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請將第Ⅰ卷的答案按要求填在第Ⅱ卷答題卷的指定范圍內。第Ⅰ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讀下圖;卮1~2題.1. 圖中降水量最多的位置和最少的位置海拔高度相差約為A.1000 m B.2000 mC.3000 m D.4500 m 示區域降水的主要類型為A.地形雨 .鋒面雨C.臺風雨 D.對流雨 .影響甲、乙兩地氣溫日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海陸位置 B.天氣狀況C.地形差異D.氣壓不同.此時,甲、乙、丙、丁四地天氣的是A.甲、丁 .乙、丙C.甲、丙 D.乙、丁 流域降水量從東南部向西北部不斷增多,其影響因素為 A.地形 B.海陸位置 C.洋流 D.大氣環流 A.冬季有較短時間的結冰期 .全年有較長的汛期 C.年流量的季節變化小 D.地勢落差小,河流流速慢.....若圖中X、Y、Z分別是西歐某城市的三個功能區,那么A.X是工業區B.Y是綠化帶C.Z是區D.Y是工業區.若X、Y、Z為三個區,人口密度>Y>Z,則三個區域的服務范圍可能是A.X地最大B.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確定.為保證新產品開發的最主要條件是A.科學技術B.原材料C.交通運輸D.動力.生產該產品的公司母國是A.A國B.B國C.C國D.無法確定圖所示為我國不同地區人均收入與從事制造業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圖。讀圖回答題。圖中表示近幾年制造業的遷移方向,則箭頭表示資金、技術B.勞動力工業制成品D.資源圖中所示現象將對B地區造成的不利影響是激活市場,帶動B地區經濟及相關產業發展B.就業機會,C.使B地區同類工業部門受到嚴重沖擊,在競爭中處于劣勢D.促進B地區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第五次人口普查為參考,繪制了我國理想人口模式圖,下圖為1990年與2040年各年齡人數想人口”年齡結構對比圖。讀圖,回答~題。1990年相比,2040年下列現象不可信的是.總人數減少 B.在校學生減少 C.率 D.養老產業發達40年各年齡段比例最高的人口出生年代大約在A.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90年代 D.21世紀l0年代據圖可知,我國2010年 A.棉織物進口量大于出口量 B.棉織物出口 C.棉織物進口市場以周邊國家和地區為主 D.從香港地區進口棉織物的總金額最多.2010年我國從進口的棉織物單價于全國進口均價,主要原因是原料豐富 ②技術含量高 ③勞動力成本 ④距離近,運費成本低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第II卷(1)分別指出圖中①、②山(4分)(2)列舉H河流兩方面的(8分)(3)簡述圖中甲區域發展種植業的優勢自然條件。(分)(4)扼要說明圖中乙地區至今人煙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26.下圖為我國40oN附近的剖面圖,讀圖回答。(16分) (1)圖中所示地形區的地形或地表形態,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請你根據圖示信息在下圖括號中填出各地區主導外力作用類型。(8分) (2)簡要說明圖示區域自然景觀的空間變化規律及形成原因。(7分)(3)當圖示災害性天氣出現時,當地的氣溫日較差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簡要分析其原因。(6分)27.《自然災害和防治》(12分)下圖為我國三個流域“水災受災比(受水災的縣城個數與總縣城個數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變化圖”1.指出三個流域水災受災比的共同特點,并分析珠江的受災比最小原因。(6分)2.各流域內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水災受災比?(6分)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21134.html
相關閱讀: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江西省屆高三八校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解析版】山東省煙臺市2014屆高三11月階段檢測 地理試題 Word版
關于“我國‘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升空服務奧運”的試題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測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