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生化不分家”的說法,確實,不論是生物實驗中所用的各種化學試劑,還是細胞代謝中的各種化學反應都與化學學科息息相關。實際上,數學、物理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也早已與生物學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孟德爾遺傳定律中的概率方法、神經
傳導中的電位變化等。以上的這些學科聯系在近幾年高考生物試題中也有所體現,本文結合部分高考試題談談跨學科思維方法在解題中的巧妙運用。
1、數學思維方法
例1(2008全國卷Ⅰ?4)已知某種限制性內切酶在一線性DNA分子上有3個酶切位點,如圖中箭頭所指,如果該線性DNA分子在3個酶切位點上都被該酶切斷,則會產生a、b、c、d四種不同長度的DNA片段。現有多個上述線性DNA分子,若在每個DNA分子上至少有一個酶切位點被該酶切斷,則理論上講,經該酶酶切后,這些線性DNA分子最多能產生長度不同的DNA片段種類數是( )
A、3 B、4 C、9 D、12
解析:本題一般解法是分3種情況,即只被一種酶切的、同時被兩種酶切的和同時被三種酶切的,一種酶切的結果又有3種情況:a、bcd,ab、cd,abc、d,最多產生6種片段;兩種酶切的結果也有3種情況:a、b、cd,ab、c、d,a、bc、d,最多產生7種片段;三種酶切的結果只有a、b、c、d1種,產生4種片段。綜上所述,每個DNA分子上至少有1個酶切位點被該酶切斷,可以切得的片段種類最多有:a、b、c、d、ab、bc、cd、abc、bcd 9種。
若換一個思路,既然每個DNA分子上至少有一個酶切位點被該酶切斷,這些線性DNA分子最多能產生長度不同的DNA片段種類數就應該是切割位點與兩個端點共5個點中任意選2個的組合數,再減去1(兩個端點間的組合,酶未切割)的差值,即C52-1=9。
答案:C。
例2 (2011年新課標卷32)某植物紅花和白花這對相對性狀同時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C_......)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現有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間進行雜交,雜交組合組合、后代表現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據雜交結果回答問題:
⑴這種植物花色的遺傳符合哪些遺傳定律?
⑵本實驗中,植物的花色受幾對等位基因的控制,為什么?
解析:本題中多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首先要根據F2的性狀分離比確定該遺傳是否符合孟德爾定律。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C_......)才開紅花,乙×丙、乙×丁、甲×丁三雜交組合的F2紅色類型的比例分別為(3/4)4、(3/4)3、(3/4)4,故三個雜交組合中F1涉及的4對或3對等位基因,每一對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相互間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其次,是要確定花色受幾對等位基因的控制。這個問題較難,解答它需要一定的數學推理能力。在完全顯性遺傳中,顯性個體有純合、雜合之分,而隱性個體必為純合子,故推斷等位基因的對數須從隱性基因的對數入手。
假設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各有x、y、z、w對(x、y、z、w均為正整數)隱性基因,則:x≥1,y≥1,z≥1,w≥1。
因為乙×丙、甲×丁兩雜交組合的F1 均為紅花個體,且F2紅色類型所占的比例均為(3/4)4,所以有:
y+z=4 ①
x+w=4 ②
因為甲×乙、甲×丙、丙×丁三雜交組合的F1 均為白花個體,且F2也全為白花,所以甲乙之間、甲丙之間、丙丁之間都分別至少有1對相同的隱性基因。設甲乙間、甲丙間、丙丁間分別有p、q、r 對(p、q、r均為正整數)相同的隱性基因,則:
p≥1,q≥1,r≥1 ③
若設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一共有v對(v為正整數)隱性基因,由①②③,則有:
v =(x+y+z+w)-(p+q+r)= 8 -(p+q+r)≤ 5 ④
再聯系乙×丙、甲×丁兩雜交組合的F1 均為紅花個體,且F2紅色類型所占的比例均為(3/4)4,易得:
4≤v ⑤
④⑤聯立,得:4≤v≤ 5,即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一共有4對或5對隱性基因。因為純合親本雜交,F1可得雜合體,即出現等位基因,所以控制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的對數應該與4個純合白花品系一共具有的隱性基因對數相等,也是4對或5對。
答案:⑴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離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⑵ 4對或5對。本實驗的乙×丙和甲×丁兩個雜交組合中,F2中紅色個體占全部個體的比例81/(81+175)=81/256=(3/4)4,根據n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完全顯性時,F2中顯性個體的比例為(3/4)n,可判斷這兩個雜交組合中都涉及到4對等位基因。綜合其它雜交組合的實驗結果,可進一步判斷乙×丙和甲×丁兩個雜交組合中所涉及的4對等位基因至少有3對是相同的,當第4對也相同時,則花色性狀由4對等位基因控制,否則由5
對等位基因控制。
2、物理思維方法
例1(2007全國卷Ⅰ1)下圖表示一段離體神經纖維的S點受到刺激而興奮時,局部電流和神經興奮得傳導方向(彎箭頭表示膜內、外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直箭頭表示興奮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解析:此題在明確神經纖維上興奮雙向傳導的前提下,只要知道物理常識:在電路中規定正電荷流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即可在B、C中迅速選出正確答案。
答案:C。
例2 (2009年上海28)神經電位的測量裝置如右圖所示,其中箭頭表示施加適宜刺激,陰影表示興奮區域。用記錄儀記錄A、B兩電極之間的電位差,結果如右側曲線圖。若將記錄儀的A、B兩電極均置于膜外,其它實驗條件不變,則測量結果是( )
解析:根據靜息電位(外正內負)、動作電位(外負內正)及興奮后電位(外正內負)的變化,可得出題干右圖中興奮向右傳導經過各部位時的電位,如下表格:
興 奮 部 位
A點左側
A點
AB之間
B點
B點右側
φA(A電極電位)
-
+
-
-
-
φB(B電極電位)
+
+
+
-
+
由于記錄儀記錄A、B兩電極之間的電位差,曲線起始電位差為負值,聯系物理上的電學內容可知縱軸電位差UAB=φA-φB。
若將記錄儀的A、B兩電極均置于膜外,同理可得興奮向右傳導經過各部位時的電位,如下表格:
興 奮 部 位
A點左側
A點
AB之間
B點
B點右側
φA(A電極電位)
+
-
+
+
+
φB(B電極電位)
+
+
+
-
+
由UAB=φA-φB可知,電位差UAB依次為0、負、0、正、0,只能選C。
答案:C。
3、化學思維方法
例(2011年新課標卷29)在光照等適宜條件下,將培養在CO2濃度為1%環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轉移到CO2濃度為0.003%的環境中,其葉片暗反應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爾濃度的變化趨勢如下圖;卮饐栴}:
(1)圖中物質A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濃度為1%的環境中,物質B的濃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將CO2濃度從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質B濃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該植物繼續處于CO2濃度為0.003%的環境中,暗反應中C3和C5化合物濃度達到穩定時,物質A的濃度將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濃度為0.003%時,該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要的光照強度比CO2濃度為1%時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解析:根據光合作用暗反應關系式:
當環境CO2濃度突然由1%降為0.003%時,反應物減少,CO2固定過程的反應速率肯定降低,即C5的消耗速率、 C3的生成速率均降低;但C3的還原、再生過程不受影響,反應速率不變,即C3消耗速率、C5生成速率不變,故短時間內C5含量增加,C3含量減少。然而,長時間來看,根據反應式的聯系,不管哪一種CO2濃度條件下都應該能達到一種平衡狀態,相當于化學平衡,此時C3濃度是C5濃度的2倍。此外,CO2濃度越低,生成的C3越少,消耗的ATP和[H](由光反應制造的)也就越少,故達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要的光照強度越低。
答案:(1)C3化合物(2)暗反應速率在該環境中已達到穩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穩定,根據暗反應的特點,此時C3化合物的分子數是C5化合物的2倍; 當CO2濃度突然降低時,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變,消耗速率卻減慢,導致C5化合物積累(3)高(4)低 ; CO2濃度低時,暗反應的強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5583.html
相關閱讀:【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