植物、魚類的數量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這是通過
調節機制來實現的。
(6)一般來說,池塘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比較高。
(7) 氮、磷等無機營養物質大量排入水體,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一段時間后,池塘內上述三類種群消失了兩個,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再經過一段時間后,僅存的一類種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類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體變黑發臭。
3、圖1表示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部分圖解, 圖2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部分營養結構,請據圖回答問題。
(1)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來源有三個,分別是動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圖甲中的“→”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動方向,則不會存在的過程有__________。
(2) 與碳循環直接相關的細胞器是 和 。
(3)由此可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以下特點:① ________ ;
② ________。
(4)圖二中草可以用圖一中的 _________ (填字母)生物表示,圖1中的 (填字母)組成生物群落。
(5)蛇的食物是蟾蜍和鼠,若由原來的2∶1調整為1∶1后,蛇的數量變為原來的________。(傳遞效率按10%計算,精確到小數點2位)(2分)
(6)若進行上述物質循環的自然生態系統被開發成為農田生態系統,則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
(7)若第二營養級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則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
價值.
(8)草原上捕食者能夠依據被捕食者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被捕食者同樣也能夠依據捕食者的氣味或行為特征躲避獵捕.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
4、為驗證生態系統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如下實驗設計。
1號瓶 2號瓶 3號瓶
1 各加入等量的水
2 不加河泥 加少許河泥
3 不加金魚藻 加入等量的金魚藻
4 加入相同狀況的金魚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金魚生存時間(天) 3 11 25
㈠(1)1、2、3號瓶相比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 、 。(至少寫3個)
(2)在制作生態缸的實驗中,以下關于生態缸設計的原理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要用無色透明玻璃,保證能量能輸入生態缸
B. 要定期通氣,以保證各種生物的正常呼吸
C. 要放在散射光處,以避免缸內的溫度過高
D. 水量應為容器的4/5,以使缸內儲備一定量的空氣
(3)能說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成分不可缺少的實驗是 。
(4)3號瓶的金魚最后也死亡,說明生態缸中的生態系統 穩定性極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容易被破壞,原因是該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簡單, 小。
㈡、請繼續設計實驗,探究陽光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1)方法步驟:
第一步: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4號錐形瓶,4號錐形瓶的設計處理應該與 號錐形瓶作對照。
第二步: 。(2分)
第三步:觀察并記錄瓶中 。(2分)
(2)推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019——2019學年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中聯考
高中二年生物科答案
一、單項選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C B C A C D C C D C B A C C D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B A C D A B C C A C D C B B D D D B
二、簡答
1 (1)d (2)b
(3)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4)A 種群增長率最大,種群密度越來越大
(5)C
2、(1)(生物)群落 垂直結構(2) 取樣器取樣 目測估計法 記名計算法
(3)浮游植物 植食魚類(4)分解者 不能
(5)負反饋 (6)恢復力
(7)植食魚類和肉食魚類 氧氣(或溶解氧)
3、 (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 ③④⑤⑥⑦⑧⑨
(2) 線粒體 葉綠體(3)①帶有全球性 ②循環性
(4)E BCDEF
(5) 1.27。6)次生演替(7)直接使用
(8)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4、㈠(1)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
(2) B
(3)1號和2號
(4)抵抗力 自我調節能力
㈡、(1)3
對4號瓶作遮光處理(2分)
金魚生存的時間(2分)
(2)4號錐形瓶中金魚生存時間比3號錐形瓶中金魚生存時間短(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34274.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