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24.王夫之在《論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中說:“郡縣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長也;而為天下計,則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嗚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測,有如是夫!”下列說法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A.郡縣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秦行郡縣的目的是為了“行其大公” C.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為害滋多” D.反對實行君主制25.宋徽宗崇寧年間,宋廷開始征收“侵街房廊錢”。這一政策 A.折射出宋朝開放的時代特色 B.說明了市民生活的豐富多彩C.證明了宋代市坊仍舊分區 D.承認了“侵街”的合法性26.開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頒布他寫的《孝經注》,開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經》,開元二十二年又頒布了他注釋的《金剛經》。唐玄宗的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B.是商品經濟和市民階層發展的體現 C.有利于后世儒學的創新發展 D.違背中國傳統思想發展的主流趨勢27.《十二銅表法》第十表規定:“出喪時,婦女不得抓破面容,也不得無節制嚎哭。”該法條表明《十二銅表法》 A.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B.保護了丈夫的權利 C.帶有野蠻性 D.有宗教方面的規定28.“世官為諸子之制,可見選舉實為孔子創制!迨且越倘温,如外國教土之入議院者!跽咄,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根據以上材料判斷這段文字的作者是 A.李贄 B.黃宗羲 C.康有為 D.陳獨秀29.“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曾國藩《討粵匪檄》)這從側面反映了A.列強侵略給中國帶來了嚴重危害 B.太平天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 C.曾國藩興辦洋務以實現富國強兵 D.太平天國農民的愚昧無知和落后30.右圖是一位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地圖。據此圖陰影部分判斷,這位同學的研究課題最有可能是 A.中國革命道路的創立 B.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展 C.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 D.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31.1998年,政論家馬立誠、凌志軍在其合著的《交鋒》結束語中總結到: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經過三次思想解放,我們先后沖破了“個人崇拜”、“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縛,下列各項中的會議分別正確對應沖破這三個崇拜的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32.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個國家里,總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財富或榮譽著稱。不過,如果他們和平民混雜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樣只有一個投票權,公共的自由將成為對他們的奴役,而且他們不會有保衛這種自由的任何興趣,因為大多數的決議將會是和他們作對的!毕旅娴拿裰鲗嵺`可能受到孟德斯鳩上述思想影響而出現的是 A.英國上議院 B.法國參議院 C.德國帝國議會 D.美國資產階級共和制33.普里馬科夫認為,1917年俄國政局的一次變動“在政權上取代了專制,俄國第一次成為共和國”。他論述的是 A.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進步性 B.社會主義已由理想變為現實 C.社會主義革命爆發具有必然性 D.無產階級取得政權的進步意義 34.1903年一位英國記者指出:非洲人完全無法招架白人超強的物質力量,這些力量展現于“三合一”的趨勢上。這位記者據說的“三合一”,除軍事主義外,還有哪兩種主義? A.帝國主義、資本主義 B.自由主義、保守主義 C.社會主義、重商主義 D.浪漫主義、理性主義35.下圖為世界財富“500強”跨國公司的變化,其信息反映的實質是國家/年份19891991199319951997美國167157159153175歐盟128134126148155日本111119135141112中國00024其他4748411410 A.跨國公司是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C.美國的全球經濟霸主地位開始動搖 D.發展中國家經濟主權面臨嚴重威脅40.(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60年7月,在華盛頓大學的中美學術合作會議上,他(胡適)以“中國傳統與未來”(Chines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為題所作的公開演說中,最后一次試圖將文藝復興的概念,系統地應用到中國史上。他對五四之前的中國歷史,總計區分出三次文藝復興。第一次是第8與第9世紀中國文學的文藝復興,那時白話開始出現在禪僧的詩與語錄中。第二次文藝復興出現在哲學。這里,他主要是指第11與第12世紀新儒學的崛起。第三次文藝復興是第17與第18世紀的“學術復興”,那時人文學者開始使用“科學方法”大規模研究古籍與史籍。 ——余 ——胡12分13分 ——丁歷史選做題:請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作答時請寫清題號。 ——摘編自李孝悌《清末——《大 ——摘編自 ——摘編自錢 ——(美)斯塔 ——摘編自 材料一:1940年6月18日戴高樂在英國對法國發表廣播演說:“我是戴高樂,我現在在倫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國領土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領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沒有武器的法國官兵發出號召,向目前正在英國領土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領土上的一切軍人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系。無論發生什么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边@標志著由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開始了。在整個戰爭期間,戴高樂念念不忘的是法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歷史地位。材料二:戴高樂從1958年開始連續當了11年總統,他領導制定《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重新確立法國的政治體制。在他任內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外事務上。戴高樂支持發展核武器、制定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影響、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 材料三: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因心臟病猝然逝世。蓬皮杜總統于次日向法國人民發表廣播講話:“戴高樂將軍逝世了,法國失去了親人。1940年,戴高樂將軍拯救了我們的榮譽。1944年,他領導我們走向解放和勝利。他使今天的法國有了自己的制度、獨立和國際地位……讓我們向法國保證,我們決不辜負我們所得到的教誨,愿戴高樂將軍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以上材料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一、選擇題二、材料題40.(25分)(1)指的是:理學(2分)代表人物:程頤、程顥、朱熹(2分)背景:商品經濟的發展;雕版印刷術的逐漸普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書院、私塾的發展;科舉制度錄取名額的增加;儒家融合佛道思想;(每點2分,見四點給8分)(2)指的是:新文化運動(2分) 相似之處:文學的世俗化(白話文);反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束縛;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繼承;提倡人文主義。(8分) 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利益需要。(2分)傳統文化的束縛。(1分)41.(12分)盡量按照SOLO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學生如按踩點給分方式答題語言不流暢最多給8分,如果論證觀點沒有層次性最多也只給8分,沒有觀點或觀點不明確得分不超過4分。 參考答案一: 贊美中國。(2分) 伏爾泰等人未到過中國,他們是通過東來歸國的傳教士、商人等或其著述了解中國的,對中國的認識是感性的。(6分)他們贊美中國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現實歐洲的反封建斗爭。(4分) 參考答案二:貶低中國。(2分)此時歐洲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向二正業文明社會邁進,而中國仍處于落后的農耕文明階段。(4分)先進的歐洲對古老中國進行了侵略,歐洲人對中國的貶視實際上是對東方中國的偏見,是一種歐洲中心論思想。(4分) 其言論是為其侵略行為服務的。(2分)45.(15分)(1)特點: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1分);主要設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2分);報刊主要是白話報和通俗讀物(2分);開設閱報社的人群有知識分子、平民、官員、十紳和商人等(2分)。(2)原因:沿海省份經濟發達(2分);戊戌變法的社會啟蒙作用(2分);民族危機和統治危機加。2分);為了啟蒙下層民眾(2分)。46.(15分)(1)原因:獨立前北美資本主義經濟有較大發展;具有一定的民主傳統;人民具有比較牢固的民主、自由、平等觀念;市民社會的形成。(6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簡評:獨立后的非洲,經濟落后,市民社會不成熟,部落體制根深蒂固,國家意識淡薄,(3分)照搬美國的政治體制,實行三權分立,(2分)導致政局動蕩,政治腐敗。(2分)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的選擇必須結合本國國情。(2分)47.(15分)(1)美國扶植日本造成東北亞地區的緊張;日本成為美國在遠東的主要堡壘;美國扶植日本助長了日本右翼勢力的膨脹,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矛盾與沖突。(2)亞太成為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美國希望重返亞太地區以維持其霸主地位。48.(15分)(1)二戰結束后,法國綜合實力削弱,國際地位低下:冷戰形勢下,美國加強了歐洲的控制;歐洲一體化進程趨勢影響。(5分)(2)拒絕對德投降,扭轉法國國際形象,贏得國際尊重;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打敗德國法西斯贏得民族獨立:建立法蘭西第五共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1月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77883.html
相關閱讀: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