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 C 2. B 3. A 4.B 5. A 6. C 7. D 8. C 9. C 10.D 11.A 12.C 13. B 14. D 15. B 16. A 17.B 18. D 19. A 20. B 21.C 22. A 23. C 24. C 25. 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8分。共50分。26.(1)變化:由以官舉士,權操于上到自由報考;由注重品德和學問的整體素質到更注重知識才能(或考試成績)(2分)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士人從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考試選官有利公平公正;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促進社會發展。(4分)(2)特點:外來侵略加劇導致民族危機嚴重,資產階級革命風起云涌,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西方先進文明大量傳入中國,中國逐漸走向近代化。(4分) 沿襲“中體西用”思想,不能從根本上變革封建專制制度。(2分)(3)1905年科舉制的廢除,有利于推動新式教育制度的發展;有利于新思想的傳播;沉重地打擊了舊勢力,在客觀上為近代文明模式的建立創造了條件。(4分)27. (1)經濟上:資本主義發展;思想上:人文主義出現和發展(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思想)。(3分)經濟上:中國自然經濟根深蒂固,實行閉關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政治上:中國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思想上:文化專制,八股取士,思想保守。(3分)(2)背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逐步加;同時西方先進技術也隨之涌入中國;中國傳統思想觀念受到沖擊,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太平天國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4分)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經濟侵略;誘導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3分)(3)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有能力參與國際經濟競爭;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世界市場;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3分)28. (1)19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工業革命迅速發展,清政府內外交困,中國有識之士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之際,(2分)鄭觀應主張學習君主立憲制,對當時知識分子把思想注意力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2分)但他用民本思想解釋民主制度,混淆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的區別,表明他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認識仍停留在表面。(2分)(2)主張:在漸進中建立君主立憲制度(2分,未體現出漸進性得1分)。因素:中國長期君主專制的歷史傳統;中國當時的社會阻力;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成功實踐;近代西方啟蒙思想和政治學說傳入中國。(4分)(3)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的主張;維新派把西方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融合,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革命派提出三民主義,其中民生主義深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6分)山東省煙臺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掃描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45443.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