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太原市2019一2019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的內環境即指細胞內液
B.H2CO3/ NaHCO3對血漿pH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
C.內環境的溫度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
D.葡萄糖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
2.結橫桿菌感染人體并侵入細胞后會引起結核病,體內接觸該靶細胞并導致其裂解的免疫細
胞是
A.漿細胞 B. T細胞 C.B細胞 D.效應T細胞
3.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什么來完成的
A.神經纖維 B.反射弧 C.電信號 D.突觸
4.用矮壯素處理水仙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觀賞價值。與矮壯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
A.乙烯利 B.赤霉素 C.2,4一D D.脫落酸
5.以下現象屬于生態系統行為信息的是
A.蝙蝠的“回聲定位” B.螢火蟲發光
C.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 D.雄鳥的“求偶炫耀”
6.下列符合生物學意義的食物鏈是
A.青草→鼠→蛇→鷹 B.陽光→青草→鼠→蛇→人
C.鼠→蛇→人 D.營養物質→鼠→蛇→鷹
7.下列關于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產者和無機環境之間可以直接進行碳循環
B.消費者與無機環境之間可以直接進行碳循環
C.物質循環在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進行
D.不同的生態系統,都能獨立地進行各自的物質循環
8.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可發生在
A.種群與種群 B.種群內部各個體 C.生物與環境 D.以上三項都對
9.下列關于種群密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B.一般用樣方法調查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C.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是標志重捕法
D.種群密度的調查一定要做到隨機取樣
10.如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E1、
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能量可在食物鏈中循環利用
B. I和Ⅳ是實現物質循環的關鍵生態成分
C. E1主要表示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D.該圖所示的食物向只有1條食物鏈:I→Ⅱ→Ⅲ→Ⅳ
11.某同學正在跑步,參與調節這一過程的下列結構有
①大腦皮層 ②小腦 ③下丘腦 ④腦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金合歡蟻生活在金合歡樹上,以金合歡樹的花蜜等為食,同時也保護金合歡樹免受其他植食動物的傷害。如果去除金合歡蟻,則金合歡樹的生長減緩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論是
A.金合歡蟻從金合歡樹獲得能量 B.金合歡蟻為自己驅逐競爭者
C.金合歡蟻為金合歡樹驅逐競爭者 D.金合歡蟻和金合歡樹共同(協同)進化
13.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般來說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費者得到的
B.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對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型必然越大
D.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型必然越小
14.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某種群中存在著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同種生物個體
B.生物群落的結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的
C.生態系統的結構僅含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
D.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
15.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個群落代替另一個群落的過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陸地均可發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緩慢
D.動物群落的演替與光照條件無關
16.下列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適于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調查
B.該實驗調查的指標有動物種類的豐富度
C.樣土塑料袋上應標明取樣的地點和時間
D.可設計數據收集和統計表,分析所收集的數據
17.森林中腿足強勁的鳥類一般在地表活動,而一些敏捷的飛行者在樹冠層捕食昆蟲。這一現象體現了群落的
A.水平結構 B.垂直結構 C.初生演替 D.次生演替
18.下列調查動物種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A.灰喜鵲種群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
B.蚜蟲的種群密度可用樣方法進行調查
C.蒲公英種群密度用樣方法進行調查
D.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可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
19.右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在
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
容納量約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20.下列調查活動或實驗中,所得到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某校園老鼠的種群密度時,部分老鼠身上的標志物脫落
B.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裝置上的電燈
C.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方格內和壓線的個體都被統計在內
D.酵母菌計數時,從靜置的酵母菌培養液底部取樣統計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題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其他情況不得分。
2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相關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個湖泊里的全部魚是一個種群
B.種群數量變化的‘J 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保持穩定
C.山頂、山腰和山底相比較,物種的差異反映群落的水平結構
D.環境的容納量是穩定不變的
22.近些年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東方田鼠鼠害猖撅,地方政府組織群眾進行著轟轟烈烈的“人
鼠大戰”。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調查東方田鼠種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樣方法
B.對東方田鼠的捕殺針對的是生態系統的種群層次
C.為控制東方田鼠鼠患,應盡可能多的向湖區引進貓頭鷹、蛇、黃鼠狼等鼠的天敵
D.東方田鼠大量遷徙是對環境的適應
2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及其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某蜘蛛網的振動對于某蜘蛛來說是化學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都是單向的
D.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24.下列對生物防治的敘述,錯誤的是
A.引入天敵防治馬尾松蟲害可能會導致外來物種入侵
B.抗蟲棉由于導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鈴蟲不會產生抗性
C.用性引誘劑作為物理信息誘殺雄性個體,使害蟲的出生率下降
D.用DDT殺蟲會通過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營養級更高的其他動物
25.下列有關生物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活動不會影響生物群落的演替
B.條件適宜時棄耕農田最終可演化成森林
C.丘陵地帶地震后會發生初生演替
D.群落自然演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55分。
26.(10分)圖甲為反射弧的結構示意圖,圖乙、圖丙為圖甲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和顯微紀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

(1)甲圖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B表示 ,D表示 。
(2)乙表示的結構名稱是 ,在此結構中信號傳遞方式為 → →

(3)在乙圖③中液體叫做 ,可從[⑤] 中釋放到③中的物質是 。
(4)丙圖中興奮的傳遞的方向是 → → 。 (用圖中的字母表示)。
27.(8分)下圖是食物網簡圖。分析并簡要回答:
(1)該食物網含有 條食物鏈,寫出能量損失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該食物網的主要成分是 。
(2)圖中的初級消費者是 ,蛇是 消費者,
鷹占有的營養級分別有 營養級。
(3)如果將兔子全部除掉,從能量角度分析鷹的數量將
會 。
28.(7分)下圖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圖中A、B、C代表三個營養級,
數字均為實際測得的能量數,單位為百萬千焦。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為
118872百萬千焦,但其中118761百萬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請回答:

(1)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A是 所固定的太陽能。
(2)能量從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轉化效率為 。在大多數食物鏈和食物網
中,能量在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大約是 。
(3)由圖可知,下個營養級不能得到上個營養級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營養級生物體內的大量能量被 ;
②其次是上個營養級的部分能量 ;
③還有少數能量被 利用。
29.(10分)右圖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圖中D為大氣。請據圖回答:
(1)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 〕 固定太陽能開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氣與A、B、C之間的流動是以 形式進行的,在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中,A為 ,B為 。
(3)圖中D→C過程主要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C→D過程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氣中,而另一部分則以 形式儲存在地層中,碳
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 的形式循環。
(5)碳循環的同時一定伴隨著 。
30.(20分)說明:請同學們在A、B兩個小題中任選一題解答。
[A】隨著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類型依次為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叢和草甸等。該地分布著多種動物。請回答:
(1)調查該地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 法,為避免調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要做到 取樣。調查野兔的種群密度可采用 法。野兔的種群密度除了受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外,還受該野兔種群的 、 、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因素的影響。
(2)該地草甸、灌叢、針闊葉混交林的豐富度不同,豐富度是指 。
(3)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顯的 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
(4)圖示(見下頁)為一小型植物園的一個花圃,在花圃中育有牽;(蔓生)和向日葵。某校高二學生對該花圃上的某種植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制訂了如下方案:
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因素的影響。
..一.,..,.~月.一一一
~~~~~~~~~~~~~~~~
法。野免的種群
、一、年
(2)該地草甸、灌叢、針闊葉混交林的豐富度不同,豐富度是指
(3)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顯的 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
(4)圖示(見下頁)為一小型植物園的一個花圃,在花圃中育有牽;(蔓生)和向日葵。某
高二學生對該花圃上的某種植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制訂了如下方案:

請回答:
①確定調查對象:花圃中栽有漂亮的牽;ê拖蛉湛诖_定調查對象時應選擇的調查對象是 比較合適。
②確定樣方:確定樣方的大小,一般以 為宜;常用的取樣方法有 、
。
③計數及種群密度的計算:計數每個樣方內所調查植物的數量,該種群密度值應為各樣方種群密度的 。
④右圖是調查時確定的樣方之一,圓圈表示個體,請將應該計數的圓圈涂黑。
⑤下表是同學們調查花圃上某植物的的結果統計,該植物的種群密度為 株/m2。

(B)請回答以下有關實驗問題:
(1)為研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某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操作,請分析回答下面的問 題。按下表所列條件進行了A、B、C三組實驗,用50 mL錐形瓶作為培養器皿,棉塞封口,靜置培養,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

①為了提高實驗的精確度,吸取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應將試管 ,保證抽樣檢測是隨機的。每次計數要做 實驗,用計數板計數時若視野中酵母菌過多,應先 。
②本實驗小組探究的課題是 因素對酵母菌數量增長的影響。預測此實驗中
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較快的一組是 組。
(2)某校同學調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設置1公頃的調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一夜
間捕獲鼠32只,將捕獲的鼠經標記后在原地釋放。數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
量的捕鼠籠,這次共捕獲30只,其中有上次標記過的個體10只,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為N,則N= 只。
②要使上面所計算的種群個體總數和實際相符,以下條件必須滿足的是 (多選)。
A.有較多個體遷出調查區 B.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死亡
C.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出生 D.有較多個體遷入調查區
③調查甲、乙兩草原所捕獲鼠的月齡構成如下圖。據圖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種群屬于
型,可以預測,該草原鼠害將會嚴重,必須作好防治準備工作。
④同學們調查時得知,草原環境氣候多變,在這種環境中生存機會最多的種群是
A.形體較小的種群
C.形體較大的種群
B.個體差異較少的種群
D.個體差異較多的種群
⑤草原中經控制后苗田鼠密度與所需的防治成本有關,上圖中曲線 (填“I,或Ⅱ)表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時的防治成本。若將有害生物密度分別控制在圖中A、B、C三點,則控制在 點時收益最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41949.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