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做題,多練習,才能多進步。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期中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說: “驚訝,這是哲學家尤其具備的一種情緒!边@一材料說明
A.哲學是驚訝等情感因素的集合
B.哲學就是驚訝、恐怖等一些情緒化的東西
C.哲學產生于人類的生活與實踐
D.哲學產生于有些人對一些無聊問題的思考
2.無獨有偶,英國哲學家羅素5歲的時候,家人帶他去海邊玩,他發現自己無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來,非常生氣。于是他問姑姑: “海蜞會思考嗎?”姑姑回答: “我不知道。'‘‘那你就應該學習”,羅素說。是啊,人會思考,動物會思考嗎?什么叫思考?為什么說動物不會思考?這些起初不顯眼的問題,一旦認真起來,大有可做,有一門“精神哲學”專門討論這些問題。這說明
A.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哲學家
B.兒童的哲學停留在經驗和無意識的層次
C.人們創造哲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D.驚訝和困惑是一切哲學活動的引線或動因
3.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魚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里。旁觀人見了不解地問: “別人都希望釣到大魚.你為什么將大魚都丟回河里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說: “因為我家的鍋只有尺這么寬,太大的魚裝不下! (原文的批注是:不讓無窮的欲念攫取己心)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種“夠用就好”的生活態度。當人們在吃到飽的自助餐廳,毫無忌憚的吞食,那可真是一個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夠用的,不必貪求,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修煉。這則故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真正的哲學
A.能夠提供人們正確的思維方法
B.能夠指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C.教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得與失、進與退的關系
D.告訴人們如何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下列對“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認識不正確的是
A.哲學具有時代性
B.哲學都是自己時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學都是精神上的精華
D.哲學屬于精神的范疇
5.在《自然辯證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藝復興驅散了“中世紀的睦靈”,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西方學者在論及文藝復興的意義時,普遍將它作為西方社會近代化的開端。這就是說
A.哲學思想的變化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B.社會變革推動了人類思想的解放
C.現代化發端和發達于歐洲是人類歷史的必然
D.哲學革命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6.蔡元培曾說:“治自然科學者,局守一門,而不肯稍涉哲學,而知哲學之歸宿,其中如自然哲學一部,尤為科學家所需要!边@說明
①自然科學與哲學是相互聯系的
②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對自然科學研究具有指導作用
③研究自然科學的目的在于推動哲學的進步和發展
④自然科學研究離不開哲學所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②實現了唯物辯證法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③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④科學地回答了物質世界的所有問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漫畫《擺平》諷刺了一些人
①沒有看到存在的實際問題而繞開問題走
②不了解求真務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③不懂得“擺平就是水平”是需要膽識勇氣
④自以為“擺平就是水平”是經不起檢驗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 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下列選項中與掩耳者想法相一致的是
A.天有常道,地有常數,人有常休
B.“舍天地則無以為道”
C.自然界是“絕對觀念”的“影子”
D.“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 ”
10.下列對哲學的派別判斷正確的是
①萬物都從火產生,也都消滅而復歸于火——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②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③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主觀唯心主義
④我思故我在——客觀唯心主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承辦2015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從南京的實際出發,為全面展示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現代化大都市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加快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這體現了
A.物質與意識不可分
B.物質與意識同等重要
C.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
12.“2015我的幸福公式”登上新浪焦點專題榜,以下是一些網民的“20ll+?=幸!钡男腋9剑
網民“天天美食”:2015+物價適宜+放心餐桌=幸福
網民“勞動致富”:2015+找到工作+漲工資+不拖欠=幸福
網民“難得一笑”:2015+有車有房+環境優美+心情愉悅=幸福
這表明
①幸福是人們主觀感覺的產物
②幸福與人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
③人們的幸福源自需求的滿足
④幸福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叛亂,建文帝的兒子朱文奎,事變時年僅兩歲被朱棣幽禁,除必要的衣食提供外禁止其與外界接觸。57歲時才被釋放出來,但智力只相當于幼童,連牛馬都不認識。這一史實主要說明
A.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C.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D.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客觀存在
14.處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別的關懷。有研究表明,許多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會做出無所畏懼的大膽舉動,是由于大腦產生一種恐懼記憶抑制效應,使孩子們對恐懼感“暫時性失憶”。這種大腦效應,會隨著年齡增長及大腦進一步發育逐漸消失。這表明
A.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B.人腦是意識產生的源泉
C.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D.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15.以前,人們通常認為植物不像人和動物一樣具有“記憶力”。近來,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照射到一片葉子上的光,能夠讓整株植物作出相應的反應。科學家認為,植物可以用“電化學信號”在葉子之間傳遞光強和光質信息,這種反應方式和人的神經系統的反應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記住”光線中的信息并作出反應,進一步佐證了
①任何物質都有反應特性
②意識是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質具有同樣的反應特性
④物質的不同反應形式之間具有聯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傳統的電影放映是播放電影拷貝膠片上的畫面,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實際是由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該現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B.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
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D.靜止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存在方式
17. 地球最上層包括地殼在內的約100千米范圍的巖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連在一起的雞蛋殼,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巖石層稱為板塊,它們各自在上地幔內的軟流層上“漂浮”、運移,有的板塊會俯沖到地幔內數百千米深的地方。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說,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這一事實說明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
②運動是事物存在的一種特殊狀態
③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④絕對運動過程中的事物不存在靜止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8.記載: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以下選項,與荊人教訓具有相同哲學寓意的是
A.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
B.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塊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D.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19.漫畫“咱的天敵都被人吃光了”說的是,由于人們大量捕殺貓頭鷹、蛇等野生動物,失去天敵的田鼠便大量繁殖,洞庭湖地區就爆發了“鼠患”。這提醒我們
①人類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變了自然規律
②認識和改造自然必須以保護自然為前提
③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界便失去客觀性
④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11811.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