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選修1 第一章 關注營養平衡 (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教學內容概述

 

本章主要內容為涉及生命基礎的一些重要物質,以及他們在人體內發生的一些化學反應的知識,如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通過這一章的學習,使同學們認識飲食與健康的關系,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第一節“生命的基礎能源——糖類”,簡單介紹了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糖類。內容涉及葡萄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結構和主要性質,并初步介紹了這幾類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有機物在人體內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和相關的生理過程,以及糖類物質怎樣為人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以加深學生對化學與生活密切關系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第二節“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介紹了油脂是人類的主要食物之一。本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油脂的組成和結構的知識,使學生明確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同時簡單介紹了單甘油酯和混甘油酯,要求學生了解高級脂肪酸的飽和程度與在室溫下油脂狀態的關系。教科書還簡單介紹了油脂在動物體內的變化,以及脂肪酸的作用和功能。雖然“哪種脂肪的營養價值高”是作為資料提供的,但為了使化學貼近生活,指導學生認識油脂對人類健康的意義,形成正確的飲食觀。

 

第三節“生命的基礎——蛋白質”,介紹了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本節由蛋白質在自然界的廣泛存在和與生命的密切聯系引入,通過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它們的結構和性質特點,并引導學生應用蛋白質的特性解釋和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介紹人體必須的幾種氨基酸,使學生認識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及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通過介紹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體現我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第四節“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首次作為獨立成節的知識進入中學化學教科書。本節的內容完善了營養平衡的觀念,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膳食觀。本節教科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維生素。在簡單介紹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維生素C的結構、功能和性質,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對維生素C的還原性進行探究。第二部分介紹微量元素。在簡單介紹人體中元素與地殼中的元素有很大的相關性后,以碘元素和鐵元素為重點,介紹缺少微量元素的危害和補充微量元素的方法,由此得出正確的飲食觀和膳食平衡的理念。

 

內容結構

二、本章教學內容在模塊內容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成課程標準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的第一主題“化學與健康 ”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豐富常識生活經驗,把知識運用于實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時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具體地講:

 

1.地位與功能

本章是《化學與生活》模塊的第一章,與第二章“促進身心健康”共同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第一個主題──“化學與健康”的教學任務。

 

在必修模塊化學2的“基本營養物質”一節中,學生已經從組成、性質和應用等方面學習了三種基本營養物質──糖類、油脂和蛋白質。本章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這幾種基本營養物質的性質及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還將學習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初步知識。這些知識與人們的生活與健康有密切聯系。通過本章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有利于他們正確地認識和處理有關飲食、營養、健康等日常生活問題。本章又是第二章“促進身心健康”的知識基礎。本章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應該注意的是,學生關于有機化學方面的知識基礎較以前的學生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必修課程中,只學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等幾種物質,對于在有機化學反應中各種物質之間的反應及衍生關系則很少涉及。因此,在處理本章教材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控制內容的深廣度,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2.內容的選擇與呈現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介紹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簡單介紹各類物質的主要成分和性質,重點介紹各類物質在人體中的變化及生理功能,突出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例如,簡單介紹了以下內容:

 

“葡萄糖是怎樣供給能量的?”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纖維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油脂在體內發生了什么變化?”

“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維生素有什么作用?”

“維生素C”

“人體中的微量元素”

“碘、鐵在人體中的作用”

 

以上有很多屬于常識性的知識,但又是每個人每天生活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應多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化學的重要作用。

 

本章中安排了較多的拓展性內容,如安排了13個“資料卡片”和一個“科學視野”,這些內容涉及面廣。其中,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很實用的生活常識,如“糖尿病的檢測”“油脂的變質──酸敗”“蛋白質的互補”“食用碘鹽,預防IDD”“補鐵工程”等;有科學史料,如“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的發現”;也有適當擴展的具體物質知識,如“蔗糖和麥芽糖”“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和作用”“酶”等。這樣處理,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靈活處理,區別對待。

 

本章安排了較多的活動內容,采取把學科知識與學生活動結合起來的呈現方式,體現“從活動中學”的指導思想,這些活動努力體現主動性、綜合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顒拥膬热菔重S富,涉及到全章所學的各種營養物質的相關知識;活動形式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如“實驗”“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學與問”“實踐活動”等。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經歷活動過程,體驗活動樂趣,同時獲得知識。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本章課程標準與模塊的學習要求

主題1  化學與健康

內容標準

學習要求

補充說明

1.認識食品中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的常見有機物。

1.1能初步分辯出一些常見食品中的主要營養素,認識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幾種常見的有機物。

可從初中知識入手討論食品中常見有機物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1.2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

2.說明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能列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2.1知道人體必需的幾種常見的氨基酸。

 

2.2.說明氨基酸、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特點。

2.3知道哪些常見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質。

3.通過實例了解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及其攝入途徑。了解維生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3.1知道人體獲得常見的幾種維生素及其主要來源、攝入途徑。

只要求學生知道幾種維生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即可。

可進行實驗探究或討論:為什么維生素C可作抗氧化劑?

3.2知道維生素C的組成、結構和重要性質。

3.3了解常見的維生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

4.認識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4.1了解人體中幾種常見的微量元素及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了解微量元素的知識為主,不必拓展。

可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礦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作用,或人體缺乏某微量元素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4.2知道幾種常見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

5.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5.1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可讓學生排列一周健康食譜,討論營養缺失可能會造成哪些危害?

5.2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

6.了解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某些生化反應。

6.1了解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某些生化反應。

可結合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等的消化和吸收,人體細胞中的一些重要酸堿平衡等進行介紹。

6.2知道食物的酸堿性,知道人體細胞中的一些重要的酸堿平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7.知道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的組成、性質和作用。

7.1知道幾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的組成、性質和作用。

可讓學生查閱某些食品的標簽,了解所含的營養成分和添加劑。

7.2正確看待食品添加劑的使用。

8.通過實例了解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和療效。

8.1通過實例了解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和療效。

可讓學生查閱一些常用藥物(阿司匹林、常用抗生素和抗酸劑等),了解藥物的有效成分、分子結構與療效的關系。

8.2知道安全用藥常識和醫療保健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淀粉和纖維素的水解反應,了解葡萄糖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供能物質。

 

(2)油脂的組成和結構以及與熔點的關系,油脂在體內的變化及脂肪酸在人體內的功能。

 

(3)知道人體必需的幾種常見的氨基酸,說出氨基酸、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特點,知道哪些常見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質。

 

(4)知道人體獲得常見的幾種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知道維生素C的組成、結構和重要性質,了解常見的維生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人體中幾種常見的微量元素及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幾種常見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

 

(6)了解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某些生化反應。知道食物的酸堿性,知道人體細胞中的一些重要的酸堿平衡。

 

(7)知道幾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的組成、性質和作用。正確看待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通過實例了解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和療效。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淀粉的水解和水果中維生素C的化學性質的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

 

(2)通過銀鏡反應等的驗證性實驗,進一步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科思想。

 

(3)通過淀粉水解實驗的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4)通過網上查詢維生素C有哪些性質和生理作用,使同學們理解學習渠道的多樣化,學習時空的概念。

 

(5)通過調查學校食堂、家庭廚房經常食用油脂的種類,以及超市油脂的品種,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生活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能在購買食品時,注意識別食品的安全標識與出廠日期、保質期等相關內容。

 

(2)通過對食品添加劑的學習,樹立正確看待食品添加劑的作用;通過了解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和療效,樹立安全用藥常識和醫療保健的重要性。

 

(3)通過人體營養物作用的學習,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從而建立合理膳食的良好習慣。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4)樹立健康新觀念,樹立現代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包括:身體健康(飲食、作息、鍛練、活動……),心理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四、重難點分析

 

本章的內容為“關注營養平衡”,與生活、生命密切相關的問題,大多內容為了解,屬于常識性知識,同學們通過自學就能解決,但有關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淀粉和纖維素的水解反應,油脂的組成和結構以及與熔點的關系,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和性質特點,維生素C的性質等內容不僅是理解其作用,正確合理膳食的前提,也是進一步學習選修《有機化學基礎》的基礎。綜合上述原因,本章的重點應設置如下:

 

教學重點:

1.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淀粉和纖維素的水解反應,了解葡萄糖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供能物質,纖維素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2.油脂的組成和結構以及與熔點的關系,油脂在體內的變化及脂肪酸在人體內的功能。

 

3.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和性質特點,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4.維生素C的性質和在人體內的功能,碘元素和鐵元素對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盡管在初中已有了一定的有機知識,在必修2中也學習了常見的有機物等,但總體只學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等幾種物質,對于在有機化學反應中各種物質之間的反應及衍生關系則很少涉及,且都比較簡單,也都沒有深入地學習結構,尤其沒有學習醛類物質,對醛基的接觸是第一次;對醇的認知也是只有乙醇,沒有其他醇的概念,多羥基醛以前沒見過;氨基酸的種類較多,結構相對乙醇、乙酸較復雜,維生素C的結構更復雜,同時還沒有學習縮聚反應。所以,對葡萄糖、油脂、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結構的認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谝陨显颍菊碌慕虒W難點確定為:

 

1.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

 

2.油脂的組成和結構,油脂在體內的變化。

 

3.氨基酸的結構,蛋白質的性質。

 

4.維生素C的還原性的實驗探究。

 

五、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分析

 

本章內容的特點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多,突出的各類營養物質在人體中的作用和簡單變化,常識性知識較多,知識要求不高,學生活動較多,知識拓展多,體現“做中學”的指導思想。全章共有“實驗”4個,“資料卡片”13個,“科學探究”2個,“實踐活動”5個。針對這種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在教學中應注意: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欄目,使課堂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第一節“實踐活動”用瓜果蔬菜等做淀粉遇碘變藍實驗,第二節“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調查廚房與學校經常使用的油脂,以及食品超市或商店出售的油脂的品種,“資料卡片”哪些脂肪的營養價值高?第三節“實踐活動”觀察雞蛋的溶解性,加熱的變性,第四節“科學探究”維生素C的化學成分,查詢它的性質以及其服用后可能起的藥理作用等,讓同學們課后動起手來,把課堂內外有機結合起來。

 

(二)挖掘實驗的教育功能,使學生體驗化學實驗的嚴謹性

 

可通過實驗配制銀氨溶液中滴加氨水的量與實驗的成敗,以及安全性的關系,做淀粉的水解實驗時,讓同學們體會控制變量,條件改變對化學反應的影響等實驗知識的講授,讓學生體會實驗、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教育學生在做實驗時并不是試劑加得越多越好,有時會適得其反。

 

(三)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

 

本章內容多與日常生活、生產聯系密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生產、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教學,逐步樹立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用學科知識對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和解釋,如,人體發胖與膳食的關系,淀粉嘴嚼為什么會有甜味,人體不能消化纖維素,但為什么適當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利于健康,油脂變質的原因及其保存方法,糖尿病的檢測等。使同學們更深刻體會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體現化學在生命活動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采用對比、聯系、歸納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師單元復習時,與同學們一塊總結、概括、列表比較葡萄糖、淀粉、纖維素的有關知識(比較內容可包括化學式、分類、性質、存在、生理作用、工業上的應用等),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并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學習方法。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

盡可能把實驗設計為邊講邊實驗,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使學生獲得成功感。

 

如:銀鏡反應,糖尿病的檢驗,淀粉的水解,蛋白質的性質實驗等,均可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為邊講邊實驗。

 

(二)利用網絡手段,延伸課堂

 

本章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好多生活中的常識與做法與課本知識有關,但由于課時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紹,老師可借助自己的博客,或提供相應的網站,讓同學們利用課后時間或節假日,充分了解相關內容,豐富學科知識。具體參考課外知識建議:

1.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

2.糖的分類

3.葡萄糖的分子結構

4.葡萄糖在人體中的轉化

5.葡萄糖的工業制法

6.為什么人不能消化纖維素

7.纖維素的水解實驗

8.油脂的消化

9.氨基酸的種類

10.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11.酶

12.雞蛋為什么不宜生吃

13.重要維生素的生理功能、來源及缺乏癥

14.維生素C

15.人體必需常量元素的主要功能

16.智力元素──碘

17.鐵在人體中的作用

18.天然礦泉水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本章的特點就是與生活緊密結合,所以在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使同學們認識到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學習化學能夠改變生活,使課堂鮮活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學時建議

第一節     生命的基礎能源──糖類    2學時

第二節     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     1學時

第三節     生命的基礎──蛋白質       2學時

第四節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2學時

復習與機動                          2學時

    合計                                9學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3148.html

相關閱讀:鹵代烴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物質的量濃度”教學設計
鐵及其化合物
醇酚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