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 物 試 題本試卷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滿分90分,測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道小題,每題1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列關于種群密度調查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數量作為種群密度B.不宜用樣方法調查活動能力強的動物的種群密度C.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 D.種群密度能準確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2.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從種群特征看,這種措施直接調節( )A.種群密度 B.出生率 C.性別比例 D.年齡組成3.關于漿細胞產生途徑的敘述,不準確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分化而成B.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B細胞分化而成.T細胞將抗原呈遞給細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記憶細胞分化而成4.下列環境中的生物,構成一個種群的是( )A.一個池塘中的所有魚 B.一塊農田里的所有東亞飛蝗 C.一片森林中的鳥 D.一條河中的植物5.下列關于生長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生長素能夠促進插條生根 B.除掉頂芽可以促進側芽生長C.NAA在植物體被酶分解后失去效應 D.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是生長素分布不均所致6.7.胸腺素能誘導造血干細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 下列病人不適合使用胸腺素是 ( )A.器官移植病人 B.SARS病人 C.AIDS病人 D.結核病人8.A.50只 B.150只 C.92只 D.42只9.人體內環境相對穩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體內環境成分發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是①小腿抽搐? ②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③尿毒癥? ④組織水腫A. ① ② ③ B.① ③ ④C.① ② ④ D.② ③ ④10.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12.下列有關K值的敘述錯誤的是 A.K值又稱環境容納量,是該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B.種群的最大數量有可能會超過K值C.K值的大小主要是由環境條件決定的D.K值是固定不變的1.從裸露的巖石上長出森林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演替過程。發生在裸露巖石上的群落演替順序正確的是A.地衣、苔蘚階段→草本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B.地衣、苔蘚階段→灌木階段→草本階段→森林階段C.草本階段→地衣、苔蘚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D.地衣、苔蘚階段→草本階段→森林階段→灌木階段1.A.上圖體現激素直接參與細胞代謝反應的過程B.激素影響基因的表達C.該激素可能影響動物的求偶行為D.上圖體現了激素作用的特異性15..1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不用生長素處理的枝條扦插是不能成活的B.生長素的濃度越高植物生長越快C.發育著的種子能產生大量生長素,能夠促進果實的發育D.頂芽產生生長素,能通過自由擴散的形式到達側芽,從而促進側芽發育成枝條18.下列哪一個生產或實驗過程中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A.處理扦插的月季枝條,促使加快生根B.處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轉變為黃香蕉C.處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育出無籽果實D.處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麥幼苗,使其繼續生長19.下列關于生長素和生長激素聯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都是有機物 B.在生物體內含量都很少 C.都是活細胞產生的 D.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20.下列關于人口數量動態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決定人口數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遷率B.年齡組成是預測未來人口動態的主要依據C.人口數量問題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礎,又有其社會制約因素D不同種群出生率的差異主要是種群中處于生殖年齡的個體數21.下圖表示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一種方式,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分泌細胞 分泌物 靶細胞A.在某些情況下,靶細胞也可分泌細胞B.一種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種靶細胞C.這種調節方式與神經調節相比作用范圍廣D.分泌物的作用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2.人感染一次天花,終生不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時,能在病毒為患之前迅速將其消滅。這是因為A.體液中保留著針對天花病毒的抗體B.針對天花病毒的記憶細胞可伴隨人一生C.針對天花病毒的細胞可伴隨人一生D.吞噬細胞可隨時“吞食”入侵的天花病毒A.記憶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變短,機體抗體濃度增加B.記憶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變長,機體抗體濃度增加C.記憶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變短,機體抗體濃度減少D.記憶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不變,機體抗體濃度減少30.下圖曲線1為某種群出生率,2為種群死亡率,該種群K值是A.c點,死亡率最大的點B.a點,出生率與死亡率差值最大的點 C.b點,出生率最大的點D.c點,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的點31.32.33.A.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 B.能刺激人體內效應T細胞分泌抗體C.含有一些滅活的病菌 D.含有某些抗原類物質34.體液免疫屬于人體第三道防線,主要依靠( )A.抗體 B.抗原 C.T細胞 D.溶菌酶35.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產生過敏反應 B.產生的抗體不能與該病毒結合C.小鼠體內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漿細胞 D.短期內,再次受到該病毒感染后不會產生更多的抗體36. 在方形暗箱的開一小窗,暗箱外的右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內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隨著下面的旋轉器水平勻速旋轉,但暗箱不轉,一周后,幼苗的生長狀況應為將植物橫放,測量根和莖生長素濃度與其生長狀況的關系如甲圖所示,則曲線上P點最可能對應于乙圖中的位置是A.干擾素 B.抗毒素 C.凝集素 D.免疫球蛋白41.人被生銹的鐵釘扎破腳后,應盡快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其原因是破傷風抗毒素能夠( 。〢.促進自身免疫反應 B.增強細胞免疫作用C.使體內產生抗原 D.特異性地中和外毒素42..如圖所示,甲圖表示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的照射,乙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如果甲圖中b處的生長素濃度為m,設a處的生長素濃度為X,則A.mX<n B.X= i C.nX<i D.X>i.D.d引起下丘腦產生④電位變化45.A.100只B.200只 C.300只D.40046.下列不屬于免疫過程的是( )A.花粉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擴張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體內吞噬細胞吞噬47.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譯音,是獲得性免疫綜合的簡稱。該病于1981年在美國發現,現已在全世界傳播蔓延。A.牛痘病毒 B. C. D.52. 下列屬于細胞免疫功能的是A.裂解病毒感染的細胞 B.合成抗體抑制病菌繁殖C.分泌淋巴因子D.形成抗毒素使細菌外毒素喪失毒性.下列植物激素及作用錯誤的是A.赤霉素,可促進細胞伸長,使植株增高B.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C.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D.乙烯,僅果實能合成,促進果實成熟.右圖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 ②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組成B. ②處興奮傳遞方向為自下而上C. ①所示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細胞質中一定含線粒體等細胞器D. 如果嬰幼兒時期營養不良,蛋白質等物質攝入過少,則會使①和②等結構減少,腦重量變輕,造成智力缺陷55.將某抗原先后兩次注射到同一個小鼠體內,其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該過程屬于細胞免疫 B.A的形成主要與記憶細胞增殖分化有關 C.再次注射抗原發生的反應比初次反應更強 D.抗體是由效應B細胞(漿細胞)分泌的56.下列有關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樣方法選擇的樣方大小以包含的種群個體數越多越好 B.標記后重捕時,間隔時間越近越好 C.2—4,D促進插條生根時,高濃度應當浸泡枝條 D.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調查時,記名計算法用于個體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57. 右圖中的X代表的細胞是 ( ) A.效應T細胞 B.漿細胞 C.吞噬細胞 D.癌細胞58..0.A二、非選擇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答錯位置不給分)61.(共8分).右圖中,曲線Ⅰ、Ⅱ、Ⅲ分別表示某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后,其未來種群數量變化三種可能的情況。(1)圖中曲線_______說明該種群對其棲息地的破壞程度較輕。曲線J的增長率 (增加,減少,不變)。圖中陰影部分可能引起該種群的_____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物種進化。(2)若圖中代表生物個體較大,則調查其種群密度時所用的方法為__ __。研究發現,該種群個體沒有遷入和遷出,則決定該種群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該種群除了具有數量特征,因其在區域內的分布位置,所以還有 特征。(4)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過度利用也會導致出現圖中的三種情況。16世紀以來,世界人口表現為“J”型增長,因此需控制“J”型增長方程式中______參數,以實現人口和野生動物資源的協調發展。數學模型中,方程式與曲線相比,其優點是 。62.(8分)小明將10毫升酵母液放在適宜溫度下培養,時間等量均勻取樣4次,分別測定樣品酵母菌的數量和ph值,結果如表樣品酵母菌數量(個/)pH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表中樣品的取樣先后次序 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 物 答 題 紙二、非選擇題:(每空一分,請答在相應位置上,答錯位置不得分)61.(8吉林省長春市十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20648.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