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附中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54分)1.人體血漿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 )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纖維素2.人體發生花粉過敏反應時,引起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血漿蛋白滲出,會造成局部( ) A.淋巴減少 B.組織液增多 C.組織液減少D.血漿增多3.下圖表示人體在某種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時,內環境中某種含激素的含量變化。條件變化和激素對應正確的是A.食物缺碘——生長激素 B.食物過咸——抗利尿激素 C.過度饑餓——胰島素 D.溫度過高——甲狀腺激素4.如右圖所示,神經纖維MB段距離長于MC段,在M處施以電刺激,在B、C處用電流計測其電位變化,電流計指針( ) A.不動 B.向左擺C.向右擺 D.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擺動5.細胞I細胞II物質E物質FA下丘腦細胞垂體細胞促甲狀腺激素受體B效應T細胞病原體抗體抗原C甲狀腺細胞體細胞生長激素受體D傳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神經遞質受體6.人體神經調節過程中部分有關的結構如圖所示,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組合是( ) ①神經遞質存在于,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興奮在處以電信號的形式單向傳導 丙圖中與結構形成關系最密切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其中物質釋放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若甲圖表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的瞬間膜內外電荷的分布情況,則a、c為興奮部位 在人體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現為有感覺但無收縮反應,則受傷部若甲圖表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的瞬間膜內外電荷的分布情況,則a、c為興奮部位在人體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現為有感覺但無收縮反應,則受傷部位可能是傳出神經或效應器A. B. C. D. 7.體溫調節中樞和體溫感覺中樞分別在( )A.大腦皮層,下丘腦 B.下丘腦,大腦皮層 C.下丘腦,下丘腦 D.大腦皮層,大腦皮層8.右圖表示動物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部分過程,圖中字母代表激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 )A.圖中A、B、C分別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 B.在寒冷環境中,血液中激素B的含量會增加 C.D代表的激素只能降低血糖濃度D.C激素分泌增加時,B激素分泌增加而A激素分泌減少.取健康人的血液若干毫升,加入抗凝劑后靜置,再取上清液于試管中并加入適量胰島素溶液,一段時間內試管液體中的葡萄糖含量( )A.逐漸減少 B.基本不變 C.不斷增加 D.先增后減下列關于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吞噬細胞吞噬外來細菌,必須有抗體參與B.B細胞和T細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的患者,細胞免疫有缺陷D.非特異性免疫是在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A.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頂端優勢C.莖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帶芽扦插生根14.下列關于生長素和生長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化學本質相同 B.均由專門腺體產生 C.均能影響生物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 D.含量少,作用大15.在早春低溫時為了讓水稻種子早發芽,稻農常將種子置于流動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時間。這種做法與下列哪種激素變化的相關性最大?A.脫落酸 B.細胞分裂素C.赤霉素 D生長素A.左側生長素含量高,生長快 B.生長素的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C.生長素濃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長也表現出頂端優勢現象17.為了保護魚類資源不受破壞,并能持續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根據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應使被捕魚群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值以上水平。這是因為在這個水平( )A 種群數量相對穩定 B 種群增長速率最大C 種數數量最大 D 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數量最大18.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gkstk A.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 B.a種群為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 C.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弱到強 D.b種群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19.圖所示物種a和物種b的相互關系,a和b可能是 ( )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蟲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20.一塊甘蔗田棄耕幾年后,形成了雜草地,該草地群落中 ( ) A.物種組成比甘蔗田簡單 B.動物沒有分層現象 C.物種組成比甘蔗田復雜 D.植物沒有垂直結構21.下列關于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的生態意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群落的空間結構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間結構緩解了種間競爭D.導致這種結構特征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溫度和水分22.有關“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確的( )①生產者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屬于自養型生物 ②生產者的細胞呼吸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劬G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降低了環境溫度、苌鷳B系統內流動的能量全來自生產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不同優勢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1段開始時甲植物種群數量為零,所以此演替為初生演替 B. 2階段的優勢植物種群最可能是灌木,3階段的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C. 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D. 無論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一定會發展到森林階段.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每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處在一個營養級上B.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處于第二營養級C.自養生物都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D.細菌都屬于分解者,其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兩類A.在該食物網中,共有5條食物鏈存在B.在該食物網中,H處于三個不同的營養級C.若B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則該種群的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明顯變大D.在該食物網中,如果C種群的數量下降10%,則H的數量不會發生明顯變化26.下圖(一)中所示的生物間關系,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養流動的方向;圖(二)在坐標系中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圖(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關系配對正確的一組是 ( ) A.③—丙 B.②—甲 C.①—甲 D.④—乙27.右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部分過程,其中甲、乙、丙、丁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甲是綠色植物,丙是肉食動物B.圖中箭頭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動方向C.①②③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傳遞,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無機環境中的CO2可以來自細胞呼吸28.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是生產者,B、D、E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B.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A、B、C、D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C.該生態系統中食物網可表示為:D.E每增加1 kg的體重,至少需要25 kg的A.分析有關生態系統碳循環、人體體液中物質交換的示意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乙圖中的D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成分B.人體O2濃度最高的是甲圖中的BC.人體發生過敏反應時,甲圖中的A增加導致組織水腫D.因捕食關系而建立的食物鏈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圖中B所處的營養級( )目前地球大氣的CO2濃度增高,由于溫室效應,地球表面的溫度也有所提高,這將導致土壤沙漠化等惡果,導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劇增,呼出CO2增多B.工業污染和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種滅絕D.自然因素破壞了生態平衡( ).下列哪項不屬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 gkstk A.河流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類由于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C.農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長勢良好D.草原黃鼠增多,貓頭鷹數量隨之增多(2)下表為注入不同濃度的Ach,刺激B點后,C、D兩處感受信號所用的時間。請分析回答:Ach濃度(mmol/ml)C處(ms)D處(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Ach濃度(mmol/mL)C處(ms)D處(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①C處數據說明了 。②D處數據說明了 。(3)在軸突中除去原有突觸小泡的目的是 。2.(7分)下圖示哺乳動物(或人體)激素分泌的調節過程,圖中腺體代表甲狀腺,①至⑤表示五個過程。據圖回答:(1)人突然進入寒冷環境后,首先加強的是過程 (填序號),過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組織細胞代謝 ,增加產熱。同時皮膚血管 ,以減少機體散熱,維持體溫恒定。(2)當過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達到一定值后,過程 加強(填序號),這種調節作用在生理學上叫做 。(3)人體長期缺碘將會導致甲狀腺增生(俗稱大脖子病),這是因為缺碘會造成 分泌不足,導致過程 (填序號)加強所致。 3.如圖表示人體內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圖中數字分別代表相應的生理活動,試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虛線所表示的箭頭是時所引起的免疫反應。(2)圖中的“某物質”指的是_。(3)下列細胞中,能處理并呈遞抗原的是,不能識別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異性識別能力的是_。(填下列代號)A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14283.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