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湖北省潛江市2013-201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高二12月月考生物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圖表示種群的各個特征之間的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為出生率和死亡率,B為遷入率和遷出率 B.C為性別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C.D為年齡組成,每種類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個年齡期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調查方法有標志重捕法和取樣器取樣的方法2.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種間關系屬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內容B.隨著時間的推移,棄耕的農田可能演替成森林C.群落中動物的垂直分層現象與植物有關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3.調查某地烏鴉連續10年的種群數量變化,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烏鴉的種群密度采用樣方法調查B.第3年和第9年的烏鴉種群數量相同C.第6年以前烏鴉種群數量進行“J”型增長D.第9~10年的烏鴉種群數量最小4.右圖表示將綿羊引入某個島嶼后的數量變化情況,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A.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變B.綿羊數量達到K/2時,綿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長速率最快C.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這是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D.綿羊數量達到K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5.某種群剛遷入一個新的棲息地后,種群開始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種群停止增長并維持相對穩定。在停止增長期間( )A.增長率大于零 B.老年個體數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為零 D.種群密度最大6.右圖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種群,一個種群主要以a為食,另一個種群以b為食,它們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圖B表示A經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結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兩個種群間存在著競爭的關系B.自然選擇使以c為食的個體逐漸減少C.自然選擇一定會使兩種群中的一種滅亡D.兩個種群在競爭中最終適應環境7.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類活動可以影響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階段動物的分層比灌木階段的簡單 C.初生演替可發生在從來沒有植被分布的地帶D.森林階段對太陽光的利用比灌木階段更充分8.瘧原蟲在人體內只能進行無性生殖,在按蚊體內才進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瘧原蟲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瘧疾。在水中,按蚊幼蟲(孑孓)以藻類和細菌為食,同時又被魚類捕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瘧原蟲與人是寄生關系B.瘧原蟲與按蚊是共生關系C.藻類屬于生產者,孑孓和魚類屬于消費者D.魚類與藻類既存在捕食關系,也存在競爭關系9.下列活動中所得到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標志重捕法調查池塘中鯉魚的種群密度時,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脫落B.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C.樣方法調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樣方線上的個體都被統計在內D.調查某遺傳病的發病率時以患者家系為調查對象10.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能影響生物種群的繁衍,維持種群數量的穩定 B.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處于第二營養級 C.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D.細菌都屬于分解者,其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兩類11.右圖為某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此生態系統中E、D、C、B、F順次構成一條食物鏈B.圖中A所固定的太陽能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C.此生態系統中生物的個體數量一定為E>D>C>BD.圖中E同化的能量大約為B同化能量的125―1000倍1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則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體內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則這只兔子中約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體內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無機環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1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B.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C.病毒是異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14.某環保部門在凌晨2點選擇某養豬場附近河流的四個不同地點測量其溶氧量,結果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分析,不正確的是(   )A.這條河流污染最嚴重的是地點3附近B.污染最可能從地點2附近開始C.地點3溶解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 D.地點4數據表明該河流具有抵抗力穩定性15.某研究小組連續10年調查某生態系統,發現該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的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的種群密度越來越低B.該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逐漸降低C.10年后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將不存在分層現象D.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圍湖造田或過度放牧16.右圖是北方某草原生態:系統模式圖(數字代表某一時期統計的能量數值,單位是J/cm2)。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間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B.甲到乙的能量傳遞效率高于乙到丙C.各營養級的生物輸出能量之和約為輸入該營養級能量的10~20%D.子營養級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使生態系統穩定17.下圖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簡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B.該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C.能量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并進入系統,可以熱能形式輸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貯存的能量之和是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18.右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B.其中的初級消費者是植食性鳥C.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3種D.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中,該圖上只體現了2種成分19.右圖是某研究性小組對農田生態系統做的專題研究并繪制成的食物網,他們作出的以下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植物積累的有機物中的能量B.農民除草、滅蟲的目的是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地方C.該生態系統含有5個以上的種群D.大田輪作(每年輪換種植不同作物)可改變原有營養結構,減輕病蟲害20.信息在現代社會中十分重要,同時信息業廣泛存在于生態系統中。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信息傳遞只存在于生物與生物之間,不存在于生物與非生物之間B.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C.信息傳遞和能量流動把生態系統中各組分聯系成一個統一的整體D.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 潛江市職教中心12月月考試卷高二生物答題卷題號答案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1.(15分)下圖為草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營養級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營養級生物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別表示各營養級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1)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 ,草同化的能量d= 。(2)若一段時間內草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1×106kJ,那么圖中最高營養級生物所獲得的能量為 kJ(能量傳遞效率用圖中字母表示)。(3)若圖中的箭頭表示碳循環的一部分,則圖中還應補充的成分是 ,與之有關的生理過程包括 。(4)若將上述草原生態系統開發成為農田生態系統,則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降低。22.(15分)草原生態系統進行著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請回答:(1)對某草原生態系統中一個由草、田鼠和黃鼬三個環節組成的食物鏈進行了能量流動分析,得到下表相關數據。NP(凈同化量)=GP(總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鏈環節ⅠⅡⅢGP5.56×1031.76×1055.93×107NP1.3×1026×1034.95×107NP/GP0.020.030.85R54.3×1031.7×1058.8×106未利用―62.8%99.7%由上表可知第 環節代表田鼠,該食物鏈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該數據不在正常能量傳遞效率范圍內,主要原因 。(2)碳在草原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 的形式進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與能量流動相比,碳循環的特點是 。(3)當草原返青時,“綠色”為田鼠等食草動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田鼠能根據黃鼬的氣味躲避獵捕。這說明信息能調節生物間的 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草原管理上,采用輪牧或限制放牧量,這主要是提高 力穩定性。23.(10分) 下圖甲為種群的年齡結構圖,圖乙是某一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境后的增長曲線圖,請據圖回答:(1)A型的年齡結構特征是 。(2)圖甲中B表示 型,其種群密度的發展趨勢是 ;決定種群密度的最關鍵特征是 。 (3)圖甲中三種類型種群的發展趨勢一般不會出現圖乙增長趨勢的是 ,圖乙中d點表示的含義是 。(4)圖乙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點是 ,cd段增長逐漸放緩的原因是 。若該動物是一類食量很大的嚙齒類動物,容易破壞植被,為避免對新環境造成破壞,應在 點開始防治。2湖北省潛江市2013-201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1844.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