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
一 選擇題(40×1.5=60分)
1.群落演替的總趨勢是( )
A.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群落穩定性的提高
B.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和群落穩定性的降低
C.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群落穩定性的降低
D.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和群落穩定性的提高
2.下列關于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①對農作物合理密植時,其數量不應大于K2值 ②一個物種引入新地區后,一定呈“J”型增長③1990年紫莖澤蘭(一種毒草)侵入我國四川涼山地區后,泛濫成災,其增長曲線近似于“J”型④一個呈“S”型增長的種群,數量在K2時增長速率最大(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圖為某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K1為長期處于相對穩態時該種群數量達到環境條件允許的最大值,b點由于某種因素的改變,最大值由K1變為K2。導致K1變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該種群遷入了大量同種個體
B.該種群的天敵大量遷出
C.該種群的生物發生了基因突變
D.該地區引人了新物種
4.下圖表示某肉牛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捕殺肉牛的最佳時期為第20年
B.在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容納量約為400只
C.在10~20年時間內,該種群種內斗爭越來越激烈
D.在10~20年時間內,該肉牛的種群數量仍呈上升趨勢
5. 對生物群落的結構,不正確的敘述是 (。
A.生物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B.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C.動物在群落中沒有分層現象,植物在群落中有分層現象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種類往往也有差別
6. 下列有關種群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應該用樣方法,動物應該用標志重捕法
B.年齡結構直接決定了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老年個體多,種群數量將減少
C.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直接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內的數量
D.同一地點同種生物的種群密度在不同季節不會發生變化
7. 關于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演替是群落結構發生變化的現象
B.只有群落的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才會出現群落的演替
C.演替若不遭到人類的破壞和自然力的干擾,其總的趨勢是物種多樣性的增加
D.不論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發展形成過程中的群落,演替現象一直存在
8.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
B.種群中全部個體的基因組成了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C.若種群中各年齡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則該種群的密度在一定時間內會明顯變大
D.種群增長率在種群的“S”型增長曲線的各階段是不同的
9.如圖所示為在理想狀態下和自然環境中某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對陰影部分的解釋正確的是(。
①環境中影響種群增長的阻力
②環境中允許種群增長的最大值
③其數量表示種群內遷出的個體數
④其數量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被淘汰的個體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為除去農作物的某種害蟲而引入天敵蜘蛛后,一定時間后對兩個種群進行調查,得出如圖所示的結果(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它們的數量變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a-b期間,若同時引入害蟲的另一種天敵螳螂,蜘蛛的數量將增加更快
B.在b-c期間,造成蜘蛛數量減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間兩個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因是發生了種間互助
D.害蟲數量減少可導致蜘蛛數量增加
11.下圖是對某地區某種動物種群結構的調查結果,其種群發展趨勢是( )
A.總量將增加 B.環境阻力不變
C.種群密度下降 D.保持穩定型增長
12.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A.裸巖上發生的群落演替歷程短
B.群落演替的總趨勢是生物多樣性降低
C.人類活動會使演替偏離其自然方向
D.群落演替過程是低等生物演變成多種高等生物的過程
13。下列各項中,可以稱為種群密度的是( )
A、l平方公里內人口的數量 B、1立方公里的水域內魚的數量
C、1公頃森林中生物的數量 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種害蟲的數量
14。下列哪一項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
A.火災過后的草原進行的演替 B.光裸的巖地上長出森林的演替
C.過量砍伐的森林進行的演替 D.棄耕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15。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右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 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
B. 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C. a種群為“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
D. b種群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
16.按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計算,人口學家統計和預測,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約需要20~40年,美國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將會相對穩定,德國人口將減少。預測人口的這種增減動態主要參考 ( )
A.種群數量和密度 B.種群的年齡結構
C.種群的性別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7.圖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增長,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增長。下列有關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及其應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當種群數量到達e點后,增長率為0
B.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環境阻力是在d點之后
C.防治蝗災應在害蟲數量達到c點時進行
D.漁業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點前
18.下列對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變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之前應振蕩試管,有利于正確計數
B.先將培養液滴在計數板上,輕蓋蓋玻片防止氣泡產生
C.當一個小方格中酵母菌數量過多時,應將培養液按比例稀釋處理
D.壓在方格邊上的酵母菌,只計數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體數
19、下列屬于種間競爭實例的是( )
A.螞蟻取食蚜蟲分泌的蜜露
B.以葉為食的菜粉蝶幼蟲與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細菌與其體內的噬菌體均利用培養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養瓶中生活的兩種綠藻,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數量減少
20.甲、乙、丙三種螢火蟲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不盡相同。它們分布區域的溫度和濕度的范圍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敘述合理的是( )
A.乙能適應的環境溫度范圍較甲窄
B.丙能適應的環境濕度范圍較甲廣
C.甲能適應的環境溫度范圍較丙窄
D.這三種螢火蟲有可能同時分布于溫度、濕度范圍很窄的同一棲息地中
21.寒帶針葉林中兩個動物種群(實線、虛線表示)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據圖判斷這兩個種群的關系是 ( )
A.捕食關系,實線代表捕食者,虛線代表被捕食者
B.捕食關系,虛線代表捕食者,實線代表被捕食者
C.競爭關系,實線代表競爭中的勝者,虛線代表失敗者
D.共生關系,實線、虛線代表兩個物種彼此依賴,相互有利
22.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研究過程是:提出問題→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B.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采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
C.利用小動物的避光避熱性,可采用帶燈罩的熱光源收集樣土中的小動物
D.取樣時盡量不要破壞環境,并應事先取得有關部門的同意
23、下列調查活動或實驗中,計算所得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①標志重捕法調查灰喜鵲種群密度時標志物脫落
②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只統計方格內菌體
③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時在分布較密的地區取樣
④調查某遺傳病的發病率時以患者家系為調查對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24.如下圖所示,如果莖a側生長素在B點以下的濃度范圍內。下列對b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的描述哪項較為準確 ( )
A.在OA段范圍內
B.在BC段范圍內
C.在BD段范圍內
D.在BA段范圍內
25.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同學對某品種蕃茄的花進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無子番茄果實平均重量見下圖。據圖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2,4-D濃度超過25 mg•L-1,對果實發育起抑制作用
B.2,4D與生長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誘導無子番茄的最適濃度大約為20 mg•L-1
D.2,4-D不僅有促進莖伸長的作用,還有促進果實發育的作用
26.下列問題與圖有關,其中與該圖符合的是( )
①莖對植物生長素沒有反應、诟鶎χ参锷L素沒有反應、鄹c莖對植物生長素的反應不同、芨邼舛鹊闹参锷L素促進根的生長、菁尤肷L素總會使莖生長加快 ⑥促進根生長的生長素濃度較促進莖生長的生長素濃度小、吒纳L受莖的生長抑制、喔纳L受莖的生長促進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④⑧
27.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一名技術員用幾種不同濃度的α-萘乙酸(一種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處理插條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養,觀察生根情況。圖1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對根的促進作用的示意圖,圖2為α-萘乙酸促進枝條生根的情況。請據圖1和圖2判斷,在下列各項濃度值中,最好選用( )
A.3 mg•mL-1 B.6 mg•mL-1 C.9 mg•mL-1 D.4.5 mg•mL-1
28.農業生產中,用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可以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下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兩類植物生長的影響,則A、B曲線分別表示何類植物,以及應當選用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是( )
A.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 a點濃度
B.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b點濃度
C.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b點濃度
D.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c點濃度
29.下列關于激素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處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無子番茄
B.用適宜濃度乙烯利處理鳳梨,可加快果實發育
C.促性腺激素類藥物用于人工養殖四大家魚可提高繁殖率
D.乙烯能夠促進果實的發育
30.現有與某種植物種子萌發有關的4組實驗處理如下表。
實驗組ⅠⅡⅢⅣ
處理種皮完整,25 ℃蒸餾水浸泡24 h0.05%赤霉素機械破損種皮,25 ℃水浸泡24 h種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 h機械破損種皮,水溶液25 ℃浸泡24 h
下列組合不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
A.僅做Ⅰ組與Ⅱ組實驗,可探究機械破損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
B.僅做Ⅰ組與Ⅲ組實驗,可探究種皮完整條件下赤霉素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
C.僅做Ⅱ組與Ⅲ組實驗,可探究赤霉素或機械破損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
D.僅做Ⅱ組與Ⅳ組實驗,可探究機械破損條件下赤霉素對該種子萌發的影響
31.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生理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頂芽生長占優勢時側芽生長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
C.草莓果實的自然生長過程與生長素無關而與乙烯有關
D.溫特的實驗中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快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32.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侵入了人體深部的組織細胞并大量繁殖,下列關于該菌的細胞呼吸類型和消滅該菌首先要通過的免疫途徑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無氧呼吸和體液免疫 B.無氧呼吸和細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體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細胞免疫
33.關于人和高等動物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激素的本質是蛋白質
B.激素的合成場所是高爾基體
C.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
D.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細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質
34. 阻斷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系后,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
A.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多 B.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減少
C.胰島細胞分泌激素增多 D.生長激素分泌減少
35.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該害蟲的種群密度將明顯減少,該種群密度下降是因為( )
A.雄性個體數量的減少使雌蟲生殖能力下降
B.成年個體大量遷出使幼年個體數量比例減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影響雌性個體也減少
D.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調使種群的出生率下降
36.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誘導 - 淀粉酶的產生,而脫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對 - 淀粉酶的合成起抑制作用,兩者在 - 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下圖,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劑,抑制劑在第11小時加入,見圖中“ ”。請根據圖中信息和相關知識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劑,抑制 - 淀粉酶的產生
B. 在 - 淀粉酶的合成中,脫落酸與赤霉素是拮抗關系
C. 脫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機理是促進mRNA合成
D. 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結果
37. 幼嫩的種子中合成能力最強的激素是 ( )
A.赤霉素和乙烯 B.生長素和脫落酸
C.赤霉素和生長素 D.細胞分裂素和乙烯
38.為了檢測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的影響,用六盆相同植物幼苗做實驗,先測其重量,然后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讓植物在理想環境中生活四周后,再次測其重量。作為本實驗的適宜對照組的應是 ( )
A.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噴灑同種植物
B.兩周后,將三盆植物的生長素洗去
C.向同種植物的幼苗噴灑生長素,并置于黑暗處四周
D.種植另外六盆植物幼苗,相同條件下培養,只噴灑蒸餾水
39. 一場大風將玉米吹倒,兩天后玉米有部分恢復了直立生長,造成這一現象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
A.單側光 B.水分 C.重力 D.溫度
40. 分析右圖,對生長素分布、運輸、生理作用等不科學的解釋是
A.左側生長素含量高,生長快
B.生長素的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
C.生長素濃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長也表現出頂端優勢現象
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答題卷
一、選擇題(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二 非選擇題(40分)
41.下圖為某種群在不同生態環境中的增長曲線,請仔細分析圖中曲線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種群處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沒有資源和空間的限制,種群內個體的增長曲線是__________,用達爾文進化的觀點分析,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 ____特性。
(2)如果將該種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環境中,種群內個體數量的增長曲線是__________,用達爾文的進化觀點分析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___ ____。
(3) 決定種群密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種群___ ___,______________。
(4) 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_______ ,又稱____ _ 值,在魚類捕撈中?刂启~類數量在__ ____。
42. 在驗證生長素類似物A對小麥胚芽鞘(幼苗)伸長影響的實驗中,將如圖1所示 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餾水中1小時后,再分別轉入5種濃度的A溶液(實驗)組和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對照組)中,在23℃的條件下,避光振蕩培養24小時后,逐一測量切段長度(取每組平均值)
請分析并回答:
(1)生長素類似物是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 作用的一類化合物。本實驗中 濃度的溶液促進切段伸長的效果最明顯。
(2)振蕩培養的目的是:① 增加溶液中的 以滿足切段細胞呼吸的需求;② 使切段與溶液成分接觸更 。
(3)生長素類似物A應溶解于 ,得到5種濃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餾水中的目的是減少 以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圖2中,對照組切段的平均長度是 mm.濃度為 的溶液對段伸長 (選填“有”或“無”)促進作用;與濃度為 的結果相比,濃度為 的溶液對切段的影響是 。
(5)圖2中,濃度為 時實驗二所得數據與實驗一偏差較大,在做原始記錄時對該數據
應 (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 A.舍棄 B. 修改 C. 如實填寫
為檢驗該濃度下相關數據的可靠性,還應 。
43.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個不同地點的植物群落,同時還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境因素,結果見下表。根據所得數據回答問題:
植物
種類地點
A地點
B地點
C非生物
因素地點
A地點
B地點
C
草359風速低高高
蕨類
植物758距地面1.5
米的光強低中高
灌木1542土壤濕度
(%)483515
松樹020土壤的有
機物(%)6.53.8205
落
葉
樹2050土壤深度
(cm)>300≈100<15
土壤氨量
(mg•kg-1)9.44.52.3
(1)根據調查結果判斷,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地點是 ,如果分別用甲、乙表示地點B中的兩種松樹,二者的關系可表示為下列圖中的 。
(2)土壤中有機物的多少往往與土壤中動物種類的多少是分不開的,要調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種動物的種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 ,理由是 !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徹底燒光,那么原地點將發生的群落演替屬于 !
(4)若某一年,在這個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會導致的結果是:草本植物會 。當田鼠的數量多至以啃食草根為生時,則草本植物會 ,田鼠的數量會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0322.html
相關閱讀: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