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生長素作用典型例題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生長素調節作為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最重要內容,近幾年的高考中時有出現,筆者對常見生長素作用問題選析如下:

 

1.某一器官對不同濃度生長素的反應

 

例1.圖1表示植物生長素與其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和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曲線OH段說明                             ;

 

⑵曲線HB段說明                             ;

 

⑶曲線上C點表示                            ;

 

⑷若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為g時,產生頂端優勢現象的側芽生長素濃度是圖中曲線的                            區間。

 

⑸若用燕麥幼苗做向光性實驗,并測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側與背光一側生長素含量之比為1:2,則據圖推測燕麥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范圍是非曲     區間。

 

解析:⑴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生長素濃度在O點~C點的范圍內是促進生長的,而在C點以后的范圍內是抑制的,只不過在HC段的范圍內隨著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的速率減。籆點為促抑轉換點,對生長無影響,既不促進,也不抑制。⑵頂端優勢是指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輸送,大量積累到側芽部位,使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抑制側芽的生長。⑶由圖中曲線可知,在OC段促進生長的范圍內,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為2,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時,它們的縱坐標均為n,即促進生長的程度相同,植株將直立生長,不符合題意;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大于2時,據題意,胚芽鞘向光一側與背光一側生長素含量之比為1:2,故向光側生長素濃度應大于,此時曲線中的對應于比2的生長素濃度大的縱坐標,比對應于比的生長素濃度大的縱坐標要小,即背光側生長速一側彎曲,亦不符合題意:當背光一側生長素濃度小于2時,相應的向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小于時,據曲線可知,生長素濃度小于2點的縱坐標比生長素濃度小于點的縱坐標大,證明背光一側增長速率大,向光一側增長速率小,最終使植株向光彎曲。

 

答案:⑴在一定范圍內隨生長素濃度的增高,促進生長作用加強;⑵隨生長素濃度增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⑶此濃度的生長素即不促進生長也不抑制生長;⑷C點及C點以后范圍內的;⑸小于2

 

小結:對不同濃度生長素作用于某器官的曲線(圖2)的理解應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作用的雙重性。如頂端優勢中的頂芽和側芽,平放植物的根、莖的近地側或遠地側生長速度的不同。都體現了因濃度不同生長速度不一,體現出生長素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即教材中“既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二是A、B、C、D四個關鍵點的不同意義。促進作用最低濃度——A點,此點為表現促進作用的最低濃度,低于此濃度時,植物處于休眠狀態、種子不能萌發、發育中的種子或果實因無法正常發育而脫落;促進作用最適濃度——B點,此時,促進作用最強;促抑轉換點——C點,C點濃度不促不抑,低于轉換點濃度(A→C)起促進作用,高于此點(C→D)起抑制作用;致死濃度——D點,達致死濃度后,植物將被迅速致死,例如,用2,4-D除去雙子葉植物雜草。

 

三是“低濃度”“高濃度”不是具體值,而是濃度范圍,參照點不同意義不同。教材中“一般來說,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而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植物生長”中的“低濃度”“高濃度”因參照點不同有兩種理解:一是相對于最適濃度,低于最適濃度隨濃度升高促進作用加強(即A→B),高于最適濃度隨濃度升高促進作用逐漸減弱(即B→C)、抑制作用逐漸增強(即C→D);二是相對于促抑轉換點,低于轉換點濃度起促進作用(即A→C),只有高于此點濃度起抑制作用(即C→D)。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對不同濃度生長素反應不同

 

例2.如圖3所示,將植物橫放,莖彎曲向上生長,根彎曲向下生長,這與重力影響生長素的分布和根、莖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有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A處生長素濃度較B處高,莖對生長素敏感性高,A處生長受抑制,B處生長快,莖向上生長 

B.D處生長素濃度較C處高,根對生長素敏感性高,D處生長受抑制,C處生長快,根向下生長 

C.C處生長素濃度較D處高,根彎曲向下生長 

D.B處生長素濃度較A處高,莖彎曲向上生長

 

解析:單側光照射和地心引力(重力)都可以改變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分布,從而引起植物的向性生長。重力引起生長素的分布情況是:近地一側分布多,背地一側分布少。由于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及植物根和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莖對生長素作用的敏感性強),因此,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根的生長表現為抑制,而對莖的生長則表現為促進。把植物橫放一段時間后,由于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對根來講,抑制近地側的生長,而使背地側生長得快,對莖來講,促進近地側的生長,而使近地側生長得快,因此植物就表現出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現象。

 

答案:BD

 

例3.圖4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請觀察后據圖回答。

 

1)促進芽生長的生長素最適濃度是___,生長素的這一濃度對根生長的效應是_____。

 

2)B點所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生長的效應是_____,對芽生長的效應是__    __。

 

3)C點所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生長的效應是_________。

 

解析:依題意,生長素的不同濃度對植物各器官的影響(促進或抑制生長)是不同的。對不同器官來說,都有各自對應的使生長最旺盛的生長素濃度。

 

1)依圖可知,在10~8濃度下,芽的生長最旺盛,此即促進芽生長的生長素最適濃度;但對于根來說,這一濃度為根生長受抑制最強烈的時候,其受抑制幾乎達到頂點。

 

2)B點是芽與莖受生長素濃度影響曲線的交叉點,無論是位于莖的上升段還是芽的下降段,都是在促進兩者的生長。

 

3)C點位于橫坐標軸上,其促進或抑制均為零,因而對莖生長無影響。

 

答案:(1)10~8  抑制生長(2)促進生長 促進生長(3)對生長無影響

 

小結(圖5):一是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一樣。根、芽、莖對生長素敏感性依次減弱,根的最適濃度是1~10 ol/L左右,芽的最適濃度是10~8 ol/L左右,莖的最適濃度是10~4 ol/L左右。二是不同器官之間具有生長素作用相同濃度點——不同器官生長素作用曲線的交點。據此,可以找到對不同器官均具促進作用的濃度——“莖的促進作用最低點”至“根的促抑轉換點”之間的濃度(圖5中兩箭頭之間)。

 

3.生長素類似物的除草原理

 

例3.在農業生產中,用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可以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如圖6表示生長素類似物濃度對兩類植物生長的影響,則A、B曲線分別表示何類植物以及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應當是    (    )

 

A.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a濃度      B.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b濃度 

C.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b濃度      D.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C濃度

 

解析:利用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作物田間的雙子葉植物雜草,利用了不同植物對同一濃度生長素溶液的敏感性不同,雙子葉植物比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作用敏感;圖中a、b、c三點濃度的含義分別為:作物A的最適生長濃度、促抑轉換點濃度、作物B的最適生長濃度。由圖可知,在b→c可作為除草劑濃度,以c濃度為最好。

 

答案:D

 

小結:不同植物對同一濃度生長素的作用原理總結如圖7,兩虛線之間的濃度為除草劑有效濃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6996.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