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在新課程必修模塊《化學1》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本章開始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既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鞏固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知識;又可以為化學2介紹的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
對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主要采用縱向聯系和橫向比較的學習方法,從某一元素單質為中心,建立“氧化物—— 對應水化物—— 相應的鹽” 為知識主線的縱向聯系體系,而對于同類物質如氧化物、氫氧化物,建立比較共性和特性的為方法主線的橫向聯系體系。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梳理要點,突出主干知識,以解決元素化合物知識零散、不易記憶的問題。
二、教學背景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依據《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根據生產、生活重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金屬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要求學生認識鐵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寫出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道檢驗Fe3+的方法, Fe2+ 與Fe3+的轉化。通過對金屬化合物之間轉化關系的比較和歸納,逐步體會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學生情況分析:已經具備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的理論基礎知識,并學習了鈉、鋁的化合物性質,基本熟悉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列表比較的方式,啟發思維,突出共性和特性,促進學生歸納、對比的學習方法形成。
技術準備:實驗用品、多媒體設備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FeO Fe2O3 Fe3O4 性質和應用。
(2) 知道Fe(OH)2 Fe(OH)3的制備及性質, 寫出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 知道檢驗Fe3+的方法,Fe2+ 與Fe3+的轉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列表比較的方法,認識鐵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
(2)通過實物展示、演示和學生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啟發、誘導學生突破難點、鞏固重點。
(3)通過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結合鐵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的教學,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通過啟發、誘導、觀察、動手及討論,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過程,體會化學的創造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養成務實求真、勇于創新、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及難點:Fe(OH)3的性質,Fe3+、Fe2+的轉化。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介紹:鐵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含量
介紹青磚和紅磚成分的區別,引入鐵的氧化物的學習
下面我們自學教材內容,歸納鐵的氧化物的性質:
[板書]:(一)鐵的氧化物
FeO Fe3O4 Fe2O3:
通過列表比較鐵的氧化物的共性與特性
認識鐵元素與生活密切相關
分析同類物質的共性和特性
了解Fe2O3的用途
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構建縱向知識體系
構建橫向知識體系,認識同類物質的共性和特性
[過渡]:鐵元素主要以+2和+3價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氫氧化物主要有兩種:Fe(OH)2 Fe(OH)3
[板書]:
(二)鐵的氫氧化物:
Fe(OH)2 Fe(OH)3
思考:如何制備Fe(OH)2
Fe(OH)3 ?
[學生實驗]:觀察FeCl3 FeSO4溶液的顏色,并分別向其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
[展示]:Fe(OH)2的樣品
讓學生觀察顏色
由相對應的可溶性鹽與堿溶液反應制得
認真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完成化學方程式
分析Fe(OH)2沉淀顏色變化的原因,完成化學方程式
體會+2價Fe的還原性
練習離子反應方程式書寫,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分析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下思考:在配制溶液和操作過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能較長時間觀察到Fe(OH)2?
列表歸納:
Fe(OH)2 Fe(OH)3 性質
指導學生分析不溶堿的共性與特性
盡量減少Fe(OH)2與氧氣的接觸,防止其被氧化。
分析同類物質的共性和特性
復習堿的通性,認識
Fe(OH)2的特性
過渡:FeO、Fe(OH)2與酸作用時,可相應生成亞鐵鹽;Fe2O3、Fe(OH)3與酸反應時生成鐵鹽、
[板書]:(三)鐵鹽和亞鐵鹽:
[學生實驗]:向FeSO4 FeCl3溶液中分別滴入KSCN溶液
思考:如何檢驗Fe3+的存在?
[板書]:1、Fe3+的檢驗方法:
[投影](1)溶液顏色:
(2)與堿反應的現象:
產生紅褐色沉淀
(3)與KSCN溶液反應現象:
出現紅色
觀察在學案上記錄現象
歸納:Fe3+的檢驗方法
Fe3+:棕黃色 Fe2+:淺綠色
利用與堿反應時現象
(氫氧化物的顏色)
與KSCN溶液反應出現紅色
前后知識銜接,自然過度到新知識學習
明確可利用離子的特征性質來檢驗離子存在
[科學探究]
學生實驗:
在盛有2 mLFeCl3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鐵粉,振蕩試管。充分反應后,滴入幾滴KSCN溶液,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再加入幾滴氯水,又發生了什么變化?試寫出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角度分析:
在上述反應中Fe3+表現什么性質?鐵粉和氯水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板書]:2、Fe3+的氧化性
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在學案上,思考分析現象的原因
由實驗現象可知:FeCl3溶液與Fe反應生成了Fe2+,因而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接著滴入氯水時,又重新生成了Fe3+,使KSCN溶液顯紅色。
化學方程式:
2FeCl3 + Fe == 3FeCl2
2FeCl2 + Cl2 === 2FeCl3
相應的離子方程式:
2Fe3+ + Fe == 3Fe2+
2Fe2+ + Cl2 == 2Fe3+ + 2Cl-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分析:
Fe3+表現氧化性
Fe 在反應中做還原劑
Cl2在反應中做氧化劑
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
復習、應用氧化還原理論解決問題
認識到化學實驗對于研究的重要意義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分析:
[結論]:Fe2+可以與較強的氧化劑作用生成Fe3+,Fe3+可以與較強的還原劑作用生成Fe2+
小結:歸納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完成Fe2+ 與 Fe3+ 的轉化關系:
回憶常用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氧化劑:O2 Cl2 濃H2SO4 HNO3
FeCl3 KMnO4
還原劑:活潑金屬單質 Al Zn
Fe及C CO H2
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步驟
應用氧化還原理論分析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三、鐵的重要化合物:
(一)鐵的氧化物:FeO Fe3O4 Fe2O3
(二)鐵的氫氧化物:Fe(OH)2 Fe(OH)3
(三)鐵鹽和亞鐵鹽:
1、Fe3+的檢驗方法:
2、Fe3+的氧化性:
教學設計流程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2870.html
相關閱讀:“物質的量濃度”教學設計
鐵及其化合物
鹵代烴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醇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