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要求學生具有實驗與探究的能力之一,就是能獨立完成考綱“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教材基礎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的運用。隨著考綱的要求,近幾年教材基礎實驗方法和技能綜合運用類的考題在各地的高考題中不斷出現。
此類考題的特點是問題情境和題型雖然新穎獨特,看起來不常規,不多見,但考點卻總是落在教材內我們所熟練掌握的內容上。只不過是對教材實驗換了一個角度進行考查而已。只要你能夠靈活處理即可有效的解答。
此類考題的解題方法:
1、抓住問題的實質,分析所考查的知識點,將其轉化為教材我們所熟悉的實驗內容。
2、用平時所學的知識,方法和技能,再結合題目所提供的條件或限定條件來解答問題。
例1:(08年江蘇卷29)在完成了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2份資料。
資料一 一份“實驗報告”的部分內容
(一)解離:剪取洋蔥根尖5c,放入盛有質量分數為15%的 鹽酸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混合液(體積比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3~5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L龍膽紫溶液的玻璃皿中 染色3~5c。
(三)漂洗:將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in。
(四)制片: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 尖弄碎,蓋上載玻片,用拇指輕輕按壓載坡片……
(1)請改正“資料一”中的3處錯誤。__________
分析考點:教材中《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
考查對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考查,只要回顧一下實驗過程就能準確作答。
答案:(1)將“5c”改成“2~3”;實驗操作步驟應改為先漂洗后染色;將“蓋上載玻片”改成“蓋上蓋玻片后,再加一片載玻片”
資料二 全班20個實驗小組的實驗數據匯總表(注:各小組計數50個細胞,實驗條件與觀察計數方法相同)
細胞周期
間 期
分 裂 期
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
實驗小組1計數細胞個數
43
4
1
2
實驗小組2計數細胞個數
44
3
0
3
……
……
……
……
……
全班計數細胞個數
880
67
18
35
計數細胞總數
1 000
各時期細胞數的百分比
88.0
6.7
1.8
3.5
若已知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細胞周期為12.0h,推算出間期、前期、中期所占的時間分別是 。
此小題是對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結果分析和數據處理的考查。細胞分裂各時期的時間在細胞周期中的比例與各時期細胞數占細胞總數的百分比成正相關。
答案:10.6h 0.8h 0.2h
(3)有些因素會影響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實驗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誤差。因而對整個實驗結果可能產生影響的有_________ _。
①取材時間 ②根尖培養溫度 ③解離時間長短 ④載玻片厚度 ⑤計數的細胞是否屬于分生區細胞 ⑥細胞周期各時期區分是否準確
此小題是對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結果誤差分析的考查。凡是影響各時期細胞數占細胞總數的百分比的因素都會影響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
答案:①②③⑤⑥
本題看起來似乎是考查學生對教材實驗的記憶,其實不然,而考查的是學生對《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對本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和數據進行了處理;對實驗結果誤差是否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指導老師的教學,這個實驗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只有學生上課時動手操作過這個實驗,并認真的完成《實驗報告》學生就不難回答本問題了。
例2、(07年上海高考題)據藥理研究,一種茅草的根內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種有益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將它開發,欲要制成一種保健飲料。
該產品是否適合糖尿病患者,請你設計一實驗鑒定草根是否會有還原糖和淀粉。
(1)實驗器材:茅草根、刀片、載玻片、試管夾、酒精燈、火柴、滴管、斐林試劑、革蘭氏碘試劑。
(2)實驗步驟
分析實驗目的要求,考點落在教材生物組織成分鑒定的實驗上。我們可先根據教材實驗的過程來思考此題的解答方法。如下:
第一步:將茅草根剪碎研磨并過濾,得到組織樣液;
第二步:將組織樣液均分到A、B兩支試管,向A管中加入2毫升的革蘭氏碘試劑,觀察顏色的變化。
第三步:向A管中加入2毫升的斐林試劑,并沸水浴5分鐘觀察顏色的變化。
雖然題目所給的實驗器材與教材實驗有很大的差異。但只要依據本題的實驗器材對上述方案進行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如下:
第一步:將茅草根用刀片切成薄片或碎片,分別置于A、B兩載玻片上;
第二步:向A載玻片上用滴管滴入1~2滴革蘭氏碘試劑,觀察顏色的變化。
第三步:向B載玻片上用滴管滴入1~2滴斐林試劑試劑,并用試管夾夾住載玻片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會兒,觀察顏色的變化。
雖然本實驗方案不是很完美,它和教材對實驗的要求有很大的差異,如斐林試劑教材要求沸水浴,而本題是放在載玻片上直接用酒精燈直接加熱。但它卻是唯一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
例3:(06黑龍江高考題30題) 植物葉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氣孔,氣孔結構如圖所示。當組成氣孔的細胞(保衛細胞)吸水后,會膨脹變形,氣孔開啟;反之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請以放置一小段時間的菠菜為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氣孔具有開啟和關閉的功能。
要求寫出實驗材料與主要用具、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并作出解釋。
實驗材料與主要用具: 。
實驗步驟: 。
預測實驗結果并作出解釋: 。
分析:實驗目的是驗證氣孔的開啟和關閉,依據題意就必須要使氣孔膨脹和收縮,進而必須讓氣孔吸水和失水,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了本題的考點落在教材中《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上。依據教材實驗就必須做到如下4步:1、取放置一小段時間的菠菜表皮用清水制臨時裝片;2、顯微鏡觀察氣孔開啟;3、蓋玻片下溶液的替換;4、顯微鏡觀察氣孔關閉。則就有了正確的答案如下:
實驗材料與主要用具:菠菜、清水、濃鹽水、蓋玻片、載玻片、顯微鏡、吸水紙、滴管、鑷子等。(因要進行顯微操作)
實驗步驟:
①取菠菜葉,用鑷子剝取表皮。
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將表皮放入清水中,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
③將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先用低倍鏡下找到氣孔,移到視野中央,再換高倍鏡進行觀察,記錄觀察到的氣孔狀態。
④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上濃鹽水,再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取蓋玻片下的液體,反復幾次。
⑤繼續觀察氣孔的變化,并做記錄。
預測實驗結果并作出解釋:(兩個目的的兩個現象必須都要預測和解釋)
在清水中氣孔應開啟,因為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外溶液濃度時,保衛細胞吸水膨脹變形,氣孔開啟。
在濃鹽水中氣孔應關閉,因為當細胞液濃度小于細胞外溶液濃度時,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通過上述例析,不難看出教材基礎實驗方法和技能綜合運用類的題目,不斷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通過動手實驗來掌握相關操作技能,認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及實驗誤差。還要做題時善于分析和轉化考點,靈活運用,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才能有效作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12524.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廈門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湖北省華師一附中2018屆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解析版】浙江省溫州市溫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
山東省兗州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浙江省紹興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