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物群落的演替》
1.植被隨緯度(由低到高)和海拔(從平原到高山)的增加而發生的演替變化是( 。
A.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苔原荒漠
B.苔原荒漠→針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
C.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草原→荒漠
D.苔原荒漠→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
答案:A
2.下列對群落的穩定性敘述錯誤的是( 。
A.群落的穩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維持能力
B.一般來講,當一個群落演替到了同環境處于平衡狀態的時候,演替就不再進行了
C.如果一個群落能夠抵抗住干擾,那么它就不會發生演替
D.一個群落的抵抗能力強,那么它的恢復能力也很強
答案:D
3.在裸巖上發生的演替過程中,苔蘚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為( )
A.苔蘚能進一步使巖石分解,使土層加厚,有機物增多
B.苔蘚比地衣的進化地位高,適應性比地衣強
C.苔蘚比地衣長的高,在與地衣爭奪陽光的競爭中處于優勢
D.苔蘚比地衣需要的有機物少,更適合于在裸巖上生存
答案:C
4.發生在裸巖上的群落演替過程是( )
A.裸巖階段→苔蘚階段→地衣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B.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C.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草本植物階段→苔蘚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D.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灌木階段→草本植物階段→森林階段
答案:B
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 。
A.影響因素不同B.起始條件不同
C.產生的植物種群不同D.產生的生物數量不同
答案:B
6.飛蝗大發生時,可長途遷徙,所經之處農作物受到嚴重破壞。研究發現飛蝗種群數量的消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雨量充沛、氣候潮濕時,真菌、絲蟲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飛蝗的種群數量;蝗蟲的產卵量受到相對濕度的影響,飛蝗的發生量又與降雨量有密切關系。
請依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真菌與飛蝗的關系是________,蛙與飛蝗的關系是________。
A.共生B.寄生
C.捕食D.腐生
答案:B C
(2)當雨量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在70%左右時,飛蝗產卵量比空氣干燥時要______。
答案:多
(3)在干旱的氣候下,飛蝗發生量變化趨勢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變大;氣候干旱,真菌、絲蟲和蛙等天敵的數量少,會使飛蝗的發生量變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4697.html
相關閱讀:【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