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人:史向前 王秀艷 周智深 審題人:王秀艷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道教不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發現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說,江南山水能夠在六朝時成為一個千古不朽的審美形象,道教在其中發揮的塑造與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時佛、道勃興,道教在他們審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邊修建了具有較高美學品質和神圣氣質的道觀,在這些道觀的襯托下,樸野的江南山水開始彌漫出強烈的人文氣息,獲得了高貴、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陸修靜在廬山構筑精廬,居處修道,號太虛觀。由于陸修靜崇高的威望,太虛觀的建設受到了當時達官貴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時,太虛觀仍然是南方道教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宮觀。太虛觀屋宇宏麗,倚崖瀕泉,觀后有蒼翠古樟和陸修靜手植的古松,這些都為提升廬山的審美品質、豐富其審美意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廬山如此,整個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時為它布上的濃郁的道教色彩而讓人們產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六朝時期,道教領袖們將覺醒的自我意識、道家的自由精神與正在崛起的山水審美相結合,通過吟詩作賦、彈琴繪畫,將自己對生活、對自然,以及對人與山水環境關系的思考與體悟生動地表達出來。道教在對江南山水的審美實踐中形成的這些獨創性的作品不斷地融入人們的審美意識,進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蘊了豐富的人類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詩”就頗具道家特色。這些游仙詩往往著力于描繪類似于“青溪千余仞”“綠蘿結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靜嘯撫清弦”“仰思舉云翼”的逍遙的神秘道士,它們共同組成的和諧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動人樂章。六朝開放的社會心態促進了儒道釋三家的融合,使得眾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與佛僧、道士們論道談仙,并在此過程中創作了大量吟詠贊美江南山水的優秀藝術作品,從而為江南山水成為六朝社會審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體道,如孫綽《游天臺山賦》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雙闕云竦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有的儼然把道家所構建的虛靈世界當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現實。如對司馬氏政權不滿而又感到世事不可為的阮籍在其創作的多首《詠懷詩》中都表達了不屑于世俗歡樂,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隨神仙、獲得永恒慰藉的愿望?梢钥闯觯澜虒⒌篮拖芍萌虢仙剿,構成了六朝文人吟詠江南山水進行文藝創作的十分重要的誘因?傊鳛橐环N重自然、重養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時期成為推動對江南山水進行審美,確立人與自然的審美關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來審視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許多中國美學中的玄奧、精妙命題便都可以作出更為科學合理的解釋。 (選自2015年2月28日《甘肅社會科學》,作者吳海慶。有刪改)【小題1】下列對“道教對江南山水審美品質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教在江南山水審美品質的塑造與培育方面功不可沒,其審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時成為一個千古不朽的審美形象。B.六朝時興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較高美學品質和神圣氣質的道觀,將樸野的江南山水賦予強烈的人文氣息。C.吟詩作賦、彈琴繪畫是道教常見的審美活動形式,這些活動將人們對人與山水環境關系的思考與體悟生動地表達出來。D.道教的審美實踐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蘊含了豐富的人類自由精神,從而不斷地影響和塑造了人們的審美意識!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陸修靜在廬山修建太虛觀,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時,太虛觀仍然是道教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宮觀。B.郭璞的“游仙詩”能體現出將覺醒的自我意識、道家的自由精神與正在崛起的山水審美相結合的風格,頗具道家特色。C.儒道釋的融合使得吟詠贊美山水的優秀藝術作品涌現,從而為江南山水成為六朝社會審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D.阮籍對司馬氏政權不滿,但又感到世事難以改變,故其許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隨神仙、獲得永恒慰藉的愿望。【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獲得了更加高貴、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審美品質,豐富了審美意蘊,給人更多美的感受。B.游仙詩將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遙的神秘道士組合在一起,既表現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觀上也引領人們品味江南山水精神。C.六朝文人吟詠江南山水時,常常將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體道,將道家所構建的虛靈世界當作自己的追求。D.立足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這一觀點來審視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許多中國美學中玄奧、精妙命題便可以作出更為科學合理的解釋!敬鸢浮俊拘☆}1】D【小題2】A【小題3】A【解析】【小題1】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賀勝,仁杰子也,通經傳大義。年十六,入宿衛,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輒屏左右,獨留勝,許聽之;出則參乘輿,入則侍帷幄。 至元二十四年,乃顏叛,帝親征,勝直武帳中,雖親王不得輒至。勝傳旨飭諸將,還侍帝側,矢交帳前,勝立侍不動。乃顏既敗,帝還都,乘輿夜行,足苦寒,勝解衣,以身溫之。桑哥秉政,勢焰熏灼,勝父仁杰留守上都,不肯為之下,桑哥欲陰中之,累數十奏,帝皆不聽。 桑哥敗,罷尚書省,政歸中書。帝問誰可相者,勝對曰:“天下公論,皆屬完澤!彼煜嗤隄,而以勝參知政事。大德九年,以勝代為上都留守。既至,通商賈,抑豪縱,出納有法,供億不匱,民賴以安。諸權貴子弟奴隸有暴橫驕縱者,悉繩以法。奉圣州民高氏,以貲雄鄉里,身死子幼。有達官利其財,使其部曲強娶高氏婦。勝白帝,斥之,高氏以全。歲大饑,輒發倉廩賑民,乃自劾待罪。帝報曰:“祖宗以上都之民付卿父子,欲安之也,朕復何憂?卿其視事!”民德之,為立祠上都西門外。帝聞之,復命工寫其像以賜,俾傳示子孫。初,開平人張弼,家富。弼死,其奴索錢民家,弗得,毆負錢者至死。有治其獄者,教奴引弼子,并下之獄。丞相鐵木迭兒受其賂六萬緡,終不為直。勝聞弼事,以語御史中丞楊朵兒只,遂劾奏丞相,得所賂事實以聞。帝欲誅之,太后為言,僅奪其印綬而罷之。英宗即位,鐵木迭兒遂復出據相位,乃執楊朵兒只戮于市,且復誣勝迎詔不敬,并殺之。勝死之日,百姓爭持紙錢,哭于尸傍甚哀。泰定初,詔雪其冤。(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六十六》)【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勝傳旨飭諸將,還侍帝側 飭:命令B.復命工寫其像以賜 寫:摹畫。C.終不為直 直:平反。D.僅奪其印綬而罷之 奪:改變!拘☆}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賀勝深受皇帝信任的一組是(3分)①輒屏左右,獨留勝②勝解衣,以身溫之③遂相完澤④勝白帝,斥之⑤俾傳示子孫⑥泰定初,詔雪其冤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賀勝十六歲的時候就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因為賀勝嚴肅端莊不多說話,所以,世祖允許他聽到大臣的密奏,擔任身邊侍衛。B.賀勝舉薦官員時能秉公進言。桑哥當權失敗后,權力歸入中書省,皇帝詢問誰適合擔任宰相,賀勝從公論出發,舉薦了完澤。C.賀勝擔任上都留守時頗有政績。他到任后,使商人自由經商,抑制豪強,財政收支有制度,供應財物不匱乏,百姓生活安定。D.賀勝愛護百姓也深受百姓的愛戴。他做過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在他蒙冤被殺后,百姓爭相拿著紙錢在他的尸體旁哀哭。 【小題4】把下面文中畫線處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勝父仁杰留守上都,不肯為之下,桑哥欲陰中之,累數十奏,帝皆不聽。 (5分)(2)勝聞弼事,以語御史中丞楊朵兒只,遂劾奏丞相,得所賂事實以聞。(5分)【解析】【小題1】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級!拘☆}3】參考譯文:賀勝,是賀仁杰之子,他通曉儒家經傳的要旨。十六歲進入宿衛,為人莊重少言寡語,世祖很器重他。大臣有密奏時,皇帝就使左右退下,只留賀勝一人,并允許在場旁聽;皇帝外出,他則在車中警衛;皇帝在宮中,他便在住處侍奉。(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題。吳松①道中二首(其一)晁補之停舟傍河滸,四顧盡荒原。日落狐鳴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澤②,搶雨入盤門③。悵望夫差事,吳山?④楚魂。[注]①吳松:即“吳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②震澤:太湖的古稱。③盤門:蘇州城西南門名,是迄今僅存的古代水陸城門,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吳王闔閭元年)伍子胥筑城時。④?(bì):掩蔽!拘☆}1】這首詩前兩聯運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請簡要分析。(5分)【小題2】這首詩的尾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懷古之幽情?請加以賞析。(6分)【解析】【小題1】(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小題1】 ,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小題2】生亦我所欲, ,故不為茍得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小題3】曾子曰:“ ,任重而道遠。”(論語《子罕》)【小題4】 , ,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莊周《逍遙游》)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25分)識見高超,理境澄徹1913年2月,周恩來隨四伯父周貽賡從沈陽來到天津,考入南開學校就讀。從15歲到19歲,正是一個年輕人思想、性格、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從考入南開開始,周恩來就陷入物質生活清貧吉林省實驗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95043.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