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組物質中全是內環境成分的是A. 生長激素、血漿蛋白 B.纖維素、抗體C. Ca2+、載體 D.血紅蛋白、葡萄糖2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分別是①血液和組織液 ②血漿和組織液 ③淋巴和血漿 ④淋巴和組織液A.①④ B.②④ C. ①③ D.④② 3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了人體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下圖中能正確表示三者之間關系的是4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內環境是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B.內環境是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C.外界環境的變化一定會破壞內環境的穩態D.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6下圖是某同學在模擬活動中建立的血糖調節模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B.激素乙是胰島素C.激素甲能促進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7下列關于體溫調節的說法錯誤的是 A.體溫調節的原理是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達到相對平衡B.體溫的恒定依賴于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C.熱能散失能源的浪費D.人體的產熱器官主要是肝臟和骨骼肌,散熱主要通過皮膚維的能力。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種遺傳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種病原體感染或惡性腫瘤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等途徑傳染病原體侵人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T淋巴細胞9右圖是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示意圖,甲、乙、丙分別代表腺體名稱, A、B 代表激素名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所代表的腺體名稱是下丘腦B.人體通過反饋調節來維持甲狀腺激素C.圖中①②③④四個過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D.甲狀腺激素10若對健康幼齡狗分別作下表實驗處理,實驗結果與實驗處理相符合的是1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結構基礎是突觸,突觸的結構包括A.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B.突觸小體、突觸間隙、突觸前膜C.突觸前膜、突觸小體、突觸小泡D.突觸前12完成呼吸、排尿、閱讀反射的神經中樞依次位于 A.脊髓、大腦、大腦 B.腦干、脊髓、大腦 C.大腦、脊髓、大腦 D.脊髓、脊髓、腦干13根據下圖,下列關于神經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A.靜息電位的形成可能與膜上的b物質有關 B.在c處給一足夠強的刺激,鉀離子將從上往下流C.假設這是突觸前膜,則突觸間隙位于圖示膜的上部D.將神經細胞膜的磷脂層平展在水面上,c與水面接觸14下列關于興奮傳導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膜內電流由非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B.膜外電流由興奮部位流向非興奮部位C.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膜外為負電荷D.興奮在的傳導是方向的15下列為突觸結構模式圖,對其說法正確的有 A.在a中發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信息傳遞需要能量B.1中物質的釋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觸前膜的選擇透過性C.細胞中結構1的形成高爾基體D.1中的物質可以使b產生興奮 識間的內在聯系力。A.氨基酸和核糖體 B.氨基酸和高爾基體C.核苷酸和核糖體 D.核苷酸20右圖是細胞免疫中X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后的殺傷作用過程示意圖,其中X細胞是指 A.B細胞 B.T細胞 C.效應T細胞 D.效應B細胞21下列與免疫失調無關的疾病是A.過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統性紅班狼瘡22用放射性核素14C標記的吲哚乙酸來處理一段枝條的一端,然后探測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條及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處理方法及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A.處理甲圖中A端,不可能在甲圖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B.處理乙圖中A端,能在乙圖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在C.處理乙圖中的B端,能在乙圖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D.處理甲圖中的B端,能在甲圖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23在方形暗箱內罩有放1盆幼苗,暗箱一側開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從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轉器上水平旋轉,保持每15min勻速1周。1星期后幼苗生長狀況為24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說明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B.乙烯能促進果實的成熟,在成熟的果實中含量較多C.D.各種植物激素在起作用時是孤立的,會相互影響25某同學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NAA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中獲得了右圖所示結果,有關本實驗分析或評價的敘述錯誤的是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促進插條生根的NAA濃度大小B.銀杏插條上側芽的數目會影響實驗結果 .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為c D.用NAA處理枝條的時間應該相同下列各項中,屬于種群的是A.一個池塘中的全部藻 B.一個池塘中的全部水生植物C.一個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D.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鰱魚27海洋漁業生產中,合理使用網眼尺寸較大的網具進行捕撈,A.更多幼小的個體逃脫,得到生長和繁殖的機會B.維持良好的年齡結構.有利于種群數量的恢復C.減少捕撈強度,保持足夠的種群基數D.改變性別比例,提高種群出生率 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A.B.取樣計數前要靜置一段時間后再取樣C.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所有酵母菌的數目D.營養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因素故A錯誤、D正確;取樣計數前要輕輕振蕩幾次后再取樣,B;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部分酵母菌的數目,A.宜選擇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作為調查對象 B.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C.通常用樣方法調查活動能力強的動物的種群密度 D.標志重捕法所使用的標志物要很明顯,否則不容易找到30某科技小組在調查一塊方圓為2hm2的草場中灰蒼鼠的數量時,放置了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了50只,將捕獲的灰蒼鼠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捕獲了39只,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13只。則該草場中灰蒼鼠的種群數量最接近A.50只 B.42只 C.92只 D.150只31下列關于激素的闡述,不正確的是A .激素是有機分子 B .激素是信息分子C .激素只運輸給相應的靶器官、靶細胞 D .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32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的主要細胞是A.紅細胞 B.吞噬細胞 C.淋巴細胞 D.血小板33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級神經中樞是A.小腦 B.下丘腦 C.腦干 D.大腦皮層34將大白鼠從25℃移到0℃的環境中,大白鼠將出現的生理反應是A.耗氧量減少,立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體表血管收縮C.耗氧量減少,心率變慢 D.耗氧量增加,體溫升高35下列膜電位變化的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神經纖維由靜息狀態轉變為興奮狀態的是36(6分)下圖是人體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A、B、C、D表示的是結構,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體,箭頭方向表示物質交換的方向,請回答下列問題:(1)②與①相比,成分中明顯減少的物質是 ▲ ;(2)一般地,健康人①中葡萄糖濃度為_ ▲ ,與調節血糖平衡有關的激素主要有 ▲ (至少寫出兩種激素)。(3)如果嬰兒以奶粉蛋白質含量不足,(1)甲圖中a表示的結構是 ▲ ,乙圖中的B是下一個神經元的 ▲ 。(2)若將圖甲中X點切斷,用針刺激d處,此人能否感覺到疼痛? ▲ (3)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圖中的哪個結構? ▲ (填甲或乙)。(4)在神經纖維膜外安放如圖所示的靈敏電流計,若給予X點一個強刺激,X點處神經纖維膜內電位發生的變化是,電流計指針發生次偏轉。(分)下圖人體示意圖,~表示相關激素。據圖回答:(1)在?碘,激素的分泌量將時,激素的釋放量將。()寒冷的冬天,由溫暖室內到室外,激素。()人在饑餓時,胰島A細胞分泌活動 ()圖中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的激素主要是(填序號)。(1)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的原理是: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即____▲______濃度促進生長,_____▲_____濃度抑制生長(填“高”或“低”)。(2)圖中代表雙子葉農作物的曲線是_______▲_____(填序號)。(3)所用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在圖中___▲__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4)當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在B一C段[學科40下圖為種群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增長曲線,據圖回答問題:(1)A曲線呈“J”型,表示種群在 ▲ 等條件中的增長。(2)B曲線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 是有限的,陰影部分表示 ▲ 。(3)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 ”型增長在t1t2時,該魚的種群數量呈 ▲ 趨勢(填上升或下降),若在t2N,則在t1【解析版】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必修)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8230.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