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三語文參考答案1.C(A、慰藉/熨帖,wèi/yù;剎車/撒手锏,shā/s;跳躍/耀武揚威,yuè/yào。B、摭拾/遮蔽,zhí/zhé。D、橫槊/追溯,shuò/sù)2.C(“比比皆是”與“俯拾皆是”都形容為數很多,“比比皆是”可用于大的事物,“俯拾皆是”可用于小的事物。“目不暇接”形容美的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含主動之意;“應接不暇”是指一路上風景優美,看不過來,含被動之意。“巧奪天工”形容人工事物,“鬼斧神工”多形容非人工事物)3.①地理位置 ②歷史歸屬 ③國際法規(理)(評分說明:第一點和第三點各1分,第二點2分(答“歷史”只得1分),第三點丟掉“國際”該點不得分。4.我雖然獲獎了,但我還是原來的我,不會因為獲獎而有什么本質的變化。(意思對即可)5.D(任:任用,讓某人擔任某職務)6.C(①說的是李厚;⑥是說李君的子孫從此留在此處安家)7.A(李君征餉最多,但百姓并不以此為苦。)8.⑴(齊化基)憎恨李君廉潔正直不屈從他,經常找一些(處理不好就)可能會致罪的事情讓李君處理。⑵讓(百姓在)豐年時把借糧歸還各個官倉,這是把我們官倉中腐爛的舊糧變成了新糧,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啊。⑶用什么來表彰李君的功德呢?我讓他的孫子把此文刻在墓旁石碑上,來讓李君的美名永遠傳揚。9.⑴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1分)突出了梅花雖然外表嬌若美麗,內里卻有傲骨而不隨波逐流。(2分)⑵與“自憐冰臉不時宜”相照應。(1分)此兩句欲揚先抑,(1分)先寫梅花怕不合時宜而以桃杏色修飾自己,又說休把閑心隨物態,似批評,實是贊揚其不懼嚴寒孤單獨自盛開的品格。(2分)⑶這首詞托物言志,(1分)通過刻畫紅梅既艷如桃李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1分)表現了詞人身處窮厄而不茍且于世、潔身自守的人生態度,不隨波逐流的傲骨。(2分)10.⑴金就礪則利;⑵如怨如慕⑶艱難苦恨繁霜鬢⑷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⑸后人哀之而不鑒之⑹雕闌玉砌應猶在⑺仁者不憂,勇者不懼。11.⑴勤勞而樸實。外婆與之打交道的都是土地、鹽窩、莊稼、山坡、雜草、水桶。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⑵堅韌頑強。(1分)擔土挑水,即使暈倒多次也不停止。⑶平凡而又偉大。外婆就是貧瘠土地上頑強生存的莊稼。樸素簡單,但又自強不息。⑷崇尚勞動,熱愛土地。堅持不懈地開發土地。(一點1分。只概括不分析或只分析不概括,不得分)12.⑴寫出土壤特性,突出其貧瘠,為下文寫婆婆的頑強執著作鋪墊;⑵反襯婆婆的堅強毅力和對土地的摯愛;⑶回應前文土地已被開發殆盡;⑷突出主題。(每點1分)13.⑴突出了外婆堅韌頑強的生命力;⑵從側面表現了外婆對土地的愛和堅持;⑶收束全文,使情節完整;⑷深化主旨,讓人在感動中深入思考農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價值;⑸表現了對外婆的愛;⑹暗示了婆婆將回歸于土地。(一點1分)14.⑴有助于刻畫外婆這一形象特征:平凡普通,質樸勤勞,性格平和而又堅持;⑵也有助于表現農村慣常的平淡的生活狀態;⑶淡化了情節,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風格;⑷把婆婆對土地的熱愛和兒孫們對婆婆的熱愛著兩種濃烈的感情寓于從容舒緩的敘述中,二者形成對比,更突出愛的樸素和持久。(一點2分,答出三點即滿分)15.首先(1-2)闡述以社會和組織支配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品質是錯誤的;然后(3-5)提出并論證自己的觀點“社會的健康狀態取決于組成個人的獨立性”;接著(6-7)指出“出色人物的缺少”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嚴重影響;最后闡述造成社會衰落的原因是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嚴重損害了個人的自由發展。(一層1分,答出四層滿分)16.⑴個人的存在離不開社會,社會支配著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對個人的影響;⑵個人創造財富改變了社會,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個人對社會的重要性;⑶社會的健康狀態取決于個人的獨立性和個人之間的密切配合(結論)。(一點2分)17.⑴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加強了生存競爭,嚴重地損害了個人的自由發展,使社會處于不健康的狀態;(2分)這種過分追求文明進步的速度在社會整體發展中是非常不理智的,足見人類這種雄心壯志的幼稚。(2分)⑵這句話反證了個人自由發展的重要性。(2分)18.作文評分標準同高考。附文言文翻譯:漢水向東流至乾德縣,在乾德縣匯集后流向南,當地百姓就居住在漢水向南的交通要道上。(如果)漢水兇猛堤岸就容易崩塌,但那里的百姓(卻)格外富足。用漢水下來的木料,修建房屋聚集而居,大概有幾千家,都坦然地和漢水和平相處而鎮靜自若,(是)因為有石堤可以為依仗。景?五年,我初到乾德擔任縣令,乘船在漢水上巡察,臨近石堤,詢問當地的年長之人,都說這是我們的李君修建的。對此我喟然感嘆,(然后)尋找李君,找到了他的孫子李厚。李厚考中進士,好學,能自述個人身世。說:李家,是貝州清河人。李君曾考中進士,中的是淳化三年乙科。鎮州真定(正定)的主簿齊化基,做官強干精明,為人自負,憎恨李君廉潔正直不屈從他,經常找一些(處理不好就)可能會致罪的事情讓李君處理。(但)李君判別得更加明晰,一直沒被誣陷。最終齊化基折服于李君的才能,反而向上舉薦李君,(李君后來)升任威虜軍判官。任期屆滿后,河北轉運使又舉薦李君為冀州軍事推官。一年后,吏部考察官員,李君經過考察當被召(回京做官)。當時,契丹侵襲邊境,冀州只(向上)請求留李君督促軍餉,(李君)征餉最多,升任大理寺丞。轉運使又請朝廷讓李君任冀州通判,督促另外七縣的軍餉,(李君)征餉很多但百姓并不以此為苦。(后來)遇到荒年,李君把官倉的糧食全拿出來借給百姓,并且說:“荒年(百姓缺糧)太多,一定要返之于民。讓(百姓在)豐年時把借糧歸還各個官倉,這是把我們官倉中腐爛的舊糧變成了新糧,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啊!鞭D運使認為李君做得對,于是又請李君把貝、魏、滄、冀各州更多的糧食借給百姓。下一年是豐年,災民感激李君,把所借之糧全都歸還了官倉,沒有一個拖延的,大概依靠借糧這而得以存活的百姓有幾十萬家。居官三年,轉運使將冀州人的進言上奏朝廷,請求李君留任,朝廷應允再留任一年。一年期滿將要離去,冀州百姓在夜里私下進入李君住處,在李君住處周圍挖壕溝,如此使李君不能出去。李君曉之以理,百姓才離去。李君將任河南通判,還未前往,契丹發兵攻打邢、?兩地,天子選拔有賢能的官吏,(李君被選中,于是)改任李君為邢州通判。邢州太守趙守一本應鎮守邢州抵御敵寇,(但他)拒絕接受邢州太守任命。天子說:“有李君輔佐你,可以無患!壁w守一到了邢州,把所有事務都交付給了李君。御史中丞王嗣宗舉薦推直官,李君被舉薦為御史,(李君)因疾病沒有就職,要求到光化做知軍,修建了人們所說的石堤。又要求到漢陽做知軍,在漢陽三歲,而漢陽的監獄空了兩年。最后因疾病去職,退職后居住在漢水邊。大中祥符六年五月某日終老于家中,最后葬于縣東遵教鄉的友于村。子孫從此留在此處安家。李君名李仲芳,字秀之,享年五十三歲,官至尚書屯田員外郎。李君為人篤實聰敏而有才能,因疾而逝。我聽說古代對百姓有恩德的人,死后會被鄉人祭奠。現在百姓既然不能在漢水旁為李君建祠紀念,但他的墓幸好在縣內;而我,是這個縣的縣令,再不把他的功德顯揚出來讓百姓知道,唉!用什么來表彰李君的功德呢?我讓他的孫子把此文刻在墓旁石碑上,來讓李君的美名永遠傳揚。江蘇省徐州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掃描版)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69693.html
相關閱讀: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