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中考試前的復習正在各高中火熱上演,第一次月考也隨著總復習的進行陸續展開,精品的小編邀請大家在課后參考練習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試卷,幫助您提高成績!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把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題卷上。
1、“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我們學習“文化生活”,這里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 B.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成果
C.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D.人類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享用
2、為了更好地傳承徽州文化,黃山市啟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有關專家指出,這樣做不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還可以傳承徽州文化的“精、氣、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傳后世。這說明( )。
A.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 B.傳統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C.社會文化離不開物質載體 D.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3、由華誼兄弟、中影、比高、威秀、文化中國和安樂影業聯合出品,周星馳執導,、黃渤、舒淇和羅志祥主演的魔幻喜劇巨制《西游降魔篇》于2月10日大年初一火熱上映后不斷刷新各項票房紀錄,截至2013年3月10日,上映五周的《西游》力壓眾多對手連續五次獲得單周冠軍,據最新票房數據顯示,《西游》票房已經突破12億大關。上述材料說明( )
A. 經濟對文化具有決定作用 B.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C. 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4、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近年來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社會誠信的缺失,這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尤其是進行誠信教育。這是因為( )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
②文化是對經濟、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社會上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文化搭臺,政策引導,經濟唱戲”。這句話反映了( )
A.經濟、政治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B.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 D.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6、.北京師范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工程,通過舉辦“品味經典,沐浴書香”讀書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書香北師大”校園讀書學習氛圍,塑造了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品格。這體現了( )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 ②文化決定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③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④文化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對祖國割舍不斷的感情。上述歌詞表明( )。
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強制性 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永遠不變的 D.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8、電影《唐山大地震》所展現出的唐山人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的堅韌、樂觀、向上精神,強烈而深刻地感動著觀眾。這表明( )。
A.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B.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C.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9、2012年8月28日,在第28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河北張北縣第三中學為廣大農村教師作題為《一定要把農村教育辦得更好》的報告。之所以要把教育辦得更好,是因為( )
①教育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根本動力
②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③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
④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大眾傳媒產生的標志是( )
A、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B、廣播的出現
C、印刷媒體的推廣應用 D、網絡技術的推廣
11、《明朝那些事兒》最初流傳于網絡,隨著網絡的傳播,作者的寫作手法受到了人們的認可,該書出版后銷售量突破百萬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這啟示我們( )
A.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B.借助現代傳播手段,一種文化產品能夠很快被人們認可和接受
C.文化產品具有極大的商業性
D.只要進行文化創新,就能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
12、報載,當中國年輕人熱衷過“洋節”的時候,韓國要與中國聯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文化遺產。因此有關專家強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對其理解正確的有( )
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②從不同民族的節日中,能夠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④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唯一表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登上八達嶺長城,奧巴馬感嘆:“長城太雄偉了,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可見,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日”,我們之所以重視保護文化遺產,是因為( )
①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遺址等、诟鞣N文化遺產對于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③文化遺產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芪幕z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文化遺產就是世界遺產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③
14、二千多年來,中國文化常常要面對其他文化。在文化與文化的相遇中,“見賢思齊”是我們的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見賢思齊”,這就要求我們( )
A.用優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
C.善于學習和借鑒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
D.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15、“仁者愛仁”出自于《論語》,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這些思想對于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上述材料:
A.體現思想意識是永恒的 B.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相穩定性
C.傳統文化具有鮮明民族性 D.傳統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6、2012年9月召開的第四屆世界儒學大會旨在共同探討儒學的現代價值,推進儒學國際化的研究、交流、合作。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下列對儒學的正確認識是( )
A.要辯證地看待儒學,在實踐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儒學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對于構建和諧世界有重要意義
C.儒學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源泉
D.用外來文化改造儒學,才能推動和諧文化的發展
17、“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送元寶,燒紙錢,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區出現了鮮花祭祖、植樹祭祖,在祭祖掃墓追思先輩的同時,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綠。這啟示我們在對待傳統文化時更應該( )
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C.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D.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18、2012年,《江南style》僅用86天,便獲得超4億點擊量,堪稱奇跡。有評論認為,縱觀《江南style》的V,你會發現除了東方面孔和幾個韓文外,幾乎看不出什么韓國烙印,編曲完全是歐美流行范兒,所以,東西方觀眾接受起來完全沒有什么沖突感,因而促成了全球流行。這表明( )
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②文化創新應博采眾長
③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文化傳播 ④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是瑰寶、是黃金,但是,光繼承,不改革創新,它將永遠是舊市場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歷史時空,與時俱進,展翼雄飛,是令人神往的。這段話主要說明( )
A.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B.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就是要完全拋棄傳統文化
D.對于傳統文化要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0、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人:倉頡創造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沉淀下來;李斯統一了漢字,讓世界文明可以流動起來;畢?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文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王選讓漢字告別紙與筆、鉛與火,讓中華漢字文化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說明( )
A. 社會制度的更替可以促進文化的進步
B.科技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C.科技進步能促進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
D.傳播文化必須做到古為今用
21、孔子的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漫長封建統治的主導思想,在今天仍有廣泛的影響。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廣泛影響與孔子設立私學,廣收門徒有關,這是因為( )
①教育是文化發展,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和創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費孝通先生說:“文化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人為”的文化必須源于生活,“為人”的文化能夠更好地造福生活。沒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創新難免營養不良,乃至枯萎敗亡。材料說明( )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②進行文化創新必須要博采眾長 ③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④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3、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 )
A.發展先進文化 B.繁榮民族文化
C.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D.實現文化的多樣性
24、“沒有底蘊的開放是瓦解,沒有原則的包容是妥協,沒有揚棄的繼承是退化”。這一觀點啟示我們,在文化發展過程中( )
①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
②對于傳統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④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既有過“兼收并蓄、全盤繼承”的守舊主義,也有過“全盤拋棄,徹底西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它們的共同錯誤在于( )
A.否定了傳統文化鮮明的民族性 B.違背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
C.否定了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 D.違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50分)。
26、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節能戰排,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為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和能力,自2012年9月1日起,由中央17個部門聯合舉辦的“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系列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動;中央電視臺為加強對“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宣傳,推出了“節能減排我行動”等多個系列報道,努力營造一種全民參與節能戰排的文化氛圍,引導人們把節能減排理念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啟動“節能減排我承諾”全民宣傳活動的重要意義。(1 4分)
27、2012年5月19日,在西班牙國家舞蹈團的熱情舞步中,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多樣性節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拉開大幕。本屆文化多樣性節以“多樣性奇跡”為主題,以第十二屆“相約北京”聯歡活動為主會場。來自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55個藝術團體將以音樂、舞蹈、戲劇、展覽等多種藝術形式,向人們展現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多姿多彩的文化畫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多樣性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具有開拓意義的大型多邊活動,它為世界各國文化藝術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有利于推動不同文化的對話與合作,以前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所在地巴黎舉行,今年是首次選擇在其他城市舉辦。
結合上述材料, 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回答:
有人認為,各國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世界文化的絢麗多彩,所以,世界文化就是各國文化的總和。請談談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12分)
28、材料一:據調查,目前社會低俗文化泛濫對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產生污染,如在學生中,星座文化、口袋書等十分流行,以消費歐美、日韓文化產品為時尚,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產品不屑一顧。在調查中學生還發現少數同學熱衷于過洋節日,而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屑一顧。 材料二: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黨的十八大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1)結合材料一,分析說明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12分)。
(2)結合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及其重要意義。(12分)
參考答案:1-25
CCDBA BDCBC BADCC ABBDC CBCCB
26.解析:本題以節能減排這一熱點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總體作用、對社會和對人的影響等知識點;考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要做到材料和觀點的有機統一。
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啟動這一活動,能提高人們對節能減排重要性的認識,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2)文化反作用于經濟。通過對節能減排的宣傳報道,營造節能減排的文化氛圍,有利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節能減排系列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創設全民參與節能減排的文化環境。
(4)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通過廣泛的宣傳活動,有利于使節能減排成為每個公民、每個單位的自覺行動。
27、答:(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沒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會有世界文化百花園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所以這個觀點看到了不同國家文化的不同對于世界文化的絢麗多彩的重要性。
(3)但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而不是觀點中所給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4)所以,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
28、(1) 在對待傳統文化上,要批判地繼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揚棄傳統文化,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3分)
在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上,我們要“洋為中用”,吸收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既要反對全盤照搬,又要反對盲目排外。(3分)
(2)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1分)重要意義:①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這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分) ②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3分)
總結:大家對高中頻道整理的政治第一次月考試卷還滿意嗎?希望高中欄目的能幫助到大家,小編在這里衷心的祝愿每一位同學都能學有所成!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頻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0305.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