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效實中學 高二生物1、2班期中試卷(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答案均做在答題紙上)選擇題(本大題有50小題,共70分。 1-30每小題1分,31—50每小 題2分。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生理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頂芽生長占優勢時側芽生長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如果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的比例合適,愈傷組織會分化出根和莖葉C.草莓果實的自然生長過程與生長素無關而與乙烯有關D.溫特的實驗中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塊的方式是主動轉運2.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或類似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脫落酸能夠抑制生長保持休眠 B.楊樹頂芽的快速生長需要側芽提供生長素 C.噴施生長素類似物可以;ū9荒苁杌ㄊ韫 D.密封貯藏導致水果各種激素合成增加3.某農場購買了一批生根粉準備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說明書沒有注明該植物適宜的 使用濃度,正確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濃度,以保證生根 B.用低濃度,以降低成本 C.任選一種濃度進行扦插 D.用不同濃度進行預實驗4.下圖表示將玉米苗尖端分別置于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上,并作不同的處理,一段時間 后,測定瓊脂塊中的生長素含量,并分別用a~f表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若a>b、c<d,說明向光側生長素被分解了 B.若c+d=e+f,且e<f,說明生長素由向光側移向了背光側 C.乙的苗尖端向左彎曲生長,其原因是背光側的細胞分裂較快 D.甲的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長,而丁的苗尖端向左彎曲生長5.下列有關調節和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多數內分泌腺分泌激素受神經系統的調控 B.內環境的穩態是多個器官系統協調作用的結果 C.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 D.內環境的穩態利于細胞內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6.高等動物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的途徑是 A.細胞→組織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體外 B.細胞→組織液→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體外 C.細胞→循環系統→組織液→呼吸系統→體外 D.細胞→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體外7.高等動物和人的內環境必須保持相對穩定,下列生理活動中,與內環境穩態沒有直接 關系的是 A.通過汗液和尿排泄代謝廢物 B.血液運輸氧氣和代謝廢物 C.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D.血液中的CO2增加,會使呼吸加深8.一個人的手掌觸到裸露的電線(110 V)會立即反射性地緊握電線,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 裸露的電線,會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縮回。對這兩個反射的正確敘述是 A.兩個反射中樞都在脊髓 B.兩個反射中樞都在大腦 C.前一個反射中樞在脊髓,后一個反射中樞在大腦 D.前一個反射中樞在大腦,后一個反射中樞在脊髓9.下列關于興奮沿神經纖維向前傳導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膜內電流由非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 B.膜外電流由興奮部位流向非興奮部位 C.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膜內為負電荷 D.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方向是樹突→另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和細胞體10.某哺乳動物神經細胞內外的K+和Na+濃度見下表。下列屬于主動轉運的是?K+經鉀離子通道排出細胞?B.K+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C.Na+經鈉離子通道排出細胞?D.Na+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圖表示受到寒冷激時,人體下丘腦細胞接受A物質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a段表示靜息電位,神經纖維膜外的K+比膜內多B.b點時Na+內流C.與a段相比,b點時下丘腦細胞釋放的激素增多D.接受A物質后,下丘腦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代謝速率不變13.關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的濃度與人血漿中葡萄糖濃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腸系統中大量的葡萄糖從食物中轉運入血漿時,胰臟就會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 B.當某人在數小時內不進食時,胰臟就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C.高濃度的胰高血糖素會刺激肌肉細胞從血漿中吸收葡萄糖 D.高濃度的胰島素刺激肝臟分泌葡萄糖14.下圖表示人體內生命活動調節的途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血糖含量降低時,圖中參與調節的內分泌腺不止一種B.胰島?細胞的分泌活動不受④過程的調節C.切除下丘腦的動物會喪失血糖調節能力D.如果圖示中的內分泌腺為甲狀腺,則激素⑥的增加可引起激素③和④的減少 15.甲、乙、丙三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壞,其中甲組僅有體液免疫功能,乙組和丙組喪失了特異性免疫功能,F給三組小鼠分別輸入造血干細胞(淋巴干細胞),發現僅有乙組恢復了細胞免疫功能,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 A.甲組骨髓被破壞,乙組胸腺被破壞,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 B.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骨髓被破壞,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 C.乙組骨髓被破壞,丙組胸腺被破壞,甲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 D.丙組骨髓被破壞,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16.某人因過量注射美容制劑而出現頭昏、站立不穩等癥狀。經醫生診斷后,醫生為其注射了肉毒桿菌抗毒素進行治療,目的是 A.中和體內的肉毒桿菌外毒素 B.中和體內的肉毒桿菌的抗體 C.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發揮體液免疫作用D.刺激機體釋放出淋巴因子發揮細胞免疫作用17.三名歐洲科學家因為發現兩種引發人類致命疾病的病毒而榮獲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醫學獎。德國人哈拉爾德?楚爾?豪森發現導致宮頸癌的HPV(人乳頭狀瘤病毒),為 宮頸癌疫苗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法國人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發 現了艾滋病病毒循環復制及與主體病毒相互配合的病理,由此確立了診斷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的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可以成為致癌因子,開發出宮頸癌疫苗,使宮頸癌的預防和根除成為可能 B.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輔助性T淋巴細胞,使人最終喪失免疫能力 C.病毒在人體內增殖過程包括吸附、注入、合成、組裝和釋放 D.HIV不會通過一般的身體接觸傳播,但是會通過空氣途徑傳播18.科研人員為研究脾臟中某種淋巴細胞(簡稱M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進行了如 下實驗,下列對該實驗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 實驗證明M細胞能夠將肺癌細胞抗原呈遞給胸腺淋巴細胞 B. 經M細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細胞 C. 本實驗中直接對抗癌細胞的是細胞免疫 D. 實驗組培養液中含有能特異性識別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19. 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一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右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 B. 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C. a種群為“S”形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 D. b種群為“J”形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21.下列四項中能正確表示某池塘中魚個體數的平均增長量與種群密度關系的是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長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結構 B.高山長草,低處長大樹的現象是垂直結構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結構 D.沙漠上只有極少的生物,不構成生物群落 23.以下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亞熱帶生長的常綠闊葉林組成一個種群 C.馬尾松林地中所有樹木構成了生物群落 D.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24.四個生物群落分別包含若干種群,下圖中給出了這些種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個體數),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當受到大規模蟲害襲擊時,群落甲受到的影響最小B.當受到大規模蟲害襲擊時,群落丁受到的影響最小C.群落乙中各物種不可能分屬于六個營養級D.群落丙能兩個營養級 A.大火燒過的地方 B.火山噴發后的地方 C.地震發生后的地方 D.大水淹沒過的地方26.某水塘內有一條由三種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鏈:硅藻→蝦→小魚,如圖中的曲線分別 表示該食物鏈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狀況。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物種C表示小魚,該種群營養級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硅藻、蝦、小魚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C.物種B的數量突增,短時間內C的數量會增加D.物種A、B、C之間一定存在生殖隔離27. 以下表示動物利用食物的過程,正確的分析是A.恒溫動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變溫動物 B.哺乳動物的③/①值一般為10% C.提高圈養動物生長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動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動物28.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從能量流動的特點來看,E捕食生物B和D最為經濟B.生物G是一種雜食動物,它占有三個不同的營養級C.生物H占有三種不同營養級,它的數量較其他生物更為穩定D.G和E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29.在一定的時間內,某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為a,全部消費者所同化 的能量為b,全部分解者獲得的能量為c,則a、b、c之間的關系是 A.a=b+c B.a>b+c C.ab=c30.穩態概念起源于內環境的穩定,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適用于整個生物科學的基本概念。 對此不正確的理解是 A.人體內環境穩態浙江省效實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1-2班)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7278.html
相關閱讀: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