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高二上冊生物12月月考試卷(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單項(共60分)
1.下列關于生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 B. 能提供能量
C. 能調節溫度 D. 是生物體內物質運輸的主要介質
2.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在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時,少數運動員會出現下肢肌肉抽搐的現象。這是由于長跑運動員在大量排汗的同時向體外排出了過量的
A. 水 B. 鈣鹽 C. 鈉鹽 D. 尿素
3.構成葉綠素分子不可缺少的無機鹽離子是 ( )
A. Ca2+ B. Fe3+ C. K+ D. g2+
4.下列糖類中不能被水解的是
A.淀粉 B.葡萄糖 C.麥芽糖 D.糖元
5.下列關于 糖類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葡萄糖是細胞內最重要的能物質 B. 糖類以糖元形式貯藏在動物的肝臟和肌肉中
C. 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D.糖類是細胞成分更新的主要物質
6.醫生常給低血糖病人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A. 供給全面營養 B. 供給能物質 C.供給水分 D. 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7.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A.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B.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不同
C.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D. 組成肽鏈的化學元素不同
8.下列不屬于蛋白質功能的是
A. 催化作用 B. 遺傳作用 C. 運輸作用 D. 免疫作用
9.組成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
①氨基酸 ②O、C、H、N等元素 ③一條或多條肽鏈連接在一起 ④多肽 ⑤蛋白質
A. 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 ②→①→③→④→⑤ D. ②→④→③→①→⑤
10.下列關于組成細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葡萄糖和油脂具有相同的元素組成 B. 脂肪和纖維素是生物體內的能物質
C.核糖和麥芽糖水解的產物都是葡萄糖
D.蛋白質肽鏈的盤曲和折疊被解開時,其特定功能并未完全發生改變
11.真核細胞的直徑一般為10~100μ。生物體細胞的體積趨向于小的原因正確的是
A.受細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圍制約 B.受細胞所能容納的物質制約
C.細胞體積小,相對表面積小,有利于物質轉運和交換D.有利于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12.各類真核生物的細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但不一定具有
A. 細胞膜 B.細胞壁 C. 細胞質 D. 細胞核

13.即使在電子顯微鏡下,也看不到細菌的
A. 細胞壁 B. 核膜 C. 細胞膜 D. 細胞質
14.在處理污水時,人們設計出一種膜結構,有選擇地將有毒重金屬離子阻擋在 膜的一側,以降低重金屬離子對水的污染。這是模擬了細胞膜的選擇性功能
A. 選擇透性功能 B. 流動性功能 C. 細胞識別功能 D. 自由擴散功能
15.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中,單位膜是指
A. 脂雙層中的任意一層 B.脂雙層組成的膜
C. 一層磷脂分子 D. 磷脂分子中的所有蛋白質
16.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膜蛋白功能的是
A. 控制分子和離子出入細胞 B. 起細胞標志物的作用
C. 起生物催化劑的作用 D.維持細胞的形態
17.脂雙層是構成細胞膜的最基本部分,蛋白質分子插在或貫穿于脂雙層中。下面能正確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細胞膜的圖解是

18.下列關于核糖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B. 由一層單位膜包裹著
C. 唾液淀粉酶是由核糖體合成的 D. 都附著在內質網上
19.下列關于高爾基體結構和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
A. 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構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組成的
B. 在動物細胞內,某些蛋白質被運送到細胞外與高爾基體有關
C. 細胞中的高爾基體屬于物質轉運系統
D. 高爾基體與內質網是沒有聯系的兩種結構
20.線粒體加大其內膜表面積主要是依靠
A. 外膜光滑 B. DNA C. 液態基質 D. 內膜折疊
21.如果要測定藻類植物是否完成了光反應,最好是檢驗其
A. 葡萄糖的形成 B.淀粉的形成 C. O2的釋放 D. CO2的吸收量
22.植物細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組細胞器是
A. 線粒體和高爾基體 B. 葉綠體和液泡 C. 中心體和核糖體 D. 內質網和液泡
23. 將單細胞綠藻置于25℃、適宜的光照和充足的二氧化碳條件下培養,經過一段時間后停止光照,發現綠藻體內三碳酸的含量明顯上升。這是由于
A、光反應仍然進行,形成NADPH和ATP
B、光反應仍然進行,不能形成NADPH和ATP
C、碳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仍然進行,但三碳酸的還原受阻
D、碳反應停止進行,無法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酸的還原
24.活細胞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
A. 線粒體 B. 細胞溶膠 C. 核糖體 D. 液泡
25.水稻葉肉細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A、線粒體 B、葉綠體 C、細胞溶膠 D、細胞核
26.科學家用顯微技術去掉變形蟲的細胞核后,發現其新陳代謝減弱,運動停止;重新移入細胞核后,發現變形蟲又恢復了生命活動。針對此實驗,下列結論最科學的是
A.人工去核的細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 B.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
C.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D.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27.RNA由細胞核進入細胞質和酶等蛋白質分子由細胞質進入細胞核的通道是
A. 核被膜 B. 核仁 C. 核孔復合體 D. 內質網
28.下列不屬于吸能反應的是
A. ATP水解為ADP和Pi B. 氨基酸合成蛋白質
C. 葡萄糖合成淀粉 D. ADP和Pi合成ATP
29. 施用農家肥能提高溫室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其原因是
A. 促進植物對水的吸收 B. 提高了溫室內02的濃度
C. 提高了光照強度 D. 提高了溫室內C02的濃度
30. ATP之所以能作為能量的直接是因為
A. ATP在細胞內數量很多 B. ATP中的高能磷酸鍵儲存的能量 多且很不穩定
C. ATP中的高能磷酸鍵很穩定 D. ATP是生物體內唯一可以釋放能量的化合物
31.一個分子ADP中包含有 A. 一個腺苷、二個磷酸基團和一個高能磷酸鍵
B. 一個腺苷、二個磷酸基團和二個高能磷酸鍵
C. 一個腺苷、三個磷酸基團和一個高能磷酸鍵
D. 一個腺嘌呤、二個磷酸基團和一個高能磷酸鍵
32.下列細胞能發生質壁分離的是
A.蚯蚓的體細胞 B.植物的根毛細胞 C.人體的紅細胞 D.煮熟的蘿卜細胞
33.植物根毛細胞含有大量的線粒體,與這一結構特征相適應的質膜功能是
A. 擴散 B. 易化擴散 C. 滲透作用 D. 主動轉運
34.圖中是胡蘿卜在不同的含氧情況下從KNO3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線。影響A、B兩點和B、C兩點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別是
A 載體數量、能量 B 能量、載體數量
C 載體數量、離子濃度 D 能量、離子濃度
35.如果酶的數量一定,下列哪個圖示最確切地反映了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的數量關系

36.在不損傷高等植物細胞內部結構的情況下,哪種物質適用于除去細胞壁?
A蛋白質 B纖維素酶 C鹽酸 D淀粉酶
37.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能使底物發生化學變化,本身也發生化學變化
B. 有的從食物中獲得,有的在體內合成 C. 酶的代謝中有多種功能
D. 酶與底物結合形成酶-底物復合物,該復合物會發生一定的形狀變化
38.下列不屬于細胞呼吸特點的是
A. 在常溫下發生 B. 分階段逐步放能
C. 高溫下發生,產生光和熱 D. 產生的能力一部分貯存在ATP中,其余轉變成熱能
39. 葡萄糖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將一只實驗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氣體的容器內,18O2進入細胞后,最先出現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40.在過氧化氫酶溶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其結果應該是
A產生氣泡 B溶液呈藍色 C溶液呈紫色 D產生磚紅色沉淀
41.在需氧呼吸的三個階段中,能產生ATP的是
A. 只有第一階段 B. 只有第二階段 C. 只有第三階段 D. 這三個階段都能
42. 圖表示一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不同情況。在整個細胞周期中染色體變化的順序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43. 與需氧呼吸相比,下列現象屬厭氧呼吸所 特有的是
A.需要多種酶參與 B.分解有機物不徹底 C.釋放二氧化碳 D.生成大量ATP
44.若生物體在細胞呼吸過程中有CO2產生,則可判斷此過程一定是
A. 不是產生酒精的厭氧呼吸 B. 不是產生乳酸的厭氧呼吸
C. 是需氧呼吸 D. 是厭氧呼吸
45. 右圖表示細胞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個途徑。酶1、酶2和 酶3依 次分別存在于
A.線粒體、線粒體和細胞溶膠 B.線粒體、細胞溶膠 和線粒體
C.細胞溶膠 、線粒體和細胞溶膠 D.細胞溶膠 、細胞溶膠 和線粒體
46.機體在一定時間內,呼吸作用產生的CO2摩爾數與消耗O2摩爾數的比值,常被用判斷細胞呼吸分解有機物的種類。根據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反應式計算,此數值應是
A.0.5 B.1.0 C.1.5 D.2.0
47. 分裂間期細胞內發生復雜的變化,其中復制的結果是
A.DNA含量和染色體數都不變 B.DNA分子數和染色體數都增加1倍
C.DNA含量不變,染色體數增加1倍 D.DNA分子數增加1倍,染色體數不變
48.光合作用的產物中,氧氣中的氧和葡萄糖中的氧分別自于
A. CO2、H2O B. CO2、CO2 C. H2O、CO2 D. H2O、H2O
49. 如圖所示,某植物上的綠葉經陽光照射24h后,經脫色并用碘處理,結果有錫箔覆蓋的位置不呈藍色,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該實驗證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50. 現有四個實驗裝置,若要驗證綠色開花植物產生O2需要光和驗證O2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則應選用的實驗組合分別是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二、簡答題:(共40分)
51.(10分)右圖表示動物、植物細胞二合一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某細胞含有A、B兩圖中的各種細胞器,則該細胞為 細胞。
(2)若B圖是植物的根毛細胞,則圖中不應有的結構是[ ] 。
(3)構成圖中 [ 1 ]的最主要的化合物是 。
(4)圖中[ 7 ]在有周期中呈細絲狀,松散排列,其主要成分為 。
(5)若該細胞是人體的肝臟細胞,正處于細胞周期的有絲分裂間期,則該細胞內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是 。
52. (10分)右圖是細胞呼吸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方格內的物質名稱是 。
(2)發生A的場所是 ,需氧呼吸的完整途徑是 (填圖中編號),能產生ATP的過程有 (填圖中編號)
(3)影響細胞呼吸的環境因素主要有 。
53. (10分)根據下面的光合作用圖解,回答問題:
(1)圖中各編號所代表的物質分別是:③ ;④ 。
(2)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A
表示 階段,進行的部位是 ;D過程是 ,進行的部
位是 。
(3)碳反應需要光反應提供的物質是
① 和② 。
(4)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發生轉化的過程為
(5)提供14CO2給植物,跟蹤14C,依次含有14C
的化合物為
54. (10分)右圖是一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 1)此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 期。
(2)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不同之處主要在 期和 期。
(3)此細胞分裂結束以后,子細胞內的染色體有 條, 個DNA分子, 條染色單體。
(4)該細胞繼續分裂,在赤道板位置出現較多的細胞器為 和 。
(5)DNA和染色體數目加倍分別發生在 期和 期。
56.下列哪組糖類物質能與①—③中的敘述依次對應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類
②存在于葉綠體中而不存在于線粒體中的糖類
③存在于動物細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細胞中的糖類
A.核糖、脫氧核糖、乳糖 B.脫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脫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57.谷胱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是存在于動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的一種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 半胱氨酸縮合而成,則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為
A.C3H3N B.C3H5ONS C.C3H7O2NS D.C3H3O2NS
58.圖中a、b、c表示三種生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以上三種細胞內的DNA主要存在于染色體
B.a細胞有細胞壁,而b、 c細胞沒有該結構
C.三種細胞中共同具有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
D.c細胞內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厭氧呼吸
59.如圖中曲線a、b表示物質跨(穿)膜運輸的兩種
方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質不能通過方式a運輸
B.與方式b有關的載體蛋白覆蓋于細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轉運速率與載體蛋白數量有關
D.抑制細胞呼吸對方式b的轉運速率一定有影響

60.利用滲透作用實驗原理可以測定細胞液濃度的大致范圍。
將細胞液濃度相同的某種植物細胞(如左圖所示),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現右側a~d四種細胞狀態,則細胞液濃度位于下列哪兩個細胞之間

A.c~b B.a~c C.a~d D.d~c

61.把蠶豆植株放在濕潤的空氣中照光一段時間后,取蠶豆葉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先在清水中觀察,然后用0.3g/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繼續觀察,結果如下圖所示。對此現象的推斷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因失水導致氣孔開放
B.蔗糖進入保衛細胞后,細胞吸水導致氣孔關閉
C.蔗糖溶液中的保衛細胞因失 水導致氣孔關閉
D.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很快出現質壁分離自動復原
時間/分5℃10℃20℃35℃55℃
100.20.40.70
201.01.31.60.1
30.11.92.22.80 .2
40.23.13.34.40.3
50.34.04.44.40.4

62. 下圖為某同學研究溫度對酵母菌酒精發酵的影響所制作的裝置。錐形瓶內充滿2%蔗糖,其內懸浮有2.5g酵母。實驗記錄小液滴移動的距離,數據如下表(單位:c)。
下列根據表中數據做出的判斷正確的是
A. 實驗中小液滴移動的方向是向右 
B. 酵母菌中參與酒精發酵的酶作用的最適溫度大約為55℃左右   
C.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隨溫度的升高,發酵作用一直增強
D. 三角瓶內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大約4分鐘

63.關于酶與ATP的表述錯誤的是
A.化合物 ATP的組成成分中含有糖類,而酶的組成成分中不含糖類
B.酶的形成需要ATP,而ATP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能產生酶的細胞都能產生ATP
D.在 物質合成代謝時往往伴隨發生ATP的水解
64.右圖是一中細胞在進行某項生命活動前 后幾種生物膜面積的變化圖。請 據圖分析,在此變化過程中最可能合成
A.呼吸有關的酶B.分泌蛋白
C.性激素 D.色素

65. 在一個普通的錐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坐標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6、某同學欲測定植物葉片葉綠體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圖所示實驗。在葉柄基部作環剝處理(僅限制葉片有機物的輸入和輸出),于不同時間分別在同一葉片上陸續取下面積為1c2的葉圓片烘干后稱其重量,測得葉片的葉綠體光合作用速率=(3y-2z-x)/6 g•c-2•h-1(不考慮取葉圓片后對葉生理活動的影響和溫度微小變化對葉生理活動的影響)。則處的實驗條件是

A.下午4時后將整個實驗裝置遮光3小時 B.下午4時后將整個實驗裝置遮光6小時
C.下午4時后在陽光下照射1小時 D.晚上8時后在無光下放置3小時
67.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采用盆栽實驗,探究土壤干旱對某種植物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開始時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實驗組停止澆水,對照組土壤水分條件保持適宜,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有

A.葉片光合速率隨干旱時間延長而呈下降趨勢
B.葉片光合速率 下降先于葉片葉綠素含量下降
C.實驗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葉片葉綠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實驗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葉片內CO2濃度下降引起的
68.右圖表示20℃時玉米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
對于曲線的下列說法最恰當的是
A.b點位置不會隨環境溫度的升高而移動
B.a點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
C.當植物缺g時, b點右移
D.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69.如圖表示植物細胞內的部分生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 正確的是
A.①、④過程可以產生[H],②過程需要消耗[H]
B.圖中X物質代表三碳化合物,Y物質代表丙酮酸
C.圖中②③過程發生在葉綠體內,①④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
D.①②③④四個過程中既沒有消耗氧氣,也沒有產生氧氣
70.細胞增殖過程中DNA含量會發生變化。通過測定一定數
量細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細胞周期。根據細胞 DNA含
量不同,在一時刻將某種連續增殖的細胞分為三組,每組
的細胞數如下圖。不正確的是
A.乙組細胞正在進行DNA復制
B.細胞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C.丙組中只有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加倍
D.將周期阻斷在DNA復制前會導致甲組細胞數減少
71.如圖所示,圖1表示某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表示處于有絲分裂某個時期的細胞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1中DE段可表示細胞中遺傳物質的精確平均分配
B.圖2中細胞處于圖1中的BC段
C.圖2中細胞含8條染色單體、8個DNA分子
D.圖1中BC段細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單體

72.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特殊性決定了個體的特殊性,因此,對細胞的深入研究是揭開生命奧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關鍵。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偎{藻、霉菌、水綿的細胞不都含有核糖體、DNA和RNA    ②人和動物細胞在無氧條件也能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并產生二氧化碳    ③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無線粒體的細胞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芤种萍毎ど陷d體活性或影響線粒體功能的毒素,都會阻礙根細胞吸收礦質離子 ⑤性激素的合成與內質網有關  、藜毦椭参锛毎加屑毎,但其主要成分不同  ⑦植物不一定都是自養生物,動物不一定都有線粒體
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C.①③⑤⑦D.②④⑥
73.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幾個環境因素對小麥光合作用達率的影響,除各圖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適中范圍。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甲圖P點限制小麥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為光照強度
B.乙圖O點在高CO2濃度下要進一步提高小麥光合作用速率,可適當調節環境溫度
C.丙圖Q點之后3條曲線的走勢是都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呈逐漸下降趨勢
D.干旱初期,小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甲圖說明
74.下圖曲線中,能正確表示動物肌細胞內ATP產生量與氧氣供應量之間關系的曲線、以及能正確表示動物肌細胞線粒體內ATP產生量與氧氣 供應量之間關系的曲線依次是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75、將一個細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將其在空氣-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結果測得單分子層的表面積相當于原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下列細胞實驗與此結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細胞 B.蛙的紅細胞 C.洋蔥鱗片葉 表皮細胞 D .大腸桿菌細胞


二、簡答題:(共30分)
76.(12分)下圖一表示A、B兩種植物光合效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圖二表示將A植物放在不同濃度CO2環境條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 化曲線,下表為測得A植物的相關數據。請分析回答:

溫度(0C)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g/h)1.001.752.503.25 3.753.503.00
黑暗中釋放CO2(g/h)0.500.751.001.502.253.003.50
(1)據圖一,A和B在較長時間連續陰雨的環境中,生長受到顯著影響的植物是。
(2)圖一中的a點表示。
(3)在c點時,葉綠體中ATP的移動方向是。
(4)圖二中e點與d點相比較,e點的葉肉細胞中C3酸的含量;e點與f點相比較,e點時葉肉細胞中C3酸的含量。(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若圖一曲線A表示該植物A在35℃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并且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5℃,那么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曲線a、b、c三點位置如何移動? 、 、 。
(6)據上表數據,若每天對A植物進行10小時光照、14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250C的條件下,該植物能否正常生長?為什么? , 。若一天中的光照與黑暗時間長度相同,則在_______0C 溫度下,植物一天內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7)下圖能代表細胞中發生的情況與表中35℃相符的一項是 ( )

77.(18分)上表是某小組探究“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響"的實驗,請依據設計的實驗操作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 )本實驗的因變量是__ __,可觀測的指標是___ _____。
(2)上述操作步驟中存在明顯的缺陷,請寫出改進方案:
①_______ _,
②______ __
在完成改進方案后預期的實驗結果及結論是 :
①若________ ,則過氧化氫酶活性受pH影響
②_______ ,則過氧化氫酶活性不受pH影響
(3 )為了將此次多余的豬肝研磨液保留到下次使用,應對它進行 (高溫/冷藏)處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如果用出現同一結果所需要的時間表示酶的活性, 那么所需的時間越長,酶的活性越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9935.html

相關閱讀:【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