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下面是文化生活專題提升訓練,請考生認真練習。
選擇題
1.[2016三門峽綜合能力競賽]盡管有網友調侃春運買票難,難于上青天,但是出門在外的人,還是會選擇回家。因為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已超越一個節假日,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許多離家在外的中國人認為回家陪父母過年是一種孝道。這反映了()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為人類所特有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動有相應的物質載體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無不呈現出各自特色 ④文化決定人們的交往行為與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題中材料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已超越一個節假日,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春節文化的特殊性,故③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春運是中國人過春節、行孝道的一種載體,故②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①項在材料中未體現出來,故不能入選;④項中決定的說法是錯誤的,故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C項。
2.[2016成都石室中學三診]著名的文化遺產川劇,因劇目繁多,遺產豐富,藝術特色顯著而家喻戶曉。川劇的表演藝術有濃厚的生活基礎,較高的文學價值,表演真實細膩,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為群眾喜愛。川劇變臉更是獨特新穎,嘆為觀止。這說明()
A.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是一種社會力量
B.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C.文化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D.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享用文化
解析:D 題中川劇的表演藝術有濃厚的生活基礎,生活氣息濃郁體現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文化;題中川劇為群眾喜愛體現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享用文化。由此可見,D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故A項表述欠妥,且不符合題意,故不能入選;B、C兩項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未體現出來。因此,答案是D項。
3.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的《廬山圖》氣勢磅礴,青綠水墨淋漓,輝映交融。全卷從左上方鄱陽湖,廬山含鄱口畫起,從水天一色的鄱陽湖進入云氣輝映的崇山峻嶺之中。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文化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②張大千創作的《廬山圖》體現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③《廬山圖》是廬山自然美在文化上的反映 ④《廬山圖》是張大千先生社會實踐的產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①說法錯誤,故不選;《廬山圖》主要反映了廬山的自然美,沒有體現獨特的地域文化,故②不選;③④均正確切題,故選D。
4.車匪路霸駕校除名,自學成才,這些個性車貼能讓車主的車與眾不同,但是個性玩過火,就可能傷害公共文明,甚至帶來公共安全隱患。這啟示我們()
①脫離社會實踐的文化鮮有裨益之處 ②文化的意義在于為社會提供正能量而不是負影響 ③文化既應有個性特征更要有社會屬性 ④文化由人所創造,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B 題干主旨講述的是某些車主犧牲公共利益,過分強調個性文化,②是這一主旨所體現的啟示。題干中的個性車貼均源于社會生活、實踐,這體現了④,①③觀點錯誤。
5.[2016皖南八校聯考]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對他的家書無論是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推崇備至。他的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智慧書。下列對曾國藩家書理解正確的是()
①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都是積極的主動的 ④精神產品都離不開物質載體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對個人成長有著深刻影響,①正確,②自然而然地轉化說法錯誤;不同性質的文化對人的影響不同,優秀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積極的、主動的,③錯誤;曾國藩的家書是其為人處世、持家教子思想的物質載體,④正確。該題選C。
6.[2016江西省都實驗中學測試]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馬背游牧文明強調冒險、進取。農耕文明則強調防守、和平, 這種農耕文明的思維方式,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這表明( )
A.文化是對經濟政治的反映
B.文化對經濟、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D.文化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解析: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海洋文明、游牧文明、農耕文明強調的思維方式不同,展示不同的經濟與政治,體現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體現一定的經濟政治,A正確;B、C、D與題意不符。7.[2016溫州八校聯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大學是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夢想,擁有城鎮戶口是農村家庭的夢想;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夢想更加多樣、豐富,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美麗的生態人生夢想差異的原因在于()
①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 ②個人實踐和素養的差異
③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④教育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文化是由經濟政治決定的,文化是對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的反映;同時文化又是由實踐決定的。人生夢想屬于文化的范疇,人生夢想的差異正是由于時代的不同、個人實踐的不同造成的,所以選A。③④不是原因,所以不選。
8.2016年10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泰國國會發表演講。談到中泰友誼,李克強還對中國熱映電影《泰?》進行了形象說明:《泰?》創造了中國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紀錄,聽說這部電影也已被翻譯成泰語在泰國上映,我不是為這部片子做廣告,我是為中泰友誼交往做廣告。徐崢導演的《泰?》已創造了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并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這體現了()
①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 ②文化對經濟的重大影響
③文化生產力的日趨重要 ④文化以經濟發展為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泰1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并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說明文化對經濟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文化生產力的日趨重要。故②③符合題意,選B。①④體現經濟、政治對文化的決定作用,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9.[2016南京學情調研]杭州宋城旅游發展股份公司以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為主營模式。公司在主題公園的營造中強調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進文化傳播,成為文化行業內的常青樹。該公司的經營理念表明()
A.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
B.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C.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始終同步
D.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
解析:D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決定的,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材料中該公司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進文化傳播說明了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選D。A和B不合題意;C錯誤,文化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10.[2016安徽望江中學月考]一位哲學家曾作過這樣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下列說法對經濟、政治和文化之間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沒有文化,政治和經濟就不會存在 ②經濟和政治是由人類創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創造的 ③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又給予政治和經濟以重大影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C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③④符合題意。經濟決定政治、文化,①觀點錯誤。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②觀點錯誤。
11.[2016沈陽二中階段驗收]右圖所示,每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都可以由內而外,從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層的物質文化,把企業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抓出成效。這說明()
①文化與經濟相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對經濟的反映 ③文化推動企業發展 ④文化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材料體現了文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①④符合題意,選D。②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目主旨,排除。③觀點錯誤,優秀文化才能推動企業發展。12.[2016惠州?糫 橫掃金球獎等多項大獎后,《逃離德黑蘭》問鼎201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藝術的表現手法,緊張刺激的情節,演員的出色表演,自然是這部電影勇奪小金人的重要原因,但政治永遠不會在奧斯卡獎評選中缺席。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②文化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③文化是對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D 本題考查文化與政治的關系等知識。 文學藝術等通過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體現了②;但政治永遠不會在奧斯卡獎評選中缺席,說明文化是對政治的反映,③當選;①是文化的含義,與題意不符;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13.[2016銀川一中月考] 長期以來,標榜客觀公正的某些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問題時,或由于思維定式,或由于價值觀念的差異,或出于某種特殊的需要,很多時候、很多場合都持有固執的取舍與評判標準。這告訴我們()
A.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交融,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B.不同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道路
D.不同的文化對經濟的影響不同
解析:A 本題考查文化與政治的關系。某些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問題時,帶有固執的取舍與評判標準,體現了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故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不選。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和較量,更深層次地體現為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卮14~15題。
14.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這是基于()
①文化日益成為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④文化的交融與交鋒是文化競爭的重要表現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A 本題考查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①③正確說明了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當選。在綜合國力中,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物質力量是基礎,②說法錯誤。④與設問不能構成因果關系。
15. 西方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放棄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他們利用自身在文化領域的霸主地位,搶占別國思想文化陣地,消解其民族文化,瓦解其民族精神。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提高國家的向心力,消解文化間的相互滲透 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 ③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 ④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抵制西方文化的影響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C 本題考查如何提高文化競爭力。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西化分化圖謀,我們要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競爭力,以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②③說法正確。①中的消解文化間的相互滲透、④中的抵制西方文化的影響均說法錯誤。
16.近幾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城鎮化發展形勢,明確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長期以來,人們對城鎮化、城市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傳統文化會阻礙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進程,就必須摧毀舊的文化。調查發現,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農村,但由于保護體系不完善,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傳統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壞。為此,很多專家呼吁,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很多地方的歷史風貌慘遭破壞,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多是些所謂現代化的建筑和設施,一些城鎮、村莊甚至都變成了同一張臉,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有人認為,城市化進程與傳統村落的保護是不可能兼顧的。結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識評析此觀點。
解析:根據題意,對設問進行解讀,城市化就是發展經濟,保護傳統村落就是發展文化,題中觀點二者不能兼顧,實際上就是講文化與經濟不能同時發展,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二者既是相互對立,又是相互統一的。經濟發展對文化發展很重要,文化發展對經濟發展也很重要,同時運用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的原理進行分析二者關系;另外文化自身的發展,還牽涉到文化發展與繼承之間的關系問題。
答案:①城市化進程與傳統村落的保護既存在矛盾,又存在一致性,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②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城市化進程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進而為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和經濟支持。③文化與經濟相交融。傳統文化的保護有利于促進文化消費,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從而加快城市化的進程。④在城市化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做到二者兼顧。同時,應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保持各地的文化特色。
文化生活專題提升訓練及答案分享到這里,更多內容請關注高考政治試題欄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13903.html
相關閱讀: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