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福建省建寧一中屆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建寧一中屆高三上學期半期考歷史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90分鐘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一、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 )A.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的之位 B.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C.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 D.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2.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3.政論家認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時代是唐代。這主要是因為( )A.任命一人當宰相,避免紛爭 B.三省分權,相互牽制 C.宰相與樞密院分掌政軍大權 D.尚書臺掌管軍國大事 4.自秦朝歷漢唐至明清的兩千余年間,中國古代國家的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 ②中央集權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與“大一統”………………(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5.人們在研究歷史中,由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會有不同,如關于鴉片戰爭這一事件:過去,英國史學家總以英國利益為中心來理解;我國史學家則從民族命運來思考這一戰爭;在當今文明史觀認識下,人們又會有新的結論。能正確反映上述說法的排列是A.英國史學觀/文明沖突,中國史學觀/侵略戰爭,文明史觀/商業戰爭B.英國史學觀/商業戰爭,中國史學觀/侵略戰爭,文明史觀/文明沖突C.英國史學觀/侵略戰爭,中國史學觀/商業戰爭,文明史觀/文明沖突D.英國史學觀/商業戰爭,中國史學觀/文明沖突,文明史觀/侵略戰爭一百多年前,“教育救國”、“實業救國”、“政治救國”等合流形成“救國熱潮”。當時,“救國”成為中國社會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甲午戰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日本全面侵華,民族危機加劇C.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發展D.新文化運動促使學校教育發展“起初①外國可以在中國開設工廠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后來③各國派兵保護東交民巷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最后④開放廈門、福州、上海、寧波、廣州為通商口岸。顯然導游把列強取得這些特權的順序弄錯了,那么符合歷史事實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所說:“從愛國主義出發回到中世紀! 此評價最適用于(  ) A.義和團運動 B.維新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9.“萬里長征,辭卻了,王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繳移栽楨干質A.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規劃了新中國的發展方向B.孫中山和毛澤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C.新中國的成立是對孫中山革命目標的繼承和發展D.辛亥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完全一致11.新華社迎接黨的十七大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中國共產黨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關鍵詞概括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關節點,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日出東方 力挽狂瀾 燈塔指引 星火燎原 進京趕考B.力挽狂瀾 進京趕考 日出東方 燈塔指引 星火燎原C.日出東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瀾 燈塔指引 進京趕考D.力挽狂瀾 日出東方 進京趕考 星火燎原 燈塔指引12.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選取時,“把全村社分為三十區,十區在城市附近,十區在沿海,十區屬于內地..….并用抽簽的辦法把這些區指定給各個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區,這樣就使一個部落在所有這些地區都占了一份!彼扇〉倪@一措施( )A.確立了依據財產多寡劃分等級的參政制度B.廢除了債務奴隸制以使債務奴隸重獲自由 C.打破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貴族專權局面 D.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進入到“黃金時代”13.中國隋唐科舉制、羅馬的萬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寬了官吏選拔途徑 B.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C.擴大了統治基礎 D.實現了選賢任能湯因比曾這樣評價一件史事:“順利地在舊瓶里裝進了新酒,還不至于引起舊瓶爆炸!辈⒄J為:“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這種勝利應該當作是一種驚人的技藝!睖虮人u價的是A.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B.美國聯邦共和的確立C.法國共和制度戰勝君主制度 D.近代德國憲法是議會裝飾下的皇帝專制( ) A.要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B.要及時播種、除草、灌溉C.要多種植五谷,才能獲得豐收 D.要年年種植五谷,改良土壤18.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 “乞巧節” (學習紡織工藝的節日)。它起源于我國古代 “牛郎與織女” 的美麗傳說。導致這一節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B.人們對神話傳說的鐘愛 C.自然經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D.人們對牛郎與織女遭遇的同情19. ) ①長途販運貿易活躍 ②區域分工明確 ③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④生產社會化明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1.《江寧府志》記載:“機戶不得逾百張,張納稅當五十金,織造批準造冊,給文憑然后敢織。”由此判斷,下說法不準確的是( )A.當時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B.統治者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發展C.工場主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D.“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在當時的中國已經十分普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3.下列圖中五條曲線反映了1840—1956年間我國五種經濟形態的發展變化情況,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A.經濟形態①在中國近代雖然逐漸解體但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經濟形態對近代中國起到了“破壞”和“建設”雙重作用.經濟形態②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經濟形態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國發展的主流26.順口溜是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承載著時代脈動的氣息。以下某地曾流傳的順口溜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對,一村一個革委會” ②“深翻二尺五,麥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麥秸做扁擔”③“吃有油,穿有綢,住有樓,還有余錢去旅游”④“騎著摩托滿街跑,樂壞王莊小大嫂,聯產計酬發了家,多賣糧食買手表”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27. 1979年3月,中央電視 A.中國民族產業面臨挑戰 B.中國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中國實行開放政策”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務運動中的新氣象 B.戊戌變法產生的社會變化 C.民國初年的社會風貌 D.中國共產黨建立帶來的社會變化29.“朝寄平安語,暮寄相思字;馳書迅已極,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書,又無君默記;雖署花字名,知誰箝緡尾。尋常并坐語,未遽悉心事,況經三四譯,豈能達人意?只有斑斑墨,頗似臨行淚!痹撛姼枰髟伒男率挛锸 ( ) A.電話 B.電子郵件 C.郵寄信件 D.電報“直到現在我們粉碎了敵人的反復掃蕩,這算作第三個階段……總起來一句話,我們粉碎了敵人的囚籠政策,打破了敵人以堡壘主義來摧毀我們……”這一事件的報道最有可能出自( )A.《新青年》 B.《蘇區工人》 C.《新華日報》 D.《解放戰爭報紙號外》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40分)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40分)31. 材料一 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閑暇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榮,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等都在宋代高度繁榮!沧討c編《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材料二 由于山西人重商、敬商,所以在山西出現了“學而優則商”、“以學保商”的社會風尚!宄螒c以后,社會不靖,盜賊四出,山西殺虎口是晉商赴包頭必經之地,但此處盜賊猖獗,有民謠稱:“殺虎口,殺虎口,沒有錢財難過口,不是丟錢財,就是刀砍頭,過了虎口還必抖。”盡管如此,晉商卻未因此退縮,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 ……他們以家族宗法與鄉里之誼,以會館地域行業之便,以崇奉關公,講義氣,講相與,講幫會來協調人與人,商號與商號之間的關系,進而增強團結,逐漸形成了地方商幫群體。……清代祁縣富商喬致庸把經商之道排列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講義,第三才是取利。 ——張玉明、趙書華《明清晉商與經營》 材料三 現代商幫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階層,他們往往能夠影響甚至決定一個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的主導力量。同時,擺在現代商人面前的不僅僅是國內的激烈競爭,更要在全球范圍內拼搏,堅持做大做強,這就要求新商幫不但要汲取原有區域舊商幫的優秀商業傳統,更要把中華商幫的商業精髓融會貫通,“市場不分東西,商人不分南北”,“學天下”進而“贏天下”。 ——李勇《論現代新商幫興起的積極效應》 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簡述宋朝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分)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時期我國商業發展有什么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中,晉商能夠縱橫商海的原因有哪些?其成功經營的核心是什么?(7分)依據材料三,概述現代商幫的興起有何積極效應?(3分)材料一? 明代中期農業稅與工商雜稅變化趨勢圖材料三 《中國1957~1960年工業、農業總產值》 中國1960年三大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 材料四 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拔覈鴮崿F工業化不能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福建省建寧一中屆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22810.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