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二中2019-2019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生物試卷
命題學校:武漢二中 命題教師: 審題教師:
試卷滿分:9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有且僅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1分,共40分)
1、“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節。孟德爾利用該方法發現了兩大遺傳 定律。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 ( 。
A、孟德爾的雜交實驗,F1的表現型否定了融合遺傳,證實了基因的分離定律
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有: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而且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
C、孟德爾所做測交實驗的6 4株后代中,高莖與矮莖的分離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部分
D、薩頓提出假說、摩爾根證明的有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研究,也都運用了該方法
2 、科研人員通過雜交實驗研究某種矮腳雞矮腳性狀的遺傳方式,獲得如下結果。相關推斷合理的是 ( 。
親本 矮腳♀×高腳♂ 高腳♀×矮腳♂ 高腳♀×高腳♂ 矮腳♀×矮腳♂
F1矮腳 28 43 0 190
F1高腳 26 48 60 94
A、矮腳為隱性性狀 B、矮腳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
C、種群中矮腳雞均為雜合子 D、矮腳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3、安達盧西亞雞的毛色有藍色、黑色、白點三種,且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為相關遺傳實驗研究結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
P F1
1組 黑色×藍色 黑色∶藍色=1∶1
2組 白點×藍色 藍色∶白點=1∶1
3組 黑色×白點 全為藍色
A、藍色安達盧西亞雞的基因型為Bb,黑色雞和白點雞都是純合子
B、藍色的安達盧西亞雞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有三種表現型
C、黑色安達盧西亞雞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約有1/3為白點雞
D、一只藍色安 達盧西亞母雞,如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則該雞的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的毛色基因組成為BB或bb
4、人類中,顯性基因D對耳蝸管的形成是必需的,顯性基因E對聽神經的發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個體即聾。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夫婦中有一方耳聾,也有可能生下聽覺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蝸管正常,另一方只有聽神經正常的夫婦,也可能所有孩子聽覺均正常
C、基因型為DdEe的雙親生下耳聾孩子的概率為7/16
D、基因型為DdEe的雙親生下聽神經正常孩子的概率為9/16
5、有生物學家在某海島上發現多年前單一毛色的老鼠種群演變成了具有黃色、白色和黑色三種毛色的種群;駻1(黃色)、A2(白色)、A3(黑色)的顯隱性關系為A1對A2、A3為顯性,A2對A3為顯性,且黃色基因純合會致死。據此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老鼠中出現多種毛色說明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B、多年前老鼠的單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不存在兩只老鼠雜交的子代有三種毛色的可能
D、兩只黃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黃色老鼠概率為2/3
6、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有圖甲、乙、丙所示的三種情況。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 ( )
甲 乙 丙
A、甲和丙個體都只能產生2種配子
B、甲、丙個體兩對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C、甲、乙、丙中只有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讓乙個體測交,后代有4種基因型
7、報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黃色(含黃色錦葵色素)由兩對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控制機理如圖所示,F選擇AABB和aabb兩個品種進行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F1的表現型是白色
B、F2中黃色:白色=3:13
C、黃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F2中白色個體的基因型種類有5種
8、下列關于性染色體及其上基因的遺傳方式和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性別受性染色體控制而與基因無關
B、具有異型性染色體的生物,發育成雄性個體
C、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體內的色盲基因不一定來自母親
D、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遺傳的特點,而不遵循孟德爾定律
9、下列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一株豌豆的雌蕊和雄蕊性狀不同是由于性染色體組成不同
B、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故其形狀、大小相同
C、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D、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和性別有關
10、摩爾根在果蠅雜交實驗中發現了伴性遺傳現象。在果蠅野生型與白眼突變體雜交實驗中,最早推斷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最關鍵的實驗依據是 ( 。
A、白眼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F1全部表現為野生型,雌雄比例為1∶1
B、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出現性狀分離,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與白眼雄性雜交,后代出現白眼,且雌雄比例為1∶1
D、白眼雌性與野生型雄性雜交,后代白眼全部為雄性,野生型全部為雌性
11、下列關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現了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
B、摩爾根等人以果蠅為研究材料,通過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赫爾希與蔡斯以噬菌體和細菌為研究材料,通過同位素示蹤技術區分蛋白質與DN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為研究材料,采用X射線衍射技術等,觀察到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12、下列有關減數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染色體的復制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完成的
B、生物的減數分裂過程有利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進化
C、減I前期,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變異
D、哺乳動物的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后能產生四個卵細胞
13、如圖為某細胞(含4條染色體)的分裂示意圖,①~⑥代表細胞。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細胞①中有2個染色體組,4個DNA分子
B、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細胞①形成細胞②③
的過程中
C、圖示配子異常的原因是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
D、細胞⑤⑥的基因型分別為ABb和a
14、下列敘述中,不能為“基因和染色體存在平行關系”的說法提供佐證的是 ( 。
A、Aa雜合子發生染色體缺失后,可表現出a基因控制的性狀
B、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也能自由組合
C、基因發生突變,生物體的性狀也發生改變
D、二倍體生物形成配子時基因和染色體數目均減半
15、 果蠅某條染色體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圖甲所示,該條染色體經變異后的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甲中控制朱紅眼和深紅眼的基因屬于
等位基因
B、由圖可知,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C、圖乙所示的變異在顯微鏡下可以分辨
D、一般來說,該染色體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蠅其他
細胞中也有,但不一定都能表達
16、一百多年前,人們就開始了對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對此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最初認為遺傳物質是蛋白質,是因為推測氨基酸的多種排列順序可能蘊含遺傳信息
B、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的小鼠體內轉化實驗初步得出DNA是遺傳物質的結論
C、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比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更有說服力,是因為前者將蛋白質與DNA分開進行了研究
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證明病毒的遺傳物質都是RNA
17、下圖是赫爾希和蔡斯所做的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若想得到被標記的噬菌體,必須先得到被同種元素標記的細菌
B、若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則第一步是獲得35S標記的噬菌體
C、第二步培養時間的長短可能會影響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的變化
D、若要證明DNA是遺傳物質,應繼續檢測子代噬菌體中是否含有32P
18、關于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雙螺旋結構以及堿基間的氫鍵使DNA分子具有較強的特異性
B、DNA的一條單鏈上相鄰堿基之間以氫鍵連接
C、若DNA分子一條鏈中的某個堿基發生改變,不一定引起該生物性狀的改變
D、對于任意雙鏈DNA而言,(A+C)/(T+G)的值在兩條鏈中相等
19、如圖為某同學制作的含有兩個堿基對的DNA片段(“O”代表磷酸基團)模式圖。根據DNA雙螺旋結構,下列對該圖的有關評價正確的是 ( 。
A、物質組成和結構上完全正確
B、只有一處錯誤,就是“U”應改為“T”
C、有三處錯誤,其中“核糖”應改為“脫氧核糖”
D、如果說他畫的是RNA雙鏈,則該圖是正確的
20、下列有關DNA復制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能進行DNA的復制
B、細胞核和細胞質中都能進行DNA的復制
C、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需要進行DNA的復制
D、病毒DNA需由宿主細胞提供模板以及原料等才能進行復制
21、下列關于真核細胞DNA分子復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DNA復制是基因表達過程的第一步
B、DNA分子先完全解開雙螺旋然后再進行復制
C、DNA通過半保留復制合成的兩條新鏈的堿基組成完全相同
D、DNA分子經復制所形成的兩個子代DNA也可能有不同
22、如果真核細胞核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個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則該片段 ( 。
①攜帶遺傳信息 ②上面有密碼子、勰苻D錄產生mRNA、苣苓M入核糖體
⑤能攜帶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咴隗w細胞中可能成對存在
A、①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⑦ D、②④⑥⑦
23、下列有關真核生物中基因表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基因表達所需的原料是游離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B、細胞核內轉錄而來的RNA產物轉移到細胞質中進行翻譯
C、一個mRNA上可以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一條肽鏈
D、轉錄和翻譯過程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4、下列關于真核細胞中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般復制以完整DNA分子為單位進行,轉錄則以基因為單位進行
B、復制和轉錄均以DNA分子一條鏈為模板
C、翻譯時識別并轉運氨基酸的tRNA由3個核糖核苷酸組成
D、翻譯時,不同密碼子決定的氨基酸一定不同
25、下列關于基因、性狀及二者間關系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碼子,末端有終止密碼子
B、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C、性狀受基因的控制,同時還受環境的影響
D、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
26、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基因重組導致雜合子Aa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
B、三倍體西瓜、四倍體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 色體變異,它們與二倍體西瓜屬同一物種
C、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可能引起DNA堿基序列的改變
D、花藥離體培養過程中,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有可能發生
27、下列可遺傳變異的來源屬于基因突變的是 ( 。
A、將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生三倍體無子西瓜
B、基因缺失3個堿基使編碼的CFTR蛋白在508位缺失苯丙氨酸,導致囊性纖維病
C、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養出現S型菌
D、黃色圓粒豌豆自交后代不但有黃色圓粒,還出現了黃色皺粒、綠色圓粒和綠色皺粒
28、下列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正確的是 ( 。
A、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片段的交換屬于染色體變異
B、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C、基因型為Dd的豌豆經減數分裂會產生雌雄兩種配子,雌雄配子比例接近l∶1
D、利用八倍體小黑麥的花藥經組織培養長成的植株是四倍體
29、在某基因型為AA的二倍體水稻根尖中,發現一個如圖所示的細胞(圖中Ⅰ、Ⅱ表示該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其他染色體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
A、a基因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其親代產生配子時發生了基因突變
B、該細胞一定發生了染色體變異,一定沒有發生基因自由組合
C、該細胞產生的各項變異均可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
D、該細胞的變異均為可遺傳變異,均可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
30、蜜蜂種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雄蜂通過A型減數分裂產生正常的精子(含一個染色體組),蜂王通過B型減數分裂產生正常的卵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蜜蜂的細胞內不應存在XY或ZW性染色體,其性別由環境因素所決定
B、雄蜂的A型減數分裂與蜂王的B型減數分裂均會出現同源染色體分離現象
C、蜂王為二倍體生物,而雄蜂為單倍體生物,它們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D、蜜蜂受精卵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有1/2來自母方,1/2來自父方
31、如圖表示兩條染色體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個選項中與其他三個選項不屬于同一變異類型的是 ( )
32、下列關于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二倍體
B、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后得到的個體一定是二倍體
C、單倍體植株一般適應環境能力較差,但可用于育種工作
D、多倍體植株都可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后代,故多倍體的形成屬于可遺傳變異
33、為調查可變性紅斑角化癥遺傳方式并繪制其遺傳系譜圖,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
A、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統計
B、先調查該患病基因的頻率,再推算其遺傳方式
C、通常建立系譜圖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遺傳病是顯性還是隱性
D、若要研究該遺傳病發病率,需在發病率較高的地區取樣
34、下列關于遺傳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遺傳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遺傳物質的改變,如先天性心臟病就是一種遺傳病
B、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展
C、人類基因組測序只需測定23條染色體DNA的堿基序列
D、對血友病女性通過基因工程方法治愈后,她再與一正常男性結婚,所生兒子不會再遺傳其血友病
35、各種育種方法或技術都有其優劣之處,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通過人工誘變,人們有目的地選育新品種,能有效避免育種的盲目性
B、雜交育種難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且育種進程緩慢,過程復雜
C、基因工程可以實現基因在不同物種之間的轉移,人們可以定向選育新品種
D、采用單倍體育種技術易獲得純合子
36、下列生物育種技術操作合理的是 ( 。
A、用紅外線照射青霉菌以提高其繁殖能力,從而選育出青霉素高產菌株
B、年年制種推廣的雜交水稻一定是能穩定遺傳的純合子
C、單倍體育種一般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D、基因工程育種是分子水平的設計施工,需要限制酶等專門的工具
37、下圖為某植物育種流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子代I與原種保持相同的遺傳穩定性
B、子代Ⅱ和Ⅲ選育的原理為基因重組
C、子代Ⅲ的選育過程一定要自交選育多代
D、子代V的選育過程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38、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知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食蟻獸長期使用舌頭使舌頭細長是拉馬克“用進廢退”的觀點 ②隔離導致新物種形成屬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圻_爾文強調個體的進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強調以種群為單位的進化、墁F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出現,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促使細菌發生了抗藥性基因突變、輷F代生物進化理論,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39、某一小島上的野兔原種種群由于某種原因造成部分個體分別遷移到了兩個其他的小島上。如圖表示野兔原種進化的過程,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新物種1、新物種2與原物種間必然
存在生殖隔離
B、由野兔原種形成新物種顯示了物種形成
的一種方式,即經過長期地理隔離而達
到生殖隔離
C、圖中X、Y、Z表示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其中只有Y 過程會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D、新物種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40、甲海島上的某種鳥一部分遷徙到乙、丙兩個海島(三個島嶼相互隔絕)。下圖為剛遷入時和多年后決定羽毛顏色相關基因的調查結果(B-黑色、b-灰色、B1-黃色),下列有關推測正確的是 ( 。
A、三個島嶼上的這種鳥既存在地理隔離,
也存在生殖隔離
B、鳥類遷入新島嶼后會與島上其他生物
和無機環境共同進化
C、甲、丙兩個島嶼的相同環境決定羽毛顏色朝著相同方向進化
D、乙島嶼的環境促進羽毛顏色基因發生定向突變,產生B1基因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41、圖一表示某家族性疾病甲。ㄓ苫駻、a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遺傳系譜圖。圖二表示該家族第Ⅱ代某個體某一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數量變化,圖三表示該細胞增殖過程中的部分圖像(注:圖中只顯示了細胞中兩對同源染色體的變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二、圖三表示的是第Ⅱ代 (填“2”或“3”)號個體內細胞增殖情況。圖二曲線上的F點與圖三的 細胞相對應,此曲線G點所示細胞名稱為 。
(2)在增殖過程中,圖三細胞的先后順序為 (用字母加箭頭表示)。
(3)乙病的遺傳方式 為 染色體 性遺傳。
(4)若甲病為伴性遺傳病,則Ⅱ3的基因型為 。Ⅱ3體內一個精原細胞可產生 種配子(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第Ⅲ代M個體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 。
42、請回答下列有關DNA分子結構及其功能的問題。
Ⅰ、下圖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中序號⑧代表的結構的中文名稱是 。
(2)DNA分子中 和 (填名稱)交替連接,構成基本骨架。
(3)若該DNA分子共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腺嘌呤300個 ,則該DNA分子復制三次,需要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個。
(4)若以序號⑨所示框內單鏈片段為模板,轉錄形成的RNA鏈的堿基排列順序自上而下應該是 。
Ⅱ、下圖甲為細胞內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合成過程,圖乙為中心法則,請據圖回答:
(1)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 (填圖中數字)。
(2)圖乙中2過程發生所需要的酶是 ,5過程發生的具體場所是 。
(3)一條多肽鏈有500個氨基酸,則作為合成該多肽鏈的mRNA分子至少有堿基
個,用來轉錄該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堿基對 個。
43、科學家對獼猴(2n=42)的代謝進行研究,發現乙醇進入機體內的代謝途徑如圖所示。缺乏酶1,攝入酒精臉色基本不變但易醉,稱為“白臉獼猴”;缺乏酶2,攝入酒精后乙醛積累刺激血管引起臉紅,稱為“紅臉獼猴”;還有一種是號稱“不醉獼猴”,原因是兩種酶都有。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醇進入機體的代謝途徑,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 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從以上資料可判斷獼猴的酒量大小與性別關系不大,理由是與酒精代謝有關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性”)染色體上。
(2)在此獼猴群中,A基因是由a基因突變而成的,其本質是a基因的DNA分子中可能發生了堿基對的 、增添或缺失。
(3)請你設計實驗,判斷某“白臉獼猴”雄猴的基因型。
實驗步驟:
①讓該“白臉獼猴”與多只純合的“不醉獼猴”交配,并產生多只后代。
②觀察、統計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結果預測:
Ⅰ、若子代全為“紅臉獼猴”,則該“白臉獼猴”雄猴基因型為 ;
Ⅱ、若子代“紅臉獼猴”∶“ 不醉獼猴”=1∶1,則該“白臉獼猴”雄猴基因型為
;
Ⅲ、若子代全為“不醉獼猴”,則該“白臉獼猴”雄猴基因型為 。
44、某自花且閉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莖的高度是獨立遺傳的性狀?共『透胁∮苫騌和r控制,抗病為顯性;莖的高度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D、d,E、e)控制,同時含有D和E表現為矮莖,只含有D或E表現為中莖,其他 表現為高莖,F有感病矮莖和抗病高莖兩品種的純合種子,欲培育純合的抗病矮莖品種。
請回答:
(1)自然狀態下該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
(2)若采用誘變育種,在γ射線處理時,需要處理大量種子,其原因主要是基因突變具有
、 和有害性等特 點。
(3)若采用雜交育種,可通過將上述兩個親本雜交,在F2等分離世代中選擇 個體,再通過 等純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穩定遺傳的抗病矮莖品種。據此推測,一般情況下,控制性狀的基因數越多,其育種過程所需的年限 。若只考慮莖的高度,親本雜交所得的F1在自然狀態下繁殖,則理論上F2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 。
(4)若采用單倍體育種,涉及的原理有 。該育種方法的主要優勢是 。
45、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而
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不斷地淘汰不適應環境的類型。
(2)生物多樣性包含的三個層次中, 多樣性能有效地增大種群基因庫,有利于物種適應環境變化而長期生存。
(3)下表是果蠅的甲、乙兩個種群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顯性基因頻率統計的數據:
世代 甲 乙
果蠅數 A T1 E 果蠅數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①甲、乙兩個種群的基因庫較大的是 。
②第十代時,甲種群中基因型為Ee的個體出現的頻率大約是 。
武漢二中2019-2019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
高二生物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C B D C D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C A A B C C D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A A C B A B D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B A D C A C B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41、(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3 A 精細胞
(2)B→C→A
(3)常 隱
(4)BbXaY 兩 1/2(2分)
42、(每空1分,共10分)
Ⅰ、(1)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只答“脫氧核苷酸”不得分)
(2)脫氧核糖 磷酸(兩空可交換順序)
(3)4900 (4)GACU
Ⅱ、(1)2、5(答全得分)
(2)RNA聚合酶 (細胞質中的)核糖體
(3)1500 1500
43、(每空2分,共12分)
(1)酶 常
(2)替換(或改變)
(3)I、aaBB II、aaBb 、、aabb
44、(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純
(2)不定向性 低頻性
(3)抗病矮莖 連續自交
越長 高莖∶中莖∶矮莖=1∶6∶9(2分)
(4)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2分) 明顯縮短育種年限(2分)
45、(每空1分,共6分)
(1)種群 突變和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
(2)基因(遺傳)
(3)①甲 、45.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312003.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