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以圖為媒,打造高效復習課堂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圖表是重要信息載體,生物學圖表,或形象生動地表達著生物學的知識要義,或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問題”資源。在高三復習課的問題討論和例題講解等環節中,若能充分運用各類典型的圖表素材,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結合復習實際,略舉幾例:

 

1 借圖比較,突破概念教學的難點

 

生物學中涉及的相似概念較多,概念教學一直是生物教學的難點,對于那些在形式上、內涵上、過程上相似,尤其是對哪些相對微觀的、動態的、抽象的概念,需要我們從多方位予以全面的辨析和甄別。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若能巧妙地“借圖比較”,則能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例1   對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中的交叉互換”、“染色體變異”三種可遺傳變異的區別可以利用下面三圖進行比較:

 

 

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圖二的基因重組與圖三的染色體變異:從圖二可看出,基因重組是指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而圖三是染色體變異中的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

 

例2  關于“腺嘌呤”、“腺苷”、“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等相似物質的區別,可利用下圖進行講解:

 

 

 

 

 

教師首先讓學生說出上圖中各圓圈的具體名稱,再進一步讓學生進行歸類:哪些表示的是同一種物質?

 

(上圖中圓圈部分分別表示為:①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為腺嘌呤;③為腺嘌呤脫氧核苷酸;④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為腺嘌呤;⑥為腺苷:即核糖和腺嘌呤的合稱。)

 

在此基礎上,再投影一道變式題:

 

變式題  在下列四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中,與“A”所對應的名稱相符合的是(   ) 

 

 

 

 

 

 

 

A.①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    腺苷  

 

C.③   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D.④    腺嘌呤

 

答案:D

 

2  一圖多問,讓“問題串”實現知識的前串后聯

 

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以圖表方式呈現實驗結果,要求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新課程高考卷的重要特點。而實際上,高考卷中再新的圖表情境,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們的“根”,因此,復習課上,對教材插圖進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圖中所包含的內涵和外延,促進知識的綜合和深化。

 

例1   在“神經調節”復習課上,筆者利用課本上一幅有關“實觸”的模式圖,設計了“問題串”,先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進行小組間的互答、互解,最后和學生一起歸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問題設計如下:

 

(1)突觸由哪三部分構成?

 

(2)請分析,突觸前神經元含有極多的細胞器有哪些?為什么?這體現生物學的什么基本觀點?

 

(3)遞質經產生到作用于后一個神經元共穿過多少層膜?

 

(4)遞質從前一個神經元排出的方式是什么?這體現細胞膜的什么特性?

 

(5)在前一個神經元發生的信號變化是什么?在兩個神經元間發生的信號變化又是怎樣?

 

(6)為什么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7)脂肪肝患者多食動物的神經組織有利于緩解病情,原因是什么?

 

(8)若抑制該細胞的呼吸作用,發現神經纖維在一次興奮后,其細胞膜不能再恢復到外正內負的狀態,這說明神經元在恢復到靜息狀態時,其帶電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9)在前一個神經元中,CO2濃度最高處在哪里?

 

(10)結合本圖思考,手術過程中,使用某種局部麻醉劑的作用機理是什么?

 

“一圖十問”,既充分挖掘了示意圖中所含的命題信息,又綜合串聯了與此緊密相關知識要點,有利于形成知識的整體性。

 

例2  必修三“細胞生活的環境”一節中“圖1-3  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這是一幅“經典”的插圖,常常為命題者作為命題的素材,在一輪復習時,筆者給課本插圖插上了“質疑的翅膀”,帶著學生的思維飛翔:

 

(1)毛細血管壁細胞具體的內環境是                  。(填標號)

 

(2)內環境中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                。(用標號和箭頭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會引起內環境中的pH值明顯下降?          ,原因是圖中標號          內存在著          物質。

 

(4)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了水泡,該水泡內的液體主要是指圖中的標號              。

 

(5)②與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6)②內的水分正常情況下以        的形式進入消化道。

 

(7)在一些病理條件下,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發生變化。請舉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實例                         。

 

(8)如果該圖為肝臟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則B端與A端液體相比較,明顯增加的物質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

 

通過以上問題的設計,學生在思考、回答、糾錯中實現知識的形成、深化,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中的圖表等是培養獲取信息能力的重要素材之一,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表,指導學生熟練正確地轉換表達生物學問題的方式,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3 以圖歸類,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網絡信息時代,不再是“一圖難求”,教師要注重將課本或資料中的圖形相似、有聯系的圖進行歸類,對比歸納突出其差異和各自的本質特征。例如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曲線、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圖解,種群數量的J型和S型增長曲線以及各自所對應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曲線等進行對比聯系。

 

例1  在“細胞”二輪專題復習時,我利用了下面這幅圖設計了一組思考題:

 

 

(1)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有哪些?

 

(2)圖C代表的生物類群,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中可承擔哪些角色?

 

(3)遺傳物質傳遞中,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基因存在于上圖哪些細胞中?

 

(4)與C細胞相比,B細胞中基因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5)C圖中的環狀DNA分子在基本工程中的用途?

 

以上四幅典型的細胞模式圖,A為植物細胞,但圖中沒有畫葉綠體,B圖為高等動物細胞模式圖,C為細菌的模式圖,D為藍藻的模式圖。通過四圖的綜合分析與比較,學生就會輕松自如的掌握不同類型的細胞及各自生理特征。

 

例2   下列有關“S”型曲線k值的改變與事實不相符合的敘述是(    )

 

A.x軸為外界蔗糖液濃度,y軸為葉肉細胞滲透失水量,在c點時,去除細胞壁,k值將不改變

 

B.x軸為光照強度,y軸為綠色植物實際光合作用量,在b點提高CO2的濃度,k值將不改變

 

C.x軸為氧氣分壓,y軸為水稻根細胞對硅的吸收速率,在c點時中耕松土,k值將改變

 

D.x軸為時間、y軸為某種群個體數,在b點改變環境條件或種群遺傳因素,k值將不改變

 

知能定位: 本題考查生物學中的“S”型曲線問題,包括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礦質營養和種群數量,屬理解應用水平。

 

解題關鍵:明確不同生理活動或生物學事實中,S型曲線的意義及其形成的關鍵原因。

 

解析:A項在c點前,細胞已經因失水過多而死亡,去除細胞壁不會影響到細胞的失水;B項b點為一定條件下的光飽和點,若在此時提高CO2濃度,光合作用量可能增加;C項,當氧氣分壓達到b時,水稻根細胞對硅的吸收速率已達到最大,其原因可能是根細胞膜上硅離子載體有限或呼吸速率達到最大,因而既是在c點進行中耕松土未必能夠促進水稻根細胞對硅的吸收速率。D項,b點是種群在一定條件下的K值,若在此時改善條件,使環境更加適宜或選擇適應性強的品種,可能使K值增大。

 

答案:BCD

 

利用典型曲線圖, 聯想再現與圖像曲線相關的知識點,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等,這樣能拓展知識的深度,提高解題的綜合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05606.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兗州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浙江省紹興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Word版含答
福建省廈門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湖北省華師一附中2018屆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解析版】浙江省溫州市溫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