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一中201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月考文科綜合試卷命題教師:白筱寧、檀向杰、蔣生福第Ⅰ卷(選擇題,140分)24.中國的道教被國外部分學者稱譽為“世界上唯一不強烈反對科學的神秘主義”。以下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A.指南針的發明 B.紙的發明 C.火藥的發明 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答案】C考點:四大發明。抓住題中兩個關鍵詞“道教”、“科學”,也就是和道教有關的科學發明。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和道教有關)在煉制丹藥時的意外發明,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項;其余三項不符合題意。25.臺灣學者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寫道:“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睆娜祟愇拿靼l展的角度看,這種政治結構出現的積極意義主要是 A.從軍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轉變 B.從井田制向小農經濟轉變C.從民主政治向專制政治轉變 D.從血緣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答案】D考點:郡縣制!罢谓Y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是指秦朝時在其統一的領土范圍內,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這在實質上是從血緣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AC兩項對這一轉變現象的分析錯誤;B項是轉變的原因而非意義。26.漢文帝的車駕至中渭橋時,突然從橋下竄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馬嚇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這人交給廷尉張釋之治罪。經審訊查明,此人在橋下躲避皇上車駕,誤以為車駕已過,急著回家,沒想到驚嚇了御馬。張釋之認為此人是偶然過失,只是違反了“清道令”,判以罰金后釋放。這一現象說明漢初A.減輕刑罰,推行休養生息政策 B.依法治國,尊重百姓C.國力強盛,不與民計較 D.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仁政【答案】A考點:西漢初“休養生息”。本題可用排除法。西漢等封建王朝在本質上是封建君主專制,是人治,“依法治國”表述錯誤,B項被排除;C項“國力強盛”、D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西漢中期漢武帝時期的情況,不符合漢初文帝時的國情,CD兩項被排除;A項既是對題中材料的準確分析,也符合漢初國情及“休養生息”政策。27.“我們雅典人自己決定我們的政策,或者把決議提交適當的討論,最壞的是沒有適當地討論其后果,就冒失開始行動,這一點又是我們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边@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優勢主要在于A.是全體雅典人的民主 B.是小國寡民的產物C.能充分調動雅典人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D.有利于實現民主【答案】C考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把诺淙俗约簺Q定我們的政策,或者把決議提交適當的討論”重點強調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積極作用;A項“全體雅典人”錯誤,應該是雅典公民的民主;題中材料未體現“小國寡民”的城邦民主,B項錯誤;D項在實現民主的對象及階級屬性等方面都不明確。28.人類學家安德森在《中國食物》一書中提及“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卻是西方飲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這種飲食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生產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習俗不同 D.歷史傳統不同【答案】A考點:社會史觀。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很少吃牛肉,因為在長期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形態中,牛耕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的動力來源,牛主要是耕作用牲畜而非食用牲畜,即本題正確答案為A;C項是表面現象,且不是東西方這種飲食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BD與題中所述現象沒有明顯的必然聯系。29.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溝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證錢穆先生這一觀點的是 A.太平天國 B.洋務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政治制度……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溝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既點明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也點明這種學習缺乏與中國歷史傳統的融合,缺乏廣泛的社會群眾基礎,符合這項認識的只有C項。30.分析下表我國各主要經濟部門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變化,理解正確的是 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在總產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長率-22.8?47?223?A.工農業生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B.我國已經建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C.我國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D.國民經濟建設出現了嚴重的比例失調【答案】D考點:“大躍進”。從表格中1957—1960年,農業下降明顯,輕工業增長緩慢,重工業增長迅猛;可知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探索時期),由于“大躍進”等經濟上的“左”傾錯誤,使中國的經濟建設出現了嚴重的比例失調;ABC三項表述既不能準確反映表格的內容,也不符合這一時候中國經濟建設的實際。31.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英國普遍出現工資上揚的情勢,不少重商主義者在尋求解決之道時認為,“節省勞力的技藝、銑具和器械是減少勞動和降低價格的方法,盡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們的工資不應該減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窮人的工資,結果是減少了產品的價值。這將永遠是貿易的真理,因為你付出的工資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這些觀點最有可能直接影響 A.英國獲得世界殖民霸權 B.英國工業革命蓬勃興起 C.英國最終成為世界工廠 D.英國工人運動迅速發展【答案】B考點:英國工業革命的背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這是英國工業革命即將開始的時間,“技藝、銑具和器械”強調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受雇使用工具的人們的工資不應該減少”強調工業革命的自由勞動力條件,綜合判斷為B項;ACD三項不是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原因,而是工業革命的結果。32.陳獨秀曾說:“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會為不適于生存。任諸自然之淘汰,其勢力遲早必歸于消滅!标惇毿闩锌鬃铀枷胨\用的思想武器是 A.三權分立學說 B.馬克思主義 C.社會契約論 D.社會進化論【答案】D考點: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適于生存。任諸自然之淘汰”,可判斷為把生物進化論引入到社會人文領域,即社會進化論,這正符合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的民主、科學等思想。A、C兩項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學習的啟蒙思想;B項是新文化運動后期(五四運動以來)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都不符合本題題意。33.下圖是我國某地城鄉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圖中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歷史時期出現的原因是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已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剛剛起步B.計劃經濟體制嚴重束縛著城市經濟的發展C.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已經確立【答案】A考點:經濟體制改革。從圖7來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歷史時期是1981—1985年,這一時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已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剛開始(1984年開始),正確答案為A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開始,B項說法錯誤;C、D兩項在圖7中無從反映。34.近年來,國際上悄然吹起一股溫和之風:“伙伴關系”屢見報端,“冷戰”時期那種兩極對立、劍拔弩張的氣氛正被一種“碰撞中磨合”“競爭中協調”的新型國際關系所取代。這種變化 A.表明國際政治新秩序已經建立 B.表明國際關系的內容多樣化C.反映出各個主權國家圍繞國家利益在適時調整對外政策D.反映了世界經濟一體化,各國利益趨同化【答案】C考點:多極化趨勢。近年來,很多國家之間由“冷戰”時期的對立、緊張關系演變為“碰撞中磨合”“競爭中協調”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正是國家利益決定主權國家外交政策調整這一原理的體現;ABD三項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已經建立”、“國際關系內容多樣化”、“世界經濟一體化”都不能從題中材料直接體現。35.雨果在贊揚某位文學家時說:“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觀察又是想象的書,這里有大量的真實、親切、家常、瑣碎、粗鄙!币韵屡c這位文學家的寫作風格相似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大衛?科波菲爾》 C.《等待戈多》 D.《老人與海》【答案】B考點: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本題材料節選自雨果的《巴爾扎克葬詞》第二自然段,原文: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華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風格,超過塔西陀,上溯到蘇埃通,越過博馬舍,直達拉伯雷【解析版】寧夏銀川一中2014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卷_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45055.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