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2019〜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高二生物(理科)
命題人:慕曉茹李曉穎郭世愷 校對人:慕曉茹
注意事項:i.請在答題紙上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2.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n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分,考試時間 9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_、選擇題(本題30小題,1〜10小題每題1分,11〜30小題每題2分,共50分。選擇題 各項中只有_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人體成熟紅細胞所處的內環境是 ( )
A.細胞內液 B.血漿 C.淋巴 D.組織液
2. 人體在安靜狀態下,身體產熱的主要的部位和產熱方式分別是 ( )
A.骨骼肌,有氧呼吸 B.骨骼肌,無氧呼吸
C.內臟器官,有氧呼吸 D.內臟器官,無氧呼吸
3.給正常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島素后,小白鼠進人休克狀態,要使其及時復蘇可適量注
射 ( )
A.甲狀腺激素 B.生長激素 C.生理鹽水 D.葡萄糖液
4.2019年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活動主題是“共擔防艾責任,共享健康權
利,共建健康中國”。下列行為中,不會傳染艾滋病的是 ( )
A.與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擁抱 B.與靜脈吸毒者共用一個針管
C.與艾滋病患者共用剌須刀 D.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
5.在“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活動中,甲同學持有2張“糖卡”,乙同學保管“胰高血糖素卡”
和“胰島素卡”,丙同學持有4張“糖卡”。能夠代表人體內胰島的是 ( )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甲同學和丙同學
6.如果某人聽不懂別人的講話,但卻可以講話,可能出現問題的區域是 ( )
7.某小組同學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的實驗,在下列實驗材料用具 中,屬于本實驗需要的是 ( )
A.瓊脂塊 B.雙縮脲試劑
C.放大鏡 D.顯微鏡
8. 下列各組生物中,種間關系屬于競爭的是 ( )
A.玉米和雜草 B.狼和羊
C.青蛙和昆蟲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9.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了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從黃花蒿中成功分離提取
了抗瘧藥物青蒿素。黃花蒿的藥用意義說明了生物多樣性具有 ( )
A.直接價值 B.間接價值
11.某人的手被圖釘扎到,隨即產生了縮手反射,反射弧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效應器是肌肉
B.該反射弧包含三個神經元
C.刺激M點后肌肉收縮,屬于反射活動
D.刺激感受器后,將在脊髓處產生感覺
12.下列膜電位變化的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神經纖維 由靜息狀態轉變為興奮狀態的是 ( )
13.如右下圖所示將靈敏電表連接到神經纖維表面,當在P點給予足夠強度的刺激時,下 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 該圖所示實驗可以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雙向傳導 適宜刺激
B. 電流表可以檢測到的電位變化是由于Na+外流引起的
C. P點處的K+濃度膜外高于膜內 ^
D.電表指針將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14.已知突觸前神經元釋放的某種遞質可使突觸后神經元興奮,當完成一次興奮傳遞后,
該遞質立即被分解。某種藥物可阻止該遞質的分解,這種藥物的即時效應導致( )
A.突觸后神經元持續興奮 B.突觸前神經元持續興奮
C.突觸前神經元持續抑制 D.突觸后神經元持續抑制
15. 關于反饋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
B.正反饋調節是維持穩態的重要調節形式
C.負反饋調節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D.被污染水體中生物的大量死亡使污染加劇屬于正反饋調節
16.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
中,正確的是 ( )
A.內環境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
B.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C.機體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來維持內環境的穩態
D.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17.—般來說,當人們感到口渴時,其體內的 ( )
A.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減弱
B.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強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減弱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強
18.如下圖所示,用燕麥胚芽鞘做實驗,可使其發生向右彎曲生長的是 ( )
19. 下列關于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發育中的種子中合成的色氨酸,經一系列反應轉變成生長素
B.生長素是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著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C.在成熟的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皮部進行極性運輸
D.生長素理論有廣泛的生產實踐應用,如棉花栽培要適時打頂
20.目前,“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是根據我國人口狀況所制定的一項調整性政策,該政策
的實施有利于 ( )
A.調整年齡組成 B.降低出生率
C.降低人口密度 D.改變性別比例
21.某研究機構對我國北方草原一種主要害鼠——布氏田鼠進行了調查。調查樣方總面
積為2 hm2,隨機布設100個鼠籠,放置一夜后,統計所捕獲的鼠數為32只,進行標記 后放歸;3日后,統計所捕獲的鼠數為36只,其中有標記的鼠4只。下列相關表述錯 誤的是 ( )
A.—年后重捕調查的布氏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一定比此時明顯降低
B.經過計算而得出的布氏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可能會比實際的偏高
C.該草地上布氏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為144只/hm2
D.該調查方法不適用于調查一塊農田中蚯蚓的種群密度
22.20世紀30年代,人們將環頸雉引人一個島嶼,在1937〜1942年期間,這個種群數量
變化的情況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K值)為1380個
B.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該種群種內競爭逐漸減弱
C.在1937〜1942年期間,該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S”型
D.該種群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
23.下列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實例中,具有調節生物種間關系作用的是 ( )
A.番茄只有在相對長的黑暗條件下才能萌發生長
B.雌蛾會釋放出性外激素傳遞信息
C.草原返青時,“綠色”為食草動物提供信息
D.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
24.塞罕壩林場位于中國河北省北部,占地9. 3萬公頃。由于歷史上的過度采伐,土地日
漸貧瘠。在半個多世紀時間里,三代造林人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目 前,這片山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應1. 37億立方米的清潔水,同時釋放約54. 5萬噸 氧氣。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因此而獲得了 2019年聯合國環保署的最高榮譽一一“地 球衛士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半個多世紀時間里,塞罕壩林區發生了初生演替
B.修復生態環境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投資
C.人類活動改變了塞罕壩林區自然演替的方向
D.人類活動改變了塞罕壩林區自然演替的速度
25. 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生態系統中,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稱為初級消費者
B.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可能是生產者
C.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備成分
26.下圖所示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①〜⑤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 項中不正確的是 ( )
A.若⑤為a KJ,則①至少為125a KJ
B.從能量關系看,③<⑤十④
C.④包含三級消費者的糞便中的能量
D.能量流動是以物質為載體實現的
27.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敘述錯誤的是
A.溫帶針闊混交林比熱帶雨林的抵抗力穩定性低
B.生態系統中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C.抵抗力穩定性低的生態系統,其恢復力穩定性一定高
D.生態系統能保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28.下列有關制作生態瓶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放置生態瓶時要避免陽光直射
B.制作完成后要對瓶做密封處理
C.要定時向生態瓶內通人潔凈空氣
D.瓶內各個營養級生物數量要合理搭配
29.人口增長過快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可以體現在
①對土地資源的壓力
②對水資源的壓力
③對能源的壓力
④對森林資源的壓力
⑤使環境污染加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0.通過保護瀕危物種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下列不屬于該項措施的是
A.實驗室保存物種的精子庫、種子庫
B.利用人工授精、組織培養等生物技術
C.適時適量地開發利用瀕危物種的資源
D.建立自然保護區,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0分)
31.(10分)下圖為人體在“饑寒交迫”時體內的一些生理變化過程示意圖(a〜d為激素)。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圖中的
b、c、d通過 運輸到達靶細胞,b的靶細胞是
(2)人在饑餓時,體內血糖濃度下降,可直接刺激圖中胰島內的 _分泌胰高血糖
素,促進 (填“肝糖原”或“肌糖原”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并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通過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 作用,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
(3)當你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時,相應的神經沖動傳到下丘腦,再通過 _途徑發送信息,機體做出反應以抵御寒冷。其中,圖中 (填字母)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以
增加產熱。
32.(10分)冬春季是感冒高發季節,小明最近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持續高達39 °C。 經醫生診斷小明患了病毒感染所致的單純性流感。醫生建議臥床休息,多飲水,監測 體溫,癥狀加重時給予抗感染治療。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體溫持續在39 °C,該時段內產熱量 散熱量(填“>’’或“ = 或“<”)。
若體溫持續偏高會導致內環境穩態 ,需要采取降溫措施。
(2)通常,病毒要人侵機體,首先需要突破的身體屏障是
,該屏障屬于 性免疫。
(3)外周血檢測顯示免疫細胞增高,說明機體在發生免疫反應。
右圖所示為流感病毒侵人機體后發生免疫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 圖。圖中①細胞依靠溶酶體處理病原體后,會暴露出
,將其傳遞給②細胞,刺激②細胞產
生 。
(4)當為患流感后發生并發癥風險較高的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后,機體可以產生特異性 免疫反應,會產生抗體,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等。此后當該種流感病毒再次侵人
機體,機體將啟動特異性免疫,一方面記憶B細胞能夠迅速 ,
形成 ,大量分泌抗體;另一方面記憶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
T細胞,通常,效應T細胞的作用是 。
33.(10分)實際生產中,農戶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與單子葉農作物混生的 雙子葉雜草。請回答相關問題。
(1)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 。
生長素類似物是其中的一類。
(2)生長素類似物可作為除草劑,原理是: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調節作用具有 ,
即 (填“高”或“低”)濃度時促進生長, (填“高”或“低”)濃度時
抑制生長。
(3)下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單子葉農作物和雙子葉雜草的影響。
圖中代表單子葉農作物的曲線是 (填序號)。當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在B〜C
段之間時,其對曲線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 。該農戶所用的生長素類似物
的濃度最好在圖中 點左右(用字母表示),理由是: 。
(4)剛剛收獲的馬鈴薯塊莖種到土壤里不能發芽,其原因是塊莖中含有較多的 (填激素名稱)使其進人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發芽,可用與
(填激素名稱)作用效果類似的化學物質處理。
34. (10分)某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主峰海拔2500 m。某一年夏季,一個研究小組調?了 該主峰植物種類,部分結果如下表。請回答問題:
(1)該主峰群落中植物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該景區植物的 。研究者調?該
景區某種植物數量采用的是 法。
(2)該主峰山上1100 m處的植被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及草本層,構成此區域群落的
結構。各層的物種數目由大到小依次是 。若無人為
干擾,未來三十年的時間里,該主峰山上的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數量將會是 (填“逐年增加”“逐年減少”“波動狀態”)。
(3)自海拔1500 m主峰山上開始出現草地或草甸,到了山頂完全看不到高大林木。
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隨海拔高度發生規律性變化,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35. (10分)下圖1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下圖2代表的是圖1中能量沿著食物網流動的“金字塔”結構圖,其中I、II、III、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代表能量的形式。請據圖回答問題:
⑴圖1中A、B、C、D共同構成了 (填“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其中能夠將大氣中C02固定下來的生理過程主要是 作用,D代表的成分是 ,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氣的途徑有 (填數字序號)。
(2)“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問題,呼吁人們積極行動起來,
力求減少圖1中的 (填數字序號)過程。
(3)圖1中B對應圖2中的第 (寫羅馬數字)營養級。
(4)根據圖2所示信息可知,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E1,即 。
(5)請分析營養級II的能量不能100%流向下一營養級的原因:
。
大連市2019~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高二生物( 理科 )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50分)(1~10題每題1分,11~30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5 BCDAB 6~10 CDAAD 11~15 BDDAB
16~20 BDBCA 21~25 ADCAB 26~30 BCCDC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31.(10分)(注明外每空1分)
(1)下丘腦 促甲狀腺素 體液 幾乎全身所有細胞
(2)胰島A細胞 肝糖原 拮抗
(3)神經-體液 b和c (2分)(只答 “b”給1分,多答“a”不扣分)
32.(10分)(注明外每空1分)
(1)= 失調(遭到破壞、紊亂)
(2)皮膚、黏膜 非特異
(3)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 淋巴因子
(4)增殖分化 漿細胞
識別并與被病原體入侵的宿主細胞緊密接觸,可使之裂解死亡(2分,酌情賦分)
33.(10分)每空1分
(1)植物生長調節劑 兩重性 低 高
(2)② 促進生長 D D點(生長素類似物濃度)抑制雜草生長,促進作物生長(接近促進作物生長的最適濃度)(表達出此意給分)
(3)脫落酸 赤霉素
34.(10分)(注明外每空2分)
(1)豐富度 樣方
(2)垂直 草本層、灌木層、喬木層 (1分) 波動狀態
(3)溫度(1分)
35.(10分)(注明外每空1分)
(1)生態系統 光合 分解者 ②③④ (都答出給分,多答⑤不扣分)
(2)⑤
(3)Ⅰ
(4)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5)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還有一部分未被利用(3分)(答出其中一部分給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48921.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