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2014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評價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12.有學者指出:“分封制度對相對于四夷的中國傳統的形成與擴大,對中國文化自先秦以來日益壯大與普遍認同的獲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边@里主要強調A.分封制擴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鞏固西周統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動中原文明的傳播 D.分封制阻礙了中華民族融合13.某古籍記載:“揚郡以風帆數扇,俟風轉車,風息則止,此車為救潦,欲去澤水,以便栽種。”此農具出現于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14.右圖是近代中國新潮雜志社創辦并于當年再版的《新潮》月刊雜志,按照“新潮”兩字的意義,應譯作“New Tide”。但是印在書面上的英文譯名是“The Renaissance”,是西洋史上“文藝復興”意思。下列關于此圖說法不正確的是A.英譯名說明新文化運動就是西方的“文藝復興”B.說明當時出現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C.“新潮”月刊傳播了西方的民主、平等與人性思想D.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實質15.有學者列表2對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進行成本分析。通過表格分析可知面臨的問題解決辦法成本缺少鐵礦砂從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運輸60兩白銀(每噸)缺少焦煤從河北開平運輸或從國外進口16兩白銀(每噸)廠址位于大別山麓的低洼潮濕地帶填土、墊高地基建廠30萬兩白銀A.近代工業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B.近代工業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擴張C.近代工業創辦克服了諸多困難 D.洋務派官僚草率決策影響企業效益16.下圖是我國某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單位:萬噸)。在該“五年計劃”時期A.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 B.“左”傾錯誤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C.國民經濟逐漸陷入了癱瘓狀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17.下表為《1688-1863年英國的財富結構》,反映的本質是英國的財富結構(16881863年,單位:百萬英鎊)年份可再生資本土地儲備、金銀具、鑄幣等總計1688年112180283201800年66582525017401832年1112143829328431863年374918645006113注:“可再生資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會設施建筑、工商業設備投資與建筑,運輸系統線路與工具等。(資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顛的資本形成》)A.工業革命是英國財富結構發生變化 B.產業結構的變化C.逐步實現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D.勞動力結構的變化這實質上反映了在古希臘A.商業平等是政治平等的 B.商業貿易C.海外推動了平等觀念形成商業上自由平等影響了政治理念19.右圖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傳畫(圖中文字為:Work Pays America)。 它反映了政府A.大規模直接救濟B.確保企業的公平競爭C.減耕減產補貼農業D.興辦基礎公共工程20.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把他發動的冷戰標榜為“對共產主義暴君擴張浪潮的回答”。杜魯門認為冷戰的根源是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B.蘇聯保障國家安全與美國稱霸全球的碰撞C.二戰后實力大大膨脹的美國試圖控制蘇聯D.共同敵人法西斯被敗后失去戰時同盟的基礎21.1963年戴高樂訪問希臘時說:“希臘和法國可能作出的‘最大貢獻’將是保持獨立的國家地位,而不做衛星國!庇纱丝梢,戴高樂A.想擺脫美國控制西歐 B.對美蘇主導下的兩極格局不滿C.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滿 D.反對歐洲共同體22.“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譜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場所和它的特點,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國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貴族與平民,有它的手藝者和農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軍隊一樣,總之,有它的整個社會!迸c此作品所屬流派相一致的是A. B. C. D.36.(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表5:中國古代貨幣簡表發展階段時間標志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秦代秦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武帝時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演變唐高祖時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由金屬鑄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宋代紙幣交子在四川地區誕生材料二 表6:16—18世紀中外金與銀的比價表年代中國英國西班牙15801:5.51:11.71:12.1216351:101:131:13.1316371:131:13.51:13.13-15.45——錢江《十六至十八世紀國際間白銀流動及其輸入中國之考察》時期演變1870—1914年間的古典金本位時期19世紀下半葉,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覆蓋全球,90%的國際支付以英鎊進行。1915—1945年間的前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停止了本國貨幣與黃金的直接兌換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形成體制處于各行其是的狀態。1945—1973年間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具有主導地位的貨幣。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各國采用。美元仍然充當著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角色。二十世紀80年代中后期貨幣區域化和美元化時期一種新型單一貨幣聯盟出現,具有透明性、節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優勢。歐洲貨幣聯盟即屬此類。——依據鐘偉《國際貨幣體系的百年變遷和遠瞻》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的發展?貨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早期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戰后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確立;37.( 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拔拿鳌币辉~,由來已久,經歷幾千年的變遷,才有今天的含義: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材料一 英文中的文明一詞來源于古希臘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中國漢語中的“文明”內涵對行為和舉止的要求更高,對知識與技術次之。材料二 文明在歐洲最早具有“進入人類開化狀態的程度”的含義,以區別于野蠻落后狀態,是出現在18世紀中后期的法國。材料三 中國古代長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沒有中國式行為和舉止的國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國家視為野蠻,稱西方人為夷人、番、鬼。20世紀起中國把西方的“Modern”翻譯成“文明”, “文明”一詞被指為西方傳來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戲”。(1)材料一中,古希臘的“文明”內涵與古希臘文明的什么因素有關?中國漢語傳統的“文明”內涵為什么對行為、舉止要求特別高而對知識與技術次之?(6分)(2)材料二中,“文明”作為區別于野蠻的開化狀態的意思,反映了18世紀法國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響?(4分)(3)閱讀材料三, 20世紀初中國“文明”內涵的變化反映了當時中國對西方認識的什么特點?原因是什么?中國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給中國的近代帶來怎樣的影響?(8分)(4)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吸收了當時世界上哪些物質文明的成果?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8分)談談你對世界文明的看法。(2分) 【解析】試題分析:以文明史觀考察對中西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聯系。(1)材料中“本質含義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體現出“文明”與城邦制度有關。中國古代科技的地位相對不高可從政治環境、經濟特點、儒家思想等方面分析。(2)結合時間可判斷是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明確提出反對君主專制,為革命做了輿論準備,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3) www.gkstk.cn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1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www.gkstk.cn【解析版】安徽省蕪湖市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文綜試題(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42324.html
相關閱讀: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