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廣東省成為實施3+X方案以來進行生物學單科自主命題的第2個省份。在命題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基本上遵循了考試大綱的要求,具有關注實際,強調方法和能力等特點。下面舉例做簡析和討論。
1 加強實驗,關注實際
這是試題最突出的特征,它對今后中學教學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1.1 重視教材實驗教材實驗內容累計占17分。選擇題涉及物質的分離(第4題),鑒定(第13題),提。ǖ32題)等;非選擇則包含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選擇方法等(第36題);引用了“蛋白質合成和分泌”方面的實驗素材(第33題),除最后一項,都屬于“學生實驗”內容。
1.2 引入課外素材第14題涉及向性運動實驗,第37題涉及到線粒體和葉綠體懸浮液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實驗,第25題涉及物種遷移的研究等。
1.3 突出實驗設計第40題要求考生獨立設計實驗,并對結果進行預測和分析;第42題要求完善并分析他人所做的實驗,且對其實驗“結果”這一信息加以遷移和應用等。累計占21分。著重考查了考生對實驗原理,方法,過程和結果的理解與應用水平。一份試卷同時出現2道實驗設計類題目,在高考史上尚屬首次。
1.4 關注社會實際
地方特色 “赤潮”是第40題的主題,廣東沿海地區難免其害;荔枝被稱作“嶺南果王”,
第42題的話題就是關于它的。這都體現了地方特色。
生理健康 對脂肪肝,糖尿病,肥胖,SARS,過敏反應,體溫調節等內容都有涉及。
生產實踐 包括:促進扦插枝條成活的因素;提高煙草產量和質量的舉措;育種方法和谷氨酸的生產等。
其他實際 考查了考生對臭氧層耗損的可能后果的推理水平;借用了“重金屬污染液”這一素材。這些都觸擊到社會熱點。
2 講究技巧,綜合出新
對不同章節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是有效方法之一。主要表現在對知識點的分離、穿插、交叉和重組上,顯示出綜合性和新穎性。
2.1 考點重組
全卷有6小題11次出現了“葉綠體”一詞,涉及的內容包括:葉綠體的分布;與細胞分裂的關系;色素分離的原理;是否有基粒,流動情況觀察,合成ATP所需能量等。又如,“DNA” 出現了10次,“蛋白質”出現11處,分別都有4道題涉及。等等。
2.2 呈現方式
2.21并列 考生在答題時,對各選項(或小題)只要逐個獨立判斷,不需要進行相互比較。例如, 第27題涉及的生物大分子專題中4個并列選項,分別考查了蛋白質,酶,DNA和RNA的有關知識,各選項是相互獨立的。
2.22互動 題干與選項之間,選項與選項之間存在有內在聯系。例如,第6題,要求在分析的基礎上對4個備選項的兩兩組合進行比較和判斷。
2.23 圖解 第41題是一大亮點。題目結合性染色體簡圖和遺傳系譜圖,考查了考生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等位基因”的概念,遺傳規律,常染色體遺傳與性染色體遺傳的區別與聯系等知識的掌握情況。雖未涉及復雜的遺傳學計算,但對新情境下信息的轉化能力,思維能力的要求卻比較全面。
3 值得完善之處
任何試題都難免存在值得改進之處,2005年廣東卷也不例外。
3.1 文字表述偏多
“開放性試題”對考查考生思維的發散性,探究性(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是明顯的。今年廣東卷小題數之多,開放度之大,均創歷史之最!霸u分標準答案”有近1400字,是2004年廣東卷(約640字)的兩倍以上。由于許多考生作答時惟恐疏漏,實際書寫的字數也許更多。從這一角度看,生物高考內容過多地演變成了書寫能力比賽;同時還有其它問題:因書寫而犧牲思考的時間;因閱卷誤差而欠公平等。
3.2 部分考點重復
知識點相對比較集中。例如,有3道題考了植物的生長素,2次出現“降低蒸騰作用”的選項,4次出現糖代謝或糖尿病方面的內容,等等。而減數分裂,癌癥和衰老,細胞工程的具體步驟等內容均未涉及。
3.3 突破規定內容
為防止與地理教材的重復,有關“富營養化”的內容被現行教學大綱和人教社高中生物教材做了刪去處理。而第40題卻將其作為考生已知的知識加以考核。又如,臭氧層破壞帶來的后果在高中教材中未闡述,而第28題對此提出了要求。高考試題突破考試大綱或教材所帶來的最直接的負面效應是:未來的相關考生將會有更重的課業負擔。
3.4 表述不夠規范
強調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試題本身應起示范作用。文字表述應做到“準確”、“簡明”和“科學”。對此,廣東卷有待改進。
第35題。用到“家禽雞冠”的說法。因非雞的家禽不能長“雞冠”,有“雞冠”的家禽一定是雞;故應將“家禽”改成“某種家雞”。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雜交”的可行性,因為不同種的家禽之間一般是不能雜交的。
第38題。“圖中顯示面積大的軀干……如手與五指在皮層代表……”。其一,題圖顯示的軀干面積并不大,引文應該改為“圖中顯示,面積大的軀干……”(將第一個逗號前移); 其二,“五指”是屬于“手”,二者不應并列。
第6題。因與題干相對應的選項排序不符合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故D選項的“③④”宜改為“④③”。
第19題。其一,“兩個親本”的“親本”是指植物還是動物?應該明確!二是,題目中“簡捷”應改為“簡單”,因為“捷”字有“快捷”的意思,否則,答案也可定為“單倍體育種”,因為這樣能“縮短育種年限”而符合“快捷”之要求。
第33題。 “(2)寫出上述蛋白質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相關細胞器的功能!弊詈酶臑椤皩懗鲈谏鲜龅鞍踪|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相關細胞器所起的作用!奔词谷绱耍鸢钢羞應加上“線粒體的作用”等。
第27題。應該將選項A中的“肽鍵”改為“肽鍵等”。因為有些基礎好的考生可能會考慮到某些蛋白質中含有“二硫鍵”等,反而做錯。
第29題!霸颉睉臑椤爸饕颉,因“降低蒸騰作用強度”也會間接影響礦質吸收。建議第4題的“原因”之前也加“主要”二字。
[第34題] 因“鏈狀蛋白質”不等于“一條鏈的蛋白質”,故“鏈狀蛋白質”宜改為“只含一條肽鏈的蛋白質”。
第37題。若刪去“在高等植物細胞中”這幾個字更簡潔。再說,這兩種細胞器在低等植物細胞中何嘗不是能量轉換的重要細胞器呢?“葉綠體中合成ATP的能量是……”應改為“葉綠體中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對后面類似敘述也該做相應修改;第1小題答案中“還原CO2”應改為“還原三碳化合物”;第3小題的答案是“……葉綠體利用HCO3-進行光合作用產生CO2”。光合作用產生的O2不是來自CO2,而是水的分解。所以,可改為“葉綠體利用HCO3-產生的CO2,促進其進行光合作用,產生O2”。
第39題。“(2)結果預測和分析”的答案應該由二部分組成:一是結果預測;二是具體分析。同時,“結果預測”應該包括:“萌發率的高低”,“植株的高矮(或根的長短)”等現象,以及可能出現的有各種情況。
第41題。“試舉一例”應改為 “試舉例說明(要求寫出父母的基因型,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等)”。否則會誤導考生不去做具體說明而丟分。
第42題。第3小題答案“0 ℃──15 ℃”,應改為“5 ℃──15 ℃”。原因是,根據事實作出合理結論,是考生應有的科學態度。考生未對5 ℃以下的情況開展實驗研究,不可妄下結論。同時,對“荔枝果實無氧呼吸產生了酒精而不是乳酸”這一知識要求偏高。此外,可將題干過長的敘述(191字)在不影響表達效果的情況下修改得簡潔些。
4 應試問題例析
4.1思維方向
部分考生存在由于懷疑試題提供的事實不科學而發生思維偏差的現象。在當前,即使他們能肯定題目不科學(或不規范),也沒有質疑的權利,更何況有的題目是含“假設”之意并非不科學。因此,其應將精力集中在對所提供事實的解釋和說明上。例如,第34題第5小題:“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富含蛋白質食物……。”(“含蛋白質食物”應改成“含蛋白質的食物”──作者注)。平時考生可能對“不要多吃糖類”的觀點時有耳聞;而對“不宜多吃蛋白質”則比較陌生。即使他們了解到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問題在醫學屆存有爭議,而認為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也應該吃充足的蛋白質,但還是必須按要求去尋找符合題意的理由。
4.2應試技巧
上文曾提到有些考生難以對第27題的A選項作出判斷的原因;同樣,對該題的“ C.酶是生物體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也可能發生懷疑,如果熟悉“核酶是具有特殊催化活性的小分子RNA或RNA片段”這類知識的話。即使如此,在根據中學教材肯定了B與D二個選項有錯誤的情況下,也應該將應用了課外知識才能做判定的“有問題”的A、C確定為“正確”,因為生物學高考的“多選題”(實際上是“二選或多選題”)至少有2個答案正確。
可見,若考生因為試題的不規范而丟分,是高考的悲哀;因為試題的不科學而得分,是教育的無奈。
綜上所述,今年廣東生物學單科試題具有不少明顯的優點,做到了平穩過渡;在體現地方特色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為今后積累了寶貴經驗。這都是值得肯定的。本文提出的觀點一定存在不妥之處,期待批評指教。
自《中學生物教學》2005年第7-8合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5043.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