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生物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50分。)1.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必須經過的系統是①消化系統 ②呼吸系統 ③神經系統 ④泌尿系統 ⑤循環系統 ⑥運動系統 ⑦生殖系統 ⑧內分泌系統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 2.人體發生花粉等過敏反應時,由于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質滲出,會造成局部A.血漿量增加 B.組織液減少 C.組織液增加 D.淋巴減少3.將純種小麥播種于生產田,發現邊際和灌水溝兩側的植株總體上比中間的長得好。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組引起性狀分離 B.環境引起性狀變異C.隱性基因突變成為顯性基因 D.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發生了變化4.如下圖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表中與圖示相符的是選項1234A染色體DNARNA基因DNA基因脫氧核苷酸堿基核酸DNA脫氧核苷酸基因核酸染色體DNA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兔的白毛與黑毛、狗的長毛與卷毛都是相對性狀B.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C.純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會出現純合子D.表現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下列有關一對相對性狀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一個種群中,若僅考慮一對等位基因,可有4種不同的交配類型B.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F2的表現型比為3∶1C.若要鑒別和保留純合的抗銹病(顯性)小麥,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過測交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產生配子的數量.下列關于遺傳的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細菌的遺傳物質為DNA,其性狀的遺傳遵循孟德爾定律B.中的遺傳物質是NA,其遺傳遵循孟德爾定律C.細菌的遺傳物質為DNA或RNA,其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定律D.豌豆的遺傳物質是DNA,其高稈和矮稈的性狀遺傳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裝片的順序是 ①轉動轉換器把低倍鏡移走,換上高倍鏡 ②在低倍鏡找到目標 ③將目標移到視野的中央 ④調節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象清晰為止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10.下列實驗中所使用的染色劑和現象正確的是A.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可同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B.利用醋酸洋紅和碘液可以分別鑒定蛋白質和淀粉C.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D.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使用使蘇丹Ⅲ染液染色體著色人體組織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決于 A.組織液中甘油的濃度 B.細胞膜上的載體數量C.細胞中ATP的數量 D.細胞膜上的某載體數量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造血干細胞通過下列哪些過程完成對血細胞的補充①細胞增殖 ②細胞分化 ③細胞凋亡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15.關于有氧呼吸的特點(與無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需要多種酶參與 B.釋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機物不徹底 D生成大量的ATP下列關于人體三道防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基本不起免疫作用 B. 吞噬細胞只在第二道防線中發揮作用C. 第二道防線中的殺菌物質就是指抗體 D. 第三道防線有防衛、監控和清除功能17.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的主要細胞是 A. 淋巴因子 B.吞噬細胞 C.淋巴細胞 D. 抗體18.關于體液免疫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細胞 B.抗體是由B淋巴細胞分泌的C.抗體一般可以直接殺死入侵的細胞 D.記憶B細胞經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應T細胞19.右圖中的X代表的細胞是 A.效應T細胞 B.效應B細胞 C.吞噬細胞 D.癌細胞20.若一個人的胸腺先天發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結果是 A.體內沒有B細胞而僅僅有T細胞 B.幾乎喪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種傳染病乘機而人C.只保留有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D.對細菌的抵抗力沒有變化21.某同學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NAA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獲得了右圖所示結果,有關本實驗分析或評價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促進插條生根的NAA濃度大小B.銀杏插條上側芽的數目會影響實驗結果C.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為c D.用NAA處理枝條的時間應該相同22.下列關于植物激素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赤霉素能促進細胞的伸長 B. 生長素與棉花的落花落果無關C. 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果實成熟 D. 脫落酸能抑制細胞分裂23.園林工人每年都要修剪路旁的綠籬,其目的是A. 抑制側芽生長 B. 抑制向光性 C. 抑制細胞生長速度? ?D. 解除頂端優勢24.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一組是①蜀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 ②茱萸灣的全部生物③瘦西湖的全部動物及綠色植物 ④鳳凰島的全部生物及無機環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25.某草原上蒼鷹的種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調查方法是A.總數量調查法 B.標志重捕法 C.樣方法 D.無法估計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16分)某石質海灘的潮間帶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間的凸出基質兩類環境組成,主要生長著滸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濱螺、岸蟹等動物。岸蟹主要以濱螺等小動物為食,其主要天敵是海鷗。(1)①圖A中滸苔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種間關系角度看,滸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關系。②水坑中岸蟹種群密度與___________海藻的種群相對數量呈正相關。研究發現,此種海藻占優勢的環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敵;而另一種海藻占優勢的環境則相反。請據此解釋B坑中的濱螺在移出前數量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構成的最長食物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對水坑和凸出基質這兩類微型生態系統中濱螺密度和海藻物種數的調查,繪制成圖C。①在濱螺極稀少的情況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優先保護的是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這種保護措施屬于__________________。②當濱螺密度長期保持在100~200只/m2時,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高。27.(12分)下圖A為碳循環示意圖,圖B為食物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碳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主要是以 形式進行循環的。(2)無機環境中的碳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有圖中的〔 〕 等過程。(3)②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4)圖B所示生態系統的成分還應該有 。(5)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B,既具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是 。某一池塘中有三個優勢種群,分別是鳙魚、浮游動物A 和浮游植物 B,其中鳙魚以浮游動物 A 為食,浮游動物 A 以浮游植物 B 為食。 回答下列問題: (6)為提高池塘鳙魚的產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撈小型野雜魚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種群數量。捕撈野雜魚的作用是降低其與鳙魚對 、 和空間等資源的競爭。 (7)若大量捕撈使池塘中的鳙魚數量減少,則短時間內會導致 的種群數量迅速下降。 (8)若池塘施肥過量,一段時間后,池塘內上述三個優勢種群消失了兩個,它們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經過一段時間后,僅存的一個優勢種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類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體變黑發臭,該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 。 28.鳥類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雌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雄性為ZZ。北京鵪鶉種場孵化的一批雛鵪鶉中出現了一只罕見的白羽雌鵪鶉,為研究鵪鶉的羽色遺傳,為該白羽雌鵪鶉選配了若干粟羽雄鵪鶉,結果F1均為粟羽。F1鵪鶉相互交配多次,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現,出現的白羽鵪鶉都是雌性。將F1的雄鵪鶉與親本白羽雌鵪鶉交配,先后得到4只白羽雄鵪鶉。請分析回答:(1)白羽性狀的出現是_________的結果,該性狀屬于________(填“顯性”或“隱性”)性狀。(2)若控制鵪鶉羽色的基因用D、d表示,則F2中粟羽雌鵪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F1的雄鵪鶉與親本白羽雌鵪鶉交配,得到白羽雄鵪鶉的幾率為________。(4)若選擇________羽的雄鵪鶉與________羽的雌鵪鶉交配,可通過體色直接判斷出子代鵪鶉的性別。某種魚的鱗片有4種表現型:單列鱗、野生型鱗、無鱗和散鱗,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決定(用A、a,B、b表示),且BB對生物個體有致死作用。將無鱗魚和純合野生型鱗的魚雜交,F1有兩種表現型,野生型鱗的魚占50%,單列鱗魚占50%;選取F1中的單列鱗魚進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種表現型,這4種表現型的比例為6∶3∶2∶1,F1的親本基因型組合是。浮游植物 B 食物 氧氣(或溶解氧) (7)浮游植物 B (8)浮游動物 A 和鳙魚 氧氣(或溶解氧) 分解者28.(10分)Ⅰ (1)基因突變 隱性 (2)ZDW (3) (4)白 粟aaBb×AAbb(順序可顛倒)29.(12分) (1) 外負內正 局部電流 (2) ⑥ 單向的 突觸前膜(突觸小泡) 受體 電位(3)非特異性免疫 (4)T細胞 (5)細胞 (6)自身免疫病 (7)抗體 c abNA山東省濟寧市任城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模擬 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17009.html
相關閱讀: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